漫威手中幾個很受歡迎的角色,比如蜘蛛俠、金剛狼等等,版權都賣出去了。再來看看米國隊長和綠巨人。
先說綠巨人。2003年,李安拍過一部綠巨人,可惜票房成績並不是特別好。這個是製片方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再看米國隊長。在漫畫裡,米隊的人氣確實是高,而且是很高。
但米隊的背景設置,得放在二戰時期。二戰對於現在年輕人的吸引力,只能說越來越弱。畢竟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什麼納粹,那終究是比較遙遠的。鋼鐵俠1的立項應該是在2007年之前。那幾年裡,美國或者說全世界發生了什麼?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以及反恐。
鋼鐵俠1的背景設定是什麼?電影雖然沒有明說,但很明顯就是在中東某地區。一個美國的軍火大亨,在中東某國的沙漠裡被一群兇狠的恐怖分子綁架。於是,鋼鐵俠1很巧妙地和阿富汗、伊拉克、反恐這些要素聯繫起來了,雖然它的重心並沒有放在中東。但是,加入中東背景,可以讓觀眾們有一定的代入感。
另外,在觀影感受方面,相信不少觀眾已經徹底厭倦了主角的完美光環,動不動就主旋律加持。很可惜,米國隊長就是這種類型。一個渾身上下都充滿正義感的主角,我估計很難獲得大家的好感了。但是那種亦正亦邪的角色,或者說雅痞共存的氣質,卻更容易吸引觀眾吧。
鋼鐵俠在漫畫裡,本來就是個花花公子+科學家的超級英雄,有錢任性且囂張。而小蘿蔔本人的氣質,也是雅痞共存。這種角色,自然值得漫威去嘗試一把,或者說去賭一把。
其實也不用賭,因為漫威的最大競爭對手DC漫畫,已經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超人系列電影曾迎來過一段極其輝煌的歷史:1978年,《超人》總票房3億美元。但是之後連續出了3部續集,除了第二部還不錯外,三四部的票房卻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1981年,《超人2》總票房2.164億美元;1983年,《超人3》總票房8030萬美元;1987年《超人4》總票房3030萬美元。
而取而代之的則是蝙蝠俠系列電影。
1989年,《蝙蝠俠》總票房4.021億美元;1992年,《蝙蝠俠歸來》總票房2.668億美元;1995年,《永遠的蝙蝠俠》總票房3.365億美元;2005年,科幻片大師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俠影之謎》總票房3.737億美元。
蝙蝠俠系列電影的巨大成功,應該讓漫威認識到:」花花公子+科學家」類型的魅力,是多麼的強大。那麼既然手上剛好有個差不多類型的角色,為何不好好利用呢?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浩克只是一個會變異的科學家,米國隊長只是一個勇敢的戰士,雷神更是地球以外的物種,他們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
但是託尼史塔克不一樣,他是漫威系列漫畫裡,史塔克集團的董事長,他是霍華德史塔克的兒子。霍華德史塔克是誰?是美國軍方「超級士兵」計劃的核心設計者,是美國軍方的重要合作人之一,是漫畫裡面最聰明且最有錢的人物之一。米國隊長,就是霍華德史塔克一手創造出來的超級士兵。
也就是說,只有霍華德史塔克,才有那個智商和財力,去研究與利用那些超自然的物體。也就是只有他,才能很方便地游離於政府、軍方、超自然研究機構之間。因此,霍華德史塔克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人物,雖然他出場次數不多。當他老了之後,託尼史塔克除了繼承他的智商外,還繼承了他的財富、人脈和各種資源,這就能很自然地把許多漫威角色給串聯起來。
你看婦聯是怎麼組建的?就是神盾局派人把這群不相干的超級英雄給拉扯到一起建立了這麼個超級團隊。而霍華德史塔克,正好就是神盾局的資深成員之一。所以,你可以看到,在鋼鐵俠系列電影和婦聯電影中,託尼和神盾局的關係是最複雜的。無敵浩克電影快結束的時候,託尼史塔克也是出現在鏡頭裡,和羅斯將軍展開了一段神秘的對話。後來雷神第一部裡,神盾局的科森探員,也提到了史塔克。
所以,無論從漫畫的劇情發展角度,還是從商業票房角度來看,鋼鐵俠都是最合適的起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