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雷達有哪些種類嗎

2021-01-15 騰訊網

警戒和引導的雷達有:

對空情報雷達。用於搜索、監視和識別空中目標。它包括對空警戒雷達、引導雷達和目標指示雷達,還有專門用來探測低空、超低空突防目標的低空雷達。

對海警戒雷達。用於探測海面目標的雷達。一般安裝在各種類型的水面艦艇上或架設在海岸、島嶼上。

機載預警雷達。安裝在預警機上,用於探測空中各種高度上(尤其是低空、超低空)的飛行目標,並引導己方飛機攔截敵機、攻擊敵艦或地面目標。它具有良好的下視能力和廣闊的探測範圍。

超視距雷達。利用短波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的跳躍傳播,探測地平線以下的目標(圖2超視距雷達工作原理示意圖)。它能及早發現剛從地面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見洲際飛彈)和超低空飛行的戰略轟炸機等目標,可為防空系統提供較長的預警時間,但精度較低。

彈道飛彈預警雷達。用來發現洲際、中程和潛地彈道飛彈,並測定其瞬時位置、速度、發射點、彈著點等彈道參數。

武器控制的雷達有:

炮瞄雷達。用於連續測定目標坐標的實時數據,通過射擊指揮儀控制火炮瞄準射擊。有地面型和艦載型。

飛彈制導雷達。用於引導和控制各種戰術飛彈的飛行。有地面型和艦載型。魚雷攻擊雷達。安裝在魚雷艇和潛艇上,用於測定目標的坐標,通過指揮儀控制魚雷攻擊。

機載截擊雷達。安裝在殲擊機上,用於搜索、截獲和跟蹤空中目標,並控制航炮、火箭和飛彈瞄準射擊。

機載轟炸雷達。安裝在轟炸機上,用於搜索和識別地面或海面目標,並確定投彈位置。

末制導雷達。安裝在飛彈上,在飛彈飛行的末段,自動控制飛彈飛向目標。彈道飛彈跟蹤雷達。在反導武器系統和飛彈靶場測量中,用於連續測定飛行中的彈道飛彈的坐標、速度,並精確預測其未來位置。

偵察的雷達有:

戰場偵察雷達。陸軍偵察分隊用於偵察和監視戰場上敵方運動中的人員和車輛。

炮位偵察校射雷達。地面炮兵用於偵察敵方火炮發射陣地位置,測定己方彈著點的坐標,以校正火炮射擊。

活動目標偵察校射雷達。用於測定地面或海面的活動目標,並測定炮彈炸點或水柱對目標的偏差以校正地炮或岸炮射擊。

偵察與地形顯示雷達。安裝在飛機上,用於偵察地面、海面的活動目標與固定目標和測繪地形。它採用合成孔徑天線,具有很高的分辨力;所獲得的地形圖像,清晰度與光學攝影相接近。

航行保障的雷達有:

航行雷達。安裝在飛機上,用於觀測飛機前方氣象情況、空中目標和地形地物,以保障飛機安全飛行。

航海雷達。安裝在艦艇上,用於觀測島嶼和海岸目標,以確定艦位,並根據所顯示的航路情況,引導、監督艦艇航行。

地形跟隨與地物迴避雷達。安裝在飛機上,用於保障飛機低空、超低空飛行安全。它和有關機載設備結合起來,可使飛機在飛行過程中保持一定的安全高度,自動避開地形障礙物。

著陸(艦)雷達。在複雜氣象條件下,用於引導飛機安全著陸或著艦。通常架設在機場或航空母艦甲板跑道中段的一側。有些雷達上還裝有雷達敵我識別系統,用於判定所發現目標的敵我屬性。它由配屬於各種雷達的詢問機和安裝在己方各種飛機、艦艇上的應答機(或詢問應答機)組成,以密碼問答方式完成對目標的識別。

氣象觀測的氣象雷達,可探測空中雲、雨的狀態,測定雲層的高度和厚度,測定不同大氣層裡的風向、風速和其他氣象要素。它包括測雨雷達、測雲雷達、測風雷達等。此外,按雷達架設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地面雷達、機載雷達、艦載雷達、飛彈載雷達、航天雷達、氣球載雷達等。按工作頻段不同,可分為米波雷達、分米波雷達、釐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按發射信號形式不同,可分為脈衝雷達、連續波雷達、脈衝壓縮雷達等。

按天線波束掃描控制方式不同,可分為機械掃描雷達、機電掃描雷達、頻掃雷達和相控陣雷達等。

岸防雷達

用於對海防禦探測和岸防武器控制的雷達。是岸防作戰指揮控制系統的組成部分。包括海岸警戒雷達、岸艦飛彈制導雷達和海岸炮炮瞄雷達等。它具有較好的抗海浪雜波幹擾的能力。其安裝形式有固定式和機動式兩種。固定式安裝在永備工事內,或用氣球懸空;機動式安裝在車輛上。海岸警戒雷達一般設置在海岸和島嶼的高地上,以增大對海面和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

彈道飛彈跟蹤雷達

一種遠距離跟蹤雷達。用於跟蹤洲際飛彈、中程飛彈和潛地彈道飛彈,連續測定其坐標和速度,識別真假彈頭,並精確預測其未來位置,測定其軌道,制導己方反彈道飛彈飛彈攻擊目標。也用於彈道飛彈試驗的靶場測量和鑑定。它是反飛彈武器系統和靶場測量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按其用途分為:飛彈截獲雷達,是一種多功能電掃描雷達。它依據預警信息搜索、截獲來襲飛彈,跟蹤和識別目標,計算出來襲飛彈的軌道和己方反彈道飛彈飛彈的攔截彈道,對遠程反彈道飛彈飛彈進行初制導,並給飛彈陣地雷達指示目標。如蘇聯的一種飛彈截獲雷達,天線陣面高 120米,寬150米,外形為A形結構,有前後兩個陣面。收發陣結構相似且分開設置,可雙向發射或接收,作用距離為2800公裡。飛彈陣地雷達,有單脈衝和相控陣兩種體制,主要用於跟蹤和識別來襲飛彈,並制導己方反彈道飛彈飛彈攻擊目標。它採用靈活的信號波形和數位訊號處理機,根據目標群再入大氣層的減速特性、目標大小、速度和尾流特性等,從假目標中識別出真彈頭。一個四陣面的相控陣飛彈陣地雷達,可全向搜索、跟蹤和處理上百個目標,制導多個反彈道飛彈飛彈攔截多個來襲彈頭。飛彈目標特性測量雷達,是遠程相參單脈衝雷達,主要用於測量、記錄目標軌跡和回波特點,並從中推算出目標的動力學特性和物理特性。它採用靈活的信號波形,多種極化形式的天饋線,能進行速度分辨和跟蹤,有較高的分辨力,常用多頻段進行目標特徵測量,給出目標尺寸大小、尾流特性和進行形體分析。如美國的 ALCOR型雷達,工作頻率為5665兆赫,信號帶寬為500兆赫,距離分辨力為0.5米,可獨立分辨出目標上各個散射中心,推算出近似的目標外形。精密跟蹤測量雷達,是彈道飛彈外彈道的測量雷達。擔負靶場航區安全、火箭推力評定、火箭級間分離、多彈頭相對位置及再入落點測量等任務。有時多部精密跟蹤雷達組成雷達鏈,用跟蹤信標的方法來測量遠程飛彈的彈道。如美國的AN/FPS-16型雷達,工作在5釐米波段,測角精度0.1密位,測距誤差1.5米,測速(徑向速度)誤差0.05米/秒。信標跟蹤距離大於10萬公裡。

彈道飛彈跟蹤雷達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開始使用,最初,採用圓錐掃描體制。50年代中期,研製出單脈衝精密跟蹤測量雷達。60年代中期,在靶場使用了反飛彈試驗性相控陣雷達,60年代後期,出現了寬帶波形的目標特性測量雷達。70年代以後,加強了飛彈陣地雷達識別技術的研究。發展趨勢是:採用自適應環境變化的信號波形,提高對小目標檢測和在雜波幹擾中檢測目標的能力;採用寬帶波形獲得距離、速度的高分辨力,進行目標物理特性分析;採用多站雷達體制,以提高測定目標坐標的精度;進一步改進信號處理系統;加強識別技術和識別算法的研究等。

彈道飛彈預警雷達

一種遠距離搜索雷達。用於發現洲際、中程和潛地彈道飛彈,測定其瞬時位置、速度、發射點和彈著點等參數,為國家軍事指揮機關提供彈道飛彈來襲的情報。也用於擔負空間監視和人造地球衛星等飛行器編目的任務。

彈道飛彈預警雷達配有高性能的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探測來襲目標的置信度高,虛警率低。平時,將空間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和空間雜物編成星曆表,不斷預測其衰變期,避免其再入大氣層隕毀時誤判為飛彈攻擊。預警工作時,在其責任方位區內,形成1~2個低仰角搜索扇面,進行警戒。發現目標後,測定其位置,數據處理系統計算彈道軌跡,並與星曆表中的衛星軌道、極光及流星餘跡進行比較識別。如判定是飛彈攻擊,則進行跟蹤,或移交給彈道飛彈跟蹤雷達,作進一步的精確判斷,計算出來襲飛彈的發射點、彈著點、再入時間和落地時間,並將上述情報發往預警中心。

彈道飛彈預警雷達按性能和工作體制,可分為機電掃描和電掃描兩種:機電掃描預警雷達,採用固定的天線陣面,利用饋源位置的變化形成波束掃描,有兩個波束在固定的低仰角上作方位扇掃。根據目標通過兩個波束的時間、位置和速度,計算出近似的彈道軌跡,但預測彈著點的精度較差,有時還需配置遠程跟蹤雷達,提高測定軌道的精度。如美國的 AN/FPS-50型彈道飛彈預警雷達,天線高50米,寬122米,方位覆蓋範圍38度,作用距離4800公裡。電掃描預警雷達,是一種多功能雷達,有頻相掃陣和相控陣兩種類型。它在較寬的責任方位區形成搜索扇面,發現目標後,在搜索的同時能跟蹤100~200個目標,對多彈頭目標有較高的識別能力和測量精度。如美國的全固態相控陣的AN/FPS-115型潛地飛彈預警雷達,採用雙陣面結構,方位覆蓋範圍達 240度,作用距離大於4000公裡

彈道飛彈預警雷達通常架設在國土邊緣地區,用若干部雷達組成預警網,每部雷達負責指定的責任方位區,用數據傳輸通信系統與預警指揮中心聯繫在一起,完成國土的全方位預警。所提供的預警時間,對洲際飛彈為15~20分鐘,對 潛地飛彈為2.5~20分鐘。

20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洲際彈道飛彈之後才開始研製彈道飛彈預警雷達。60年代初期,美國研製的AN/FPS-50型雷達首先投入使用。60年代後期,美蘇兩國先後裝備電掃描預警雷達。70年代末,美國增設了全固態相控陣潛地飛彈預警雷達,蘇聯架設了先進的頻相掃預警雷達。彈道飛彈預警雷達的發展趨勢,主要是進一步提高對來襲飛彈的判定能力和改進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以適應對多彈頭和遠程潛地彈道飛彈的預警任務。

地炮雷達

地面炮兵用於偵察敵方火炮位置和活動目標,校正火炮射擊的雷達。與其他偵察器材比較,具有偵察速度快、距離遠、全天候工作等特點。主要有炮位偵察校射雷達和活動目標偵察校射雷達兩種。

炮位偵察校射雷達,用於探測敵方正在射擊的火炮位置,並測定己方彈著點的坐標以校正火炮射擊。它裝有掃描速度快、範圍寬的方位掃描器和計算機裝置。偵察敵方炮位時,雷達波束在敵方射彈彈道的升弧段上搜捕射彈,根據捕獲射彈飛行的一段軌跡或兩點以上的參數,以彈道外推方法確定敵方炮位的坐標。校正己方火炮射擊時,雷達波束在己方射彈彈道的降弧段上搜捕射彈,以同樣的方法確定彈著點的坐標,視其對目標坐標的偏差以校正射擊。這種雷達可發現在遮蔽物後射擊的火炮位置,以及己方火炮彈著點。偵察和校射距離,對迫擊炮為6~12公裡,對榴彈炮為7~16公裡;測定坐標的誤差為20~50米、測定一次坐標需10~30秒。炮位偵察校射雷達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初,由炮瞄雷達發展而來。最初用於偵察迫擊炮位置,後來也用於偵察射角較大的榴彈炮位置。50年代以前基本上採取跟蹤式,需要對彈道上的射彈進行跟蹤才能測出火炮位置。60年代以來多為非跟蹤式,即用雙波束或多波束扇掃,只要射彈穿過波束,即可測出火炮位置。70年代出現了相控陣體制的炮位偵察校射雷達,如美國的AN/TPQ-37。它具有邊掃描邊跟蹤和較強的抗幹擾能力,可以探測射角較小的火炮位置,並能同時測定多門火炮的位置,定位過程全部自動化。

活動目標偵察校射雷達,用於發現地面或水面活動目標(如坦克、車輛、艦艇等),測定其坐標,並測定己方射彈地面炸點或水柱對目標的偏差以校正火炮射擊。它裝有掃描速度快、範圍寬的方位掃描器和動目標檢測(或顯示)裝置。偵察目標時,雷達波束快速掃描搜索目標,操縱人員觀察顯示器上回波的變化來發現活動目標。校正射擊時,雷達波束在預定區域內搜索己方射彈,操縱人員觀察炸點(或水柱)回波對目標回波的偏差以校正火炮射擊。這種雷達能從地物雜波中檢測出活動目標和炸點回波,測定速度快,分辨力高,機動性強,通常在靠近前沿的陣地工作。對車輛或坦克的偵察距離為11~20公裡,對10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的校射距離為9~16公裡;對目標的距離分辨力為15~35米,方位分辨力為0.42~1度;測定活動目標和炸點坐標的精度,距離為1.5~50米,方位為1~10密位。活動目標偵察校射雷達於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岸防雷達發展而來。最初,是普通的脈衝雷達,靠高分辨力來識別活動目標。70年代以來,大多是脈衝都卜勒雷達,如法國、聯邦德國合制的Ratac DRPC-1雷達(圖2法國、聯邦德國合制的活動目標偵察校射雷達)。它應用都卜勒效應原理抑制地物雜波,提高了從地物雜波中檢測出活動目標和炸點的能力。

隨著炮兵武器和雷達技術的發展,地炮雷達正向著改革工作體制,增大作用距離,增強抗幹擾能力,提高機動性能,與地炮射擊指揮系統結合,提高自動化程度等方面發展。

對空情報雷達

搜索、監視與識別空中目標並確定其坐標和運動參數的雷達。亦稱對空搜索雷達。它所提供的情報,主要用於發布防空警報、引導殲擊機截擊敵方航空器和為防空武器系統指示目標,也用於保障飛行訓練和飛行管制。是現代戰爭中獲取空中目標情報的重要技術裝備。

戰術技術性能和戰鬥使用 對空情報雷達的性能主要包括:探測目標的最大距離和高度,測定目標的精度和分辨力,數據率,情報容量,反幹擾能力,機動性,可靠性和維修性。

在戰鬥使用中,對空情報雷達常採用不同性能的多部雷達組成雷達網,各雷達的探測範圍互相銜接構成一定的對空警戒和引導空域。雷達站測得的目標情報,上報到各級雷達情報中心。現代化雷達網採用數字通信設備和軍用電子計算機,自動傳遞和處理情報,極大地提高了雷達網的效能。

幾種對空情報雷達性能簡表

分類 對空情報雷達按用途分為警戒雷達、引導雷達和目標指示雷達;按同時測定目標坐標的數目,分為三坐標雷達、兩坐標雷達和測高雷達;按探測距離的遠近,分為遠程(400公裡以上)雷達、中程(200~400公裡)雷達和近程(200公裡以內)雷達。

警戒雷達,用於對空監視,及早報知目標的出現。它一般具有較大的探測距離和高度,但其精度和分辨力不高,數據率較低。通常是兩坐標雷達(圖1中國的「514」警戒雷達)。

引導雷達,用於引導殲擊機截擊敵方航空器,其探測範圍一般低於警戒雷達,但精度、分辨力、數據率較高。兩坐標引導雷達不能測定目標高度,所需高度參數,須由測高雷達提供。測高雷達具有水平方向寬、垂直方向窄的天線波束,在仰角上進行掃描,以測定目標高度。V型波束引導雷達是早期出現的三坐標雷達,能在一次圓周掃描中測定目標的距離、方位和高度。新型三坐標雷達通常具有多路發射接收通道和相應的多個天線波束,應用電子計算機處理目標信息其功能比一部兩坐標雷達和多部測高雷達配合工作遠為先進,但結構複雜,造價較高。

目標指示雷達,為高炮和地空飛彈部隊提供防區內的全部空情,並提供目標的坐標,使武器系統的雷達或其他瞄準裝置能迅速地捕獲目標。它一般為中近程雷達,具有較高的數據率和精度。為了便於轉移,地面目標指示雷達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機動能力。

對空情報雷達中專門用於搜索低空和超低空飛行目標的雷達,稱為低空雷達。它具有抑制地物雜波的能力,能從大量地物雜波中鑑別出低空飛行目標。低空雷達由於受地球曲面限制,探測距離一般較近,數據率和自動化程度則較高。

陸軍使用的對空情報雷達,也稱野戰防空雷達。它具有較高的機動性,能跟隨部隊迅速轉移。

機載雷達

裝在飛機上的各種雷達的總稱。主要用於控制和制導武器,實施空中警戒、偵察,保障準確航行和飛行安全。機載雷達的基本原理和組成與其他軍用雷達相同,其特點是:一般都有天線平臺穩定系統或數據穩定裝置;通常採用3釐米以下的波段;體積小,重量輕;具有良好的防震性能。

分類 按用途可分為:

截擊雷達,用於為空空飛彈、火箭和航炮等提供目標數據。它與火控計算機、飛行數據測量和顯示設備等組成殲擊機火控系統。截擊雷達一般有搜索和跟蹤兩種功能。在搜索時,雷達發現和測定載機前方給定空域內的目標,截獲後即轉入跟蹤狀態,連續提供瞄準和攻擊目標所需的數據。有的截擊雷達有目標照射裝置,用於導引半主動尋的飛彈。截擊雷達發現空中目標的距離一般為幾十公裡,有的可達一二百公裡;搜索和跟蹤角一般為±60度左右;測距精度為幾十米;測角精度為十分之幾度。脈衝都卜勒截擊雷達能抑制地(海)面雜波,提取動目標信息,具有下視能力,裝備這種雷達的殲擊機能對低空、超低空目標實施攻擊。較先進的截擊雷達能邊搜索邊跟蹤,即對一定空域搜索的同時,還能跟蹤多個目標。有的截擊雷達還具有多種功能,既能用於對空中目標的攔截,也能用於對地(海)面目標的攻擊。

轟炸雷達,主要用來為瞄準轟炸、制導空地飛彈和領航提供目標信息。它可單獨工作,也可與光學瞄準具、計算機配合使用,構成轟炸瞄準系統。轟炸雷達按搜索方式可分為前視和環視(亦稱全景)兩類。前視雷達的天線波束指向載機前下方,在一個扇形地區內搜索。環視雷達的天線波束成扇形,指向載機下方作圓周搜索。它有搜索和瞄準兩種工作狀態。搜索時,天線作圓周掃瞄,當顯示器畫面上目標進入瞄準區時,雷達轉入瞄準狀態,將測得的目標數據送到計算裝置,會同其他參數標出投彈點並顯示在顯示器上。當目標信號與投彈標誌重合時,發出投彈指令,實現自動轟炸。轟炸雷達的作用距離一般為150~300公裡,方位分辨力約為1°~3°。

空中偵察與地形顯示雷達,用於提供地(海)面固定目標和移動目標的位置和地形資料。它通常是一種側視雷達,具有很高的分辨力。其天線安裝在機身兩側,波束指向載機左右下方並垂直於航線,隨載機飛行向前掃瞄。側視雷達分為真實口徑側視雷達和合成孔徑側視雷達兩類。真實口徑側視雷達的天線沿機身縱向長達8~10米,在飛機機身兩側形成很窄的波束,分辨力較全景雷達高10倍左右。合成孔徑側視雷達的天線實際尺寸並不大,但它利用載機的前進運動,通過對相干信號的存儲和處理,可獲得有效長度為幾公裡的天線孔徑,從而極大地提高了雷達的分辨力(可達幾米)。由這種雷達獲得的地形圖,其清晰度與航空照相的效果相接近。側視雷達能晝夜進行空中偵察和地形顯示,可在不飛越對方陣地的情況下偵察到對方縱深一二百公裡內的目標。

航行雷達,用於觀測載機前方的氣象狀況、空中目標和地形地物,保障飛機準確航行和飛行安全。有一類專門用來保障飛機低空、超低空飛行安全的航行雷達,叫地形跟隨雷達和地物迴避雷達,通常裝在執行低空突防任務的飛機上。地形跟隨雷達與計算機和飛行控制系統配合,控制飛行高度隨地形起伏變化,使飛機始終保持一定的安全高度。地物迴避雷達為飛行員顯示選定高度上地面障礙物的分布情況,提供迴避信號,使飛機繞過障礙物,保證飛行安全。利用工作轉換開關,上述兩種雷達可以交替使用。還有一種專門用於測定載機的偏流角和地速的航行雷達,稱為都卜勒導航雷達,可提供導航和轟炸所需數據,通常裝在轟炸機和運輸機上。

機載預警雷達,是預警機的主要電子設備,用於空中警戒和指揮引導,也可用於空中交通管制。它已成為現代防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地面對空情報雷達相比,它的盲區小,發現低空、超低空目標的距離遠,機動性較強。

艦載雷達

裝備在艦艇上的各種雷達的總稱。用於探測和跟蹤海面和空中目標,為武器系統提供目標坐標等數據,引導艦載機飛行和著艦,保障艦艇安全航行和戰術機動等。

分類 按戰術用途,可分為:警戒雷達,有對空警戒雷達和對海警戒雷達,用於發現和監視海面、空中目標,與敵我識別系統相配合判定目標的敵我屬性,給飛彈制導雷達和炮瞄雷達提供目標指示等。對海警戒雷達通常還具有抑制海浪雜波的能力,還可用於探測低空、超低空飛機和掠海飛行的反艦飛彈。飛彈制導雷達,有艦艦飛彈制導雷達和艦空飛彈制導雷達,用於跟蹤海面和空中目標,為飛彈武器系統的計算機或射擊指揮儀提供目標的坐標和運動數據,並配合飛彈武器系統控制飛彈飛行。炮瞄雷達,用於跟蹤海面和空中目標,為火炮射擊指揮儀或火控計算機提供目標的坐標數據和炸點偏差數據,以控制火炮射擊。魚雷攻擊雷達,裝在魚雷艇和潛艇上,用於搜索、跟蹤海面目標,為魚雷攻擊指揮儀提供目標的坐標和運動數據,以控制魚雷攻擊。航海雷達,用於觀測島岸目標,以確定艦位,並根據航路情況,利用計算機進行避碰解算和顯示,引導艦船安全航行。有些航海雷達還配有詢問器,能與直升機上的應答器協同工作,以指揮引導艦載直升機的飛行。艦載機引導雷達,一般裝在航空母艦上,用於對艦載機進行指揮引導。著艦雷達,一般裝在航空母艦上,用於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引導艦載機安全著艦。

各種艦艇上裝備的雷達種類和數量,取決於艦艇的戰鬥使命、武器裝備和噸位大小。通常小型戰鬥艦艇裝1~2部;大、中型戰鬥艦艇裝10多部,有的多達20餘部。為減小各雷達之間和雷達與艦上其他電子設備之間的相互幹擾,採取了合理分配頻率、統籌天線布局以及屏蔽、濾波等電磁兼容性措施。艦載雷達的天線,通常安裝在桅杆上或專設的平臺上;對海、對低空警戒雷達的天線,通常安裝在桅杆頂部,以增大探測距離。雷達天線多採取縱橫搖機械穩定或波束指向校準,以減少艦艇搖擺對雷達性能產生的影響。為適應海洋環境,艦載雷達還具有良好的防潮、防黴、防鹽霧性能。

炮瞄雷達

用於自動跟蹤空中目標,測定目標坐標,並通過指揮儀控制高射炮瞄準射擊的雷達。又稱火炮控制雷達。它是高射炮系統的組成部分。

炮瞄雷達一般都具有搜索和跟蹤目標的能力。由於作用距離近,雷達波束窄,通常要根據目標指示雷達提供的情報搜索目標,必要時也可自行搜索目標。它用方向性很強的天線,定向發射針狀波束和接收目標回波信號。發現目標後,轉入自動跟蹤,使天線軸對準目標。當目標偏離天線軸方向時,即產生方位角和高低角誤差信號。誤差信號作用於天線控制裝置,使天線軸又迅速轉向目標。在自動跟蹤過程中,炮瞄雷達連續不斷地測出目標的方位角、高低角和距離,並將這些坐標數據傳給指揮儀,從而控制高射炮瞄準射擊。

炮瞄雷達工作於釐米波段或更高的波段,測定目標坐標的精度高,跟蹤速度快,反應時間短,機動性能好。它按角度跟蹤方式,分為圓錐掃描雷達、隱蔽圓錐掃描雷達和單脈衝雷達等。圓錐掃描雷達需要接收一系列的回波脈衝才能實現自動跟蹤,受回波信號幅度起伏影響較大,限制了跟蹤精度。單脈衝雷達則只需要一個回波脈衝,就可給出目標角度的信息,不受回波信號的幅度起伏的影響,提高了跟蹤精度。按作用距離,分為大中口徑和小口徑高射炮炮瞄雷達。大中口徑高射炮炮瞄雷達,搜索和跟蹤距離較遠,一般在35公裡以上,但角跟蹤速度較小,體積較大。小口徑高射炮炮瞄雷達,搜索和跟蹤距離較近,一般在10~40公裡,角跟蹤速度大,達140度/秒,體積小,重量輕,測定目標坐標的精度較高,多與計算機、高射炮結合成為一體。

1938年,美國製成了最早的炮瞄雷達SCR-268,用於控制探照燈在夜間照射目標,引導高射炮對目標射擊。1943年,美國研製成第一部圓錐掃描自動跟蹤的微波炮瞄雷達SCR~584,用於控制高射炮瞄準射擊。20世紀50年代中期,炮瞄雷達多用於控制大中口徑高射炮。50年代中期以後,轉向於發展控制小口徑高射炮的炮瞄雷達。70年代以來,發展了單脈衝小口徑高射炮炮瞄雷達,如瑞士「空中衛士」系統中的Var1021型炮瞄雷達。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炮瞄雷達將進一步採用電掃描和邊搜索邊跟蹤的體制,從而實現多目標跟蹤;與雷射、紅外、電視結合,擴大雷達功能;提高低仰角跟蹤和抗幹擾、抗反雷達飛彈摧毀的能力。

戰場偵察雷達

一種探測地面活動目標的雷達。主要裝備於陸軍部隊,用於警戒、偵察敵方運動中的人員、車輛和坦克等目標,測定其方位、距離和活動路線,提供敵軍地面活動的情報。根據雷達作用距離的不同,戰場偵察雷達可分為近距離(對車輛10公裡左右)可攜式和中遠距離(對車輛20~40公裡左右)車載式兩種類型。根據雷達發射波形的不同,又有連續波和脈衝波兩種體制。這種雷達一般採用 3釐米或者更短的波長,以提高精度和減少體積、重量。由於目標周圍環境中常伴有很多地物,這種雷達通常採用動目標檢測技術,以便將活動目標信號從強烈的地物雜波中檢測出來。

20世紀40年代後期,有些國家就開始研製戰場偵察雷達,但到50年代後期才陸續裝備部隊。70年代開始裝備脈衝都卜勒體制的戰場偵察雷達。隨著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雷達將採用更短的波長,以提高分辨和識別目標的能力;發展直升機載和系留氣球載的雷達,以擴展探測範圍;組織多部雷達和計算機、通信工具相結合,組成野戰的情報指揮系統,以適應作戰快速反應的要求。

航海雷達

裝在船上用於航行避讓、船舶定位、狹水道引航的雷達,亦稱船用雷達。航海雷達在能見度不良時為航海人員提供了必需的觀察手段。它的出現是航海技術發展的重大裡程碑。

發展簡況 1904年德國工程師胡爾斯邁耶製成能發射和接收電磁波以探測船舶的裝置,但因作用距離不到1英裡,未引起重視。1935年法國班輪「諾曼第」號最先安裝航海雷達,其天線不能旋轉,用以探測前方冰山。30年代末,英國和美國製成船用米波對空搜索雷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了釐米波對海雷達。1940年英國人蘭德爾和布特製成空腔磁控管,解決了微波源問題。1941年美國首先製成帶有平面位置顯示器的脈衝微波海面搜索雷達。這種雷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潛艇作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戰後用作商船航海雷達,以保證航海安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現了自動雷達標繪儀,進一步發揮了雷達在避碰上的作用,得到廣泛應用。《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規定了正確使用雷達和進行標繪的要求。《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1981年修正案》規定了不同噸位船舶安裝雷達和自動雷達標繪儀的臺數和日期。國際海事組織也先後通過航海雷達和自動雷達標繪儀的性能標準。

結構 通常由天線、發射機、接收機、顯示器和電源5部分組成。天線:早期用拋物面反射天線,現已為波導隙縫天線取代。天線輻射以水平線性極化為主;為提高雷達在雨雪中的探測能力,有的天線裝有圓極化裝置。發射和接收一般合用一個天線,由雙工器(收發開關)轉換。天線由馬達驅動,作360°連續環掃。為保證方位測量精度和方位分辨力,天線波束水平寬度要窄,很多3釐米航海雷達在1°以內。為防止船舶搖擺時丟失目標,波束垂直寬度較寬,約為25°。發射機:採用脈衝體制。脈衝寬度約為 0.05~2微秒。近距離檔用較短脈衝,以提高距離分辨力;遠距離檔用較長脈衝,以增大作用距離。工作波段以X波段(9320~9500兆赫)和S波段(3000~3246兆赫)為主,這兩種波段的雷達通常分別稱為 3釐米雷達和10釐米雷達。在天線尺寸相同的情況下,前者有較高的方位分辨力,有利於近距離探測;後者受雨雪雜波和海浪雜波的幹擾較小,電磁波經過雨區的衰減也小,如果發射功率相同,遠距離靈敏度較高,有利於遠距離探測。雷達同時安裝這兩種波段,可取長補短。接收機:採用直接混頻超外差式,設有海浪幹擾抑制電路和雨雪幹擾抑制電路。為防止相同波段的雷達幹擾,有的雷達設有抗同頻異步幹擾電路。發射機和接收機組裝在同一機櫃內,合稱收發機。顯示器:採用距離方位極坐標的平面位置顯示,掃描線和天線同步旋轉,有若干檔距離量程可供選用。測距可用活動距標或固定距標;測方位可用電子方位線或機械方位圈。70年代出現的高亮度顯示器,可不用遮光罩,白天在駕駛臺正常光線下供數人同時觀察。有的採用彩色顯示器,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內容,使屏幕畫面更醒目。電源:早期用變流機,現已普遍採用逆變器,也有直接用船電的。

航海雷達和其他電子設備一樣也經歷了電子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三個元件階段。目前的固態航海雷達,除發射機的磁控管和顯示器的陰極射線管外,全部採用固態元件,提高了整機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作為船用電子設備,為適應海上工作條件,在結構、電路和工藝上須考慮振動、搖擺、衝擊、電源、電壓和頻率波動、溫度、溼度、鹽汙、黴菌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艙外露天部分(如天線)還要考慮水密性和抗風強度。

性能 主要包括作用距離和分辨力。

在降水天和霧天,雷達波部分能量被水分吸收,物標發現距離可縮短15%~20%。當冷空氣移到暖水面出現欠折射時,雷達波的傳播途徑翹離地面,雷達作用距離可縮短30%~40%。當暖空氣移到冷水面出現過折射時,雷達波的傳播途徑彎向地面,使雷達作用距離增大;而當形成大氣波導傳播時,雷達作用距離大大增加,如在阿拉伯海的乾燥季節,曾探測到距離1500海裡的物標。

雷達最小作用距離主要與脈衝寬度和波束垂直寬度有關。在脈衝發射期間,雷達不能接收回波;在波束下沿外的物標,雷達波不能射及。二者中範圍大者即為最小作用距離。

分辨力 有距離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雷達的距離分辨力優於方位分辨力。距離分辨力:主要取決於脈衝寬度。當同方位兩物標的間距小於或等於□□□時(□為脈衝寬度),兩物標回波就連在一起,無法分辨。距離分辨力還與回波光點的直徑有關,所以實際距離分辨力為(0.8~0.9),如脈衝寬度為□0.01微秒,距離分辨力約為25米。方位分辨力:主要取決于波束水平寬度。當同距離兩物標的方位差小于波束水平寬度時,兩回波就連在一起。所以方位分辨力等于波束水平寬度和光點直徑之和,其實際間隔則視距離遠近而定。如波束水平寬度為1°,8海裡處兩物標要相隔260米左右,回波才能分開。

應用 航海雷達用於測定船位、引航和避讓。

定位 雷達測距比測向精度高。按照定位精度順序,雷達定位方法為:距離定位、孤立目標的距離方位定位和方位定位。如用雷達測距和目測方位結合,定位精度更高。雷達測量距離和方位的準確性受多種因素影響。按照國際海事組織1981年提出的性能標準,要求測距誤差不超過所用量程的1.5%或70米,取其大者。物標在顯示屏邊沿的測方位誤差應在±1°以內。

由於雷達本身性能和物標反射特性的影響,雷達圖象具有以下特點,需要正確辯認。失真,由于波束水平寬度和光點直徑的影響,物標回波往往比實物為大;觀測物標回波邊沿的方位時,需修正半個波束水平寬度。由於雷達地平以遠和受遮擋的地物無回波,所得岸線圖形往往與海圖上形狀不完全一致。有幹擾,包括雨雪雜波、海浪雜波、同頻雜波等的幹擾,輕者影響觀察,重者掩沒物標回波。可能出現假回波,包括旁辨回波、間接回波、多次反射等。其他如由於船上煙囪、桅杆的遮擋,螢光屏上形成扇形陰影,超折射時出現第二行程回波等。

引航 在較寬水道航行,最好利用雷達連續在海圖上定位進行導航。在狹水道航行,須直接在顯示器上進行導航。航海雷達有相對運動顯示和真運動顯示兩種方式。

相對運動顯示方式為航海雷達的基本顯示方式。其特點是代表本船船位的掃描起始點在螢光屏上(一般在螢光屏中心)固定不動,所有物標的運動都表現為對本船的相對運動。相對運動顯示方式分兩種。舷角顯示方式:又稱「船首向上」顯示方式。不管本船航向如何改變,船首標誌線始終指向固定方位刻度盤的正上方(零度),便於讀取舷角。但物標在屏幕上的位置隨本船航向改變而改變,因此在改向或船首由於風浪而發生偏蕩時,會使圖像不穩,且由於餘輝而使圖像模糊。方位顯示方式:又稱「真北向上」顯示方式。將本船陀螺羅經(見羅經)的航向信息輸入顯示器,使船首標誌線隨本船航向而改變,其所指固定方位刻度盤讀數就是當時本船航向,此時固定方位刻度盤正上方(零度)代表真北,本船改向時,物標在屏幕上的位置不變,保持圖像穩定。船舶主要依靠浮標航行,而且航道彎度不大,可選用舷角顯示方式;船舶航行轉向頻繁,而且需要大角度轉向時,選用方位顯示方式為宜。

真運動顯示方式為在螢光屏上能反映船舶運動真實情況的顯示方式。實現真運動顯示,要將本船羅經的航向和計程儀的速度信息輸入顯示器。其特點是代表本船船位的掃描起始點以相應於本船的航向和速度在屏幕上移動,海面上的固定物標在屏幕上則固定不動,活動物標按其航向和航速在屏幕上作相應移動,根據活動物標的餘輝,即能看出其真實航向和估計其速度。真運動顯示方式主要是便於駕駛員迅速估計周圍形勢。

避讓標繪 為了判別與會遇船有無碰撞危險,應根據雷達觀測信息進行標繪作業,標繪內容通常是求最近會遇距離和來船的真航向,真航速。

人工標繪作業可在極坐標圖上進行:按一定時間間隔把來船回波的相對位置移標在圖上,其聯線就是該船的相對運動線。它離中心的垂直距離,稱為最近會遇距離。最近會遇距離太近就是有碰撞危險。已知本船真航向、真航速,通過作矢量三角形,就能求出會遇船真航向、真航速。60年代出現了套在雷達顯示器屏幕上的反射作圖器,它使駕駛員能直接在屏幕上標繪而無視差,從而提高了標繪效率,但準確性有所降低,也不能留下記錄。以後又出現了在屏幕上增加一些被稱為「火柴杆」的電子標誌和基於光、磁、機械等方法進行標繪的其他裝置。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現自動雷達標繪儀。

自動雷達標繪儀是附屬於航海雷達的自動標繪裝置,一般用電子計算機控制,可與雷達組裝在一起,也可以作為單獨部件。工作時,需向它輸入本船航向、速度、雷達觸發脈衝、雷達天線角位置和雷達視頻回波信號,由人工或自動錄取會遇船,然後自動跟蹤。通常用矢量線在屏幕上表示各會遇船的航向和航速,其長短可以設定。矢量線末端代表到設定的時間時各會遇船的位置,可以很容易看出有無碰撞危險。也有用橢圓形或六角形顯示預測危險區,其大小取決於所設定的最近會遇距離。如會遇船的航向、航速和本船的航速均不變,本船航向線通過預測危險區時,即有碰撞危險。

當電子計算機算出最近會遇距離和到最近會遇點時間小於所設定的允許範圍時,會自動地以各種方式(視覺和音響)報警,提醒駕駛員採取避讓措施。如果需要,可進行模擬避讓(模擬改向、改速或倒車),以確定所要採取的避讓措施。為準確顯示各種避碰信息,如選定船舶的方位、距離、航向、航速,最近會遇距離和到最近會遇點時間等,標繪儀中還有數字顯示器或字符顯示器。

側視雷達

視野方向和飛行器前進方向垂直,用來探測飛行器兩側地帶的合成孔徑雷達。飛行器上的側視雷達包括發射機、接收機、傳感器、數據存貯和處理裝置等部分。早期使用真實孔徑雷達探測目標,它借直接加大天線孔徑和發射窄脈衝的辦法來提高雷達圖像解析度。60年代後,採用合成孔徑技術,使雷達探測解析度提高几十倍至幾百倍。現代側視雷達在1萬米高度上的地面解析度已達到1米以內,相當於航空攝影水平。

工作原理 飛行器飛行時,發射機不斷向天線所掃掠的狹長地帶發射強功率的窄脈衝波,天線接收從地面反射回來的回波,接收機輸出視頻信號。在飛行器上對此信號作必要的補償後由顯示器進行光調製。顯示的光信息用膠捲記錄下來。膠捲的移動速度與飛行器的運動速度成比例。在膠捲上還同時記錄飛行器的瞬時位置和時間等。待飛行器返回地面後,把膠捲衝洗出來,用雷射器進行光學處理便得到真實的地形圖。對衛星上側視雷達所獲信息採用2種處理方法:在衛星上將獲得的信息實時處理成像,再向地面傳送圖像信息;把未處理的信息傳送到地面,在地面上用光學方法處理成像。

特點 側視雷達具有下列特點:具有全天候工作性能。解析度高,所攝照片清晰。覆蓋面積大,提供信息快。把飛行中連續拍攝的照片拼接起來可構成大面積的地形圖(圖2 空中側視雷達測繪製成的地圖(聖地牙哥港))。例如,飛機在1000米高度上飛行時,每小時可拍攝8000平方公裡的地帶,飛行一次可拍8萬平方公裡的地區,全部照片可記錄在一米長的底片上。不易受幹擾。具有分辨地面固定和活動目標的能力。

應用和發展 60年代飛機上開始裝備側視雷達,用以偵察、測繪地面和戰場的軍事目標,搜索和監視戰場情況,發現隱蔽在樹林中的坦克群、飛彈地下發射井和火箭發射架。裝有側視雷達的遙感飛機在農業、地質勘探、資源考察、環境保護和海洋調查等方面已獲廣泛應用。裝在太空飛行器上的側視雷達已用於對地球表面、太陽系和其他行星的考察或科學探測工作。

用合成孔徑側視雷達有利於大幅度地提高航天偵察系統的效率。合成孔徑側視雷達正進一步擴大應用,並向解析度更高和更完善的信號處理方面發展,以提高偵察地下目標和水下目標的能力。

超視距雷達

利用電磁波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的反射或電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繞射探測地平線以下目標的雷達,又稱超地平線雷達。超視距雷達主要用於早期預警和戰術警戒,是對地地飛彈(特別是低彈道的洲際飛彈和潛地飛彈)、部分軌道武器(包括低軌道衛星)和戰略轟炸機的早期預警手段。它能在飛彈發射後1分鐘發現目標,3分鐘提供預警信息,預警時間可長達30分鐘。超視距雷達在警戒低空入侵的飛機、巡航飛彈和海面艦艇時,可以在200~400公裡的距離內發現目標。與微波雷達相比,超視距雷達對飛機目標的預警時間約可增加10倍;對艦艇目標的預警時間可增加30~50倍。它還能探測4000公裡以內的核爆炸,通過測量電離層的擾動情況估計核爆炸的當量和高度。

超視距雷達有兩種基本類型:利用電離層對短波的反射效應使電波傳播到遠方的雷達,稱為天波超視距雷達;利用長波、中波和短波在地球表面的繞射效應使電波沿曲線傳播的雷達,稱為地波超視距雷達。

這2種雷達各有2種工作方式,一種是利用目標的前向散射特性或目標穿越電離層時引起的電離層擾動特性探測目標,稱為前向散射超視距雷達,其收發系統分設在遙遠的兩地;一種是利用目標的後向散射特性探測目標,稱為後向散射超視距雷達,其收發系統設在一處。

超視距雷達的主要優點是能克服地球曲率的限制,探測地平線以下的目標。天波超視距雷達的作用距離為1000~4000公裡。地波超視距雷達的作用距離較短,但它能監視天波超視距雷達不能覆蓋的區域。超視距雷達的工作波長接近或大於目標尺寸,因此它的目標散射截面比微波雷達大1~2個數量級。超視距雷達在使用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只能探測電離層以下即300~400公裡以下的目標;只能獲得目標的方位和距離信息,很難獲得仰角信息;測量精度低、解析度差;電波通道不穩定,幹擾因素多,氣候變化、北極光和太陽黑子直接影響天波超視距雷達的性能,甚至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在中波、短波波段,頻譜擁擠,帶寬窄,互相干擾嚴重。此外,超視距雷達系統龐大,雷達站內還配建諸如電離層監測站和氣象站等支援設施。為了提高超視距雷達的效能,需要進一步增強系統對環境的自適應能力和抗幹擾能力。

登月雷達

太空飛行器進行月球軟著陸時向航天員或制導計算機提供高度和速度信息的雷達。登月雷達(包括測速計和測高計)分為兩個部件。天線平臺部件:天線形成發射和接收的多個窄波束,在天線平臺上還裝有對應每個波束的微波混頻器、雙路(互相正交的)音頻前置放大器、用以測速和測高的固體微波發射機、頻率調製器和天線傾斜機構。電子部件:包括頻率跟蹤器、速度和距離計算機以及信號數據變換器等。測速發射機產生 X波段的連續波信號,經天線向月球輻射。月面反射信號由多個獨立的接收天線接收,並分離成正交對的形式,然後分別與發射信號進行混頻。它們的差頻(即都卜勒頻移)經音頻放大器和頻率跟蹤器輸給速度計算機,計算登月艙相對於月面的速度。

頻率調製器對測高計發射機進行鋸齒形調頻。調頻信號經測高計天線輻射。測高計接收天線收到月面回波信號後也分離成正交對形式,並與發射信號的取樣一同耦合到混頻器。混頻器輸出的差頻包含有發射的和接收的鋸齒波之間的時間差信息和都卜勒頻移,其中時間差與距離成正比。在距離計算機中消除都卜勒頻移便得到飛船至月面的距離信息。

地形跟隨和地形迴避雷達

飛行器上探測地形變化和迴避地物的雷達。它是自動地形跟隨系統的組成部分。地形跟隨雷達把探測到的飛行前方的起伏地形信息(距離、方位、高度)提供給自動飛行控制系統或駕駛員,以便操縱飛機與地面保持一定的垂直距離飛行。地形迴避雷達不斷探測出飛行前方高於規定高度的障礙物,駕駛員根據雷達的指示作橫向的機動飛行。現代軍用飛機為了低空安全飛行,機上只裝地形跟隨雷達就能滿足要求,而地形迴避雷達則是一種輔助手段。有的機載雷達兼有地形跟隨和地形迴避功能。

地形跟隨和地形迴避雷達的工作原理與普通的脈衝雷達(見脈衝都卜勒雷達)大致相同,區別只是功能不同,組成有些差異。測量精度和解析度比一般雷達高。這類雷達多採用單脈衝技術,有的採用脈衝都卜勒體制或相控陣技術。用地形跟隨雷達飛行時,天線波束以一定的俯角照射飛機前方的地面或在一定的俯角內掃描,隨時將測出的距離與規定的參考距離作比較,產生一個要求的俯仰變化率信號。同時由無線電高度表測出飛機對地面的相對高度,並與規定的安全相對高度相比較,產生另一個要求的俯仰變化率信號。從這兩個俯仰變化率中選取一個對飛行較安全的變化率,再與陀螺測定的飛機實際俯仰變化率作比較,其差值信號就是飛機爬高飛行或下降飛行的修正值。

地形迴避雷達比地形跟隨雷達簡單。駕駛員可以選擇與飛機有一定高度間隔的安全飛行平面,雷達天線保持一固定的俯仰角,左右掃描,測出高於安全飛行平面地物的高度,駕駛員操縱飛機作橫向機動,繞過地形障礙。雷達提供的地物迴避指令信號也可輸給自動駕駛儀,使飛機自動避開障礙物。

為了確保低空飛行的安全,這兩種雷達都備有自檢報警系統並採用餘度技術,一部雷達出現故障時,立即自動轉換另一部接替。

太空飛行器雷達

裝載在太空飛行器上的雷達,常用於跟蹤、控制、引導和探測等目的,由機載雷達發展而來。太空飛行器常載有多種雷達,按應用功能區分有:空間交會雷達、著陸雷達(包括登月雷達)、探測雷達和射頻敏感器等。射頻敏感器用於太空飛行器姿態控制。用以對地球、月球和行星表面觀測的有源雷達有成像雷達、雷達測高計和散射計。合成孔徑雷達空間解析度較高,能獲得清晰的地面圖像。衛星載雷達測高計主要用於大地測量和海洋觀測,它測量衛星對海面的平均高度,從而獲得地球的基本形狀、扁率和重力場分布等參數。70年代的「天空實驗室」、測地衛星和「海洋衛星」都裝載有雷達測高計。衛星裝載的散射計是一種用來測量海面或地面後向散射回波信號功率的雷達,它所測定的散射係數(又稱歸一化雷達截面)主要決定於被測表面粗糙度。因海風影響海面的粗糙度,散射計可間接測定風速和估計方向。太空飛行器雷達對重量、體積和功耗要求嚴格,而且要能耐高真空、粒子輻射、紫外輻射、溫度交變等環境影響。太空飛行器飛行速度高,雷達信號有較大的都卜勒頻移,需要校正,因而對頻率捕獲和跟蹤技術有更高的要求。太空飛行器雷達在體制上正向多種參數變化、多種功能結合的方向發展,已出現雷達、遙測、遙控、通信和計算機綜合的統一系統。

相關焦點

  • 作為吃貨的你,知道火鍋的種類有哪些嗎?
    民以食為天,火鍋是一款家喻戶曉的飲食種類了,老少皆宜,從古至今傳承了幾千年時間,一直深受大眾人民的喜愛,那麼你知道火鍋的種類有哪些嗎?內蒙肥羊火鍋: 內蒙肥羊火鍋的精髓就在於火鍋的汤滷,再配上當地新鮮的牛羊肉,其汤滷具有用料多樣、口感獨特、渾厚香辣、別有一番風味。東北白肉火鍋:東北白肉火鍋的亮點就是海鮮湯為高湯,在涮肉上面用半熟的豬肉,再加上粉條、酸菜,以醬油、蒜泥為主要佐料,吃的時候還可以配上蟹肉、血腸、風味濃厚,豬肉在火鍋中燉爛肥而不膩,湯白鹹中帶點酸,海鮮也是香濃適中。
  • 液態矽膠的種類有哪些?
    你知道液態矽膠的種類有哪些嗎?液態矽膠製品液態矽膠種類分為哪些?液態矽膠製品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現在你知道液態矽膠的種類有哪些了嗎
  • 你知道四氟墊片都有哪些種類嗎?
    因此,它被廣泛用於工業生產中,以防止洩漏,尤其是長、短金屬的洩漏,提高了密封的實際效率,並解決了氣體和液體介質的「跑、漏」的問題,但你知道四氟墊片的種類嗎?1、膨脹四氟墊片膨脹四氟墊片採用的是十足的聚四氟乙烯。再經過特殊工藝的加工,才製成的四氟墊片。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良好的適應性和成型性能、高抗拉強度、抗蠕變、耐高溫、耐低溫、耐腐蝕、耐冷、耐老化等特點。
  • 寵物鸚鵡種類多,好養的鸚鵡你知道有哪些?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寵物鸚鵡。鸚鵡不僅僅是外向長得好看,他們的智商也是感人的。加長身上美麗的羽毛,重點是還能學人說話。漸漸得到了飼養者得喜歡,但大家真的對鸚鵡了解嗎?哪些鸚鵡好養呢?往下看,給大家細細說說。虎皮鸚鵡是是屬於體型小的一種鸚鵡,在所有的寵物鸚鵡中是飼養數量最多的品種之一。他裡面也是分有很多不同的品種,它的性格頑皮可愛。
  • 二極體的種類有哪些,用在什麼地方?這些你都了解了嗎?
    對於二極體是什麼,在昨天的時候給大家詳細解釋了一下,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二極體的種類有哪些?又用在哪些地方呢?今天就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幾款常用的二極體,都很好理解,只要你看完就能看懂。穩壓二極體應用電路發光二極體對於發光二極體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解
  • 瓦的種類這麼多,你知道哪些?對於防腐瓦你又了解多少?
    瓦的種類這麼多,你知道哪些?對於防腐2、S形瓦。瓦的種類這麼多,你知道哪些?防腐瓦的強度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瓦的種類這麼多,你知道哪些?對於防腐一、樹脂含量。瓦的種類這麼多,你知道哪些?瓦的種類這麼多,你知道哪些?對於防腐
  • 寵物種類有很多,你知道中國人養的特殊寵物嗎?
    在水裡生活的寵物會選擇有觀賞價值的魚,或者是好養活的烏龜,還有能和魚一起混養的寵物蝦。這常見的寵物已經有很多了,但是大家知道有人養稀奇的寵物嗎?這類寵物是有攻擊性的,但是有人還喜歡養。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中國人養的特殊動物有哪些?首先是蛇,一說到蛇小編還是有點害怕的。但是還有人飼養,蛇是爬行動物。他的皮膚摸上去會有手感,不是光滑的表面。
  • 取暖器費電嗎 取暖器有哪些種類
    取暖器是一種很常見的取暖設備之一,當然根據具體的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種類的取暖器。那麼取暖器費電嗎,這個問題是很多消費者們很想要了解的問題,在取暖的時候應該知道什麼樣的取暖設備好,費不費電等問題。
  • 烏龜種類 烏龜有哪些種類
    烏龜是以甲殼為中心演化而來的爬行動物,平常也有很多朋友會養烏龜當寵物,但是我們沒有見過的龜類還有很多種,那你知道烏龜種類都有哪些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烏龜的種類分為水龜、陸龜、半水棲龜三大類。
  • 溫度計的分類有哪些 你知道度計怎麼來的嗎?
    溫度計的分類有哪些 你知道度計怎麼來的嗎?時間:2018-02-02 19:01   來源:百度知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溫度計的分類有哪些 你知道度計怎麼來的嗎? 如今我們日常接觸到的,主要是玻璃管溫度計和指針式溫度計。
  • 雷達感應燈如何安裝 安裝雷達感應燈注意事項有哪些
    雷達感應燈具以其高靈敏度,同時可以做到安裝隱蔽性,這點從雷達感應工作原理就知道。所以雷達感應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地下停車場,樓梯過道和衣櫃等場所。正是由於其感應的靈敏度高,所以安裝不當的話會導致無法正常運作。那麼,雷達感應燈如何安裝?安裝雷達感應燈注意事項有哪些?
  • 你知道「同志雷達」嗎?真有點準
    「同志雷達」指的是基於間接信息(如一個人的語言模式或動作等)來分辨一個人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的能力。各種人會為了各種目的而打開自己的「同志雷達」。比如說,同性戀者會用這個來解讀一個人的調情,而直男直女們也許只是為了知道「誰是基」。那麼,這種內置「雷達」的準確率有多高?探測的具體又是哪些指標?
  • 感應開關種類有哪些
    那麼,你們可知感應開關種類有哪些嗎?那麼,你們可知感應開關種類有哪些嗎?感應開關種類有哪些4、微波感應開關微波感應器是利用都卜勒原理,發射和接受高頻微波信號(準確感知物體的移動變化),通過信號放大和單片機程序智能識別,控制負載燈具的開(點亮)與關(熄滅)。
  • 哪些攝像頭才是測速的 你知道嗎
    哪些攝像頭才是測速的 你知道嗎[車友頭條-車友號-開車技巧]  現如今,交通管制越來越嚴,一旦被抓到違章就得罰錢扣分,相信很多朋友都很擔心這一點。面對路上越來越多的攝像頭,您可能見到一個就會擔心這是拍違章的。
  • 蜥蜴有多少種類,你知道嗎?
    作者|小川寫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蜥蜴你了解過嗎?你知道有多少種類,你知道蜥蜴喜歡生活在哪裡,怎麼飼養的嗎?第一種:綠鬣蜥。它有六十多個鋸齒,還有一條長長的黃色的分叉的舌頭,皮膚上皮有裝甲鱗片。科莫多巨蜥的視力比較差,基本上是靠舌頭檢測氣味。它們喜歡炎熱的地方或者是乾燥的地方,經常生活在熱帶森林或者比較開闊的草原。科莫多巨蜥是非常的兇猛的,有時候還會吃自己同類的幼體,能夠攻擊人類,主要是以腐肉為食。第三種:平原巨蜥。
  •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_雷射雷達有什麼用
    打開APP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_雷射雷達有什麼用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07 11:40:27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   首先,什麼是雷射?
  • 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共振效應」嗎?
    你知道身邊有哪些「共振效應」嗎?政務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你知道身邊有哪些
  • 嬌豔欲滴,奇花爭豔的玫瑰,你知道它有哪些種類及如何種植的嗎?
    嬌豔欲滴,奇花爭豔的玫瑰,你知道它有哪些種類及如何種植的嗎?1、彩虹玫瑰是由荷蘭的Peter Van de Werken所擁有的花卉公司推出的一種玫瑰花,彩虹玫瑰」由白玫瑰變化而來,具體的培育方法是,在白玫瑰的培育水中添入各種食用色素和染料,白玫瑰的莖部吸收這些染料後,再經過花瓣吸收後就形成了如此嬌豔的彩虹玫瑰。
  • 壓力傳感器種類有哪些?壓力傳感器種類介紹
    導讀:壓力傳感器種類有哪些?壓力傳感器種類介紹壓力傳感器經常應用於工業製造中,涉及了各個領域,其中便普遍應用於汽車產業中。那麼,大家知道壓力傳感器種類有哪些嗎?今天太平洋汽車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壓力傳感器種類介紹。
  • 塑料種類那麼多,哪些有毒哪些無毒你知道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塑料無處不在,但是你真的認識那些塑料嗎?今天就和小編來了解一下,在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產品大都是由哪些塑料製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