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掉」甲醛的水性炭
車內的空氣品質是每個車主都關心的問題。室內可以使用空氣淨化器,車內怎麼辦?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用活性炭吸附,而市面上活性炭產品也非常多。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些使用「水性炭」技術的車載淨化器,稱能夠迅速清除車內空氣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質。「水性炭」是什麼?它的淨化效果真比活性炭效果好?
調查▎
戴著口罩開新車
相信不少車主都有這樣的感受:新車「味兒大」。市民李先生最近換了一臺新車,他對車子的各方面都很滿意,但是卻總能聞到一股嗆人的味道。他噴香水、放活性炭包都無法消除這種味道,只好戴著口罩開車。
而不是新車的車主,也同樣面臨著車內空氣品質差的困擾。不少車主反映,他們在霧霾天的時候不敢打開外循環,而使用內循環又感覺悶,這種現象在開空調的時候尤其明顯。到底該怎麼改善車內的空氣品質呢?
使用活性炭或者香水,是車主們比較傳統的做法。記者了解到,車內空氣汙染物主要有甲醛、苯、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PM2.5等。要改善空氣品質,顯然活性炭和香水是做不到的。
隨著近年來空氣淨化器的普及,一些車主還使用了車載淨化器。記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車載淨化器主要分四類,有通過濾網過濾原理來達到淨化車內空氣品質的,有使用靜電吸附小顆粒物體原理淨化車內空氣的,有利用臭氧強氧化性原理來淨化的,還有通過淨離子可以分解空氣中細菌和病毒的原理來達到淨化效果的。其實,普通的空氣淨化器也是使用的這幾種技術。
而最近出現的這種新的技術「水性炭」,宣稱能夠吸附和分解甲醛等汙染物,有效改善車內空氣品質。真的有這麼神嗎?
15秒
實驗▎
不僅能除PM2.5還能除甲醛
上周,記者來到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通過實驗對「水性炭」技術的效果進行了驗證。記者購買了一款「水性炭」技術的車載淨化器,進行兩組實驗對這款車載淨化器的效果進行了測試。
在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環境實驗室,實驗人員準備了兩個體積相同的透明密閉容器,將淨化器放入其中一個容器裡。實驗人員使用點菸器,將兩個容器充滿白色的煙霧,隨後開啟了淨化器觀測兩個容器的變化。
隨著淨化器開始運行,容器內的煙霧越來越淡,而沒有放置淨化器的容器內則沒有變化。35秒後,放置淨化器的容器基本煙消霧散,而另一個容器內則還是「白茫茫一片」。
目測之下的實驗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不過這似乎說明不了太大問題,因為消除PM2.5,其他的技術也可以做到。「水性炭」技術對甲醛、苯、TVOC等無法用肉眼看到的汙染物淨化效果如何呢?
實驗人員將「水性炭」車載淨化器放到測試艙中,分別測試其對甲醛、苯和TVOC的淨化效率。為便於計算,測試艙的體積為1立方米,測試時間為1小時。
實驗前,測試艙內甲醛濃度為0.92mg/m3,1小時後,甲醛濃度降為0.14mg/m3。而苯的濃度也從2.05mg/m3降到了0.13mg/m3,TVOC的濃度也從5.96mg/m3降到了0.25mg/m3。根據實驗數據計算,「水性炭」對三種不可見的汙染物淨化效率都在85%以上。
此前,實驗室欄目也曾聯繫相關機構對活性炭吸附甲醛的情況進行過實驗,結果顯示在濃度為1.01mg/m3的密封艙內,經過半小時的吸附,甲醛濃度僅降到0.96mg/m3。而早前曾有媒體將100克吸附了910毫克甲醛的活性炭放到容積為30升、甲醛濃度為0mg/m3的環境測試艙,結果24小時後,艙內的甲醛濃度竟然為0.03mg/m3,這說明活性炭雖然對甲醛具有吸附能力,但是並不能將其鎖住,更無法清除。
25秒
揭秘▎
將被動吸附變主動消除
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環境室主任王欣欣介紹,活性炭除甲醛主要是靠物理吸附,但是一旦飽和,活性炭就成了釋放有害氣體的汙染源。水性炭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多胺基的納米複合高分子材料,與被動吸附的活性炭不同,水性炭具有主動吸附性、易噴塗性和流動性的特點。由於這個特點,水性炭常用於室內裝修的空氣淨化。「在一些室內除甲醛的作業中,水性炭常是用蒸騰或者噴塗的辦法來消除甲醛。」
他說,水性炭和活性炭一樣,都具有多孔狀結構,水性炭的分子結構有很多「觸手」,能像膠水一樣「粘」住甲醛分子,並且還會發生化學反應,將甲醛分子消除,阻止有害物質釋放,從而改善車內空氣品質。他介紹,水性炭的分子間有很多空腔,對苯、TVOC也有比較好的淨化效果。 35秒 35秒
本報記者 王琪鵬 李環宇 文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