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計劃推送點兒嚴肅文學的,但上周看了部潛力好劇,就想立馬分享給姐妹們一起趁熱啃,目前資源雖然才放到第三集而已,但我每次追的時候都感覺時光飛逝心情美麗,所以希望在特殊時期傳遞快樂。
接著本人打算好事做全套,手把手分享幾個我常年使用、甚至在很少打開微信的今天依然會堅持每天瀏覽和使用的app,利弊分析一下,目的是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追求。昨天我在公園健走,發現花們都大大方方開差不多了,春天在我的城市一開始就約等於快結束,所以咱努力抓一抓,也別把大好時光錯過去。
時尚年代劇
01
先說劇《義大利製造》。
模特Greta Ferro領銜主演的時尚年代劇,把大背景給放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米蘭了。
女主設定是一個來自義大利南部移民家庭的藝術生,個性比較剛,因為考試時頂撞了教授可能會掛科回去被老實巴交的爸罵,一氣之下覺得你們愛給不給學費老娘自己賺,所以跑去《Appeal》雜誌面試。隨即圍繞她私人生活和職業生涯展開的反映米蘭時裝業發展、高級成衣設計師命運以及七十年代社會和政治動蕩的故事。
推薦理由主要有這麼幾個:一是畫面色彩感之舒服,上一次我感覺這麼洗眼睛的劇還算是《德雷爾一家》,哪怕單純為了那種意式遺蹟感的布景也值得欣賞,隨手截一截。
再來是聽起來情節似乎很像《穿Prada的惡魔》對不對?的確像,特別是女主到了雜誌社以後也有那麼個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當年影子、對她又嚴厲又保護的女上司(不得不說,任何人在職場起點能遇到這樣的老闆都是天大的福氣,為自己未來的職場行為定下了正向的基調和行事方式),所以,兩人間的關係本來就是重大看點之一。
但這部更棒的,是融合進了豐富的年代文化和政治背景,這一點我覺得是很多時尚電影差一口氣但在我看來卻對喜歡時尚的人士而言舉足輕重的元素。
因為文化是時代的反射,時代更成就了藝術風向,搞時尚的人不把藝術史和歷史系統地理理清,是搞不出什麼有價值的好東西的。嚴肅時尚並非我們看起來的那麼淺薄。
當然最令我感覺快樂笑出聲兒的,肯定是辦公室唇槍舌戰式的臺詞。特別是義大利時裝從業者和設計師們吐槽英法兩國設計的經典臺詞,每次聽到都會直接笑趴下。
它們再次印證:讓人發笑的高級幽默感,可不是什麼為了毒舌而去攻擊別人長相或外形的毒舌,而是基於廣闊涉獵和眼界而說出的精妙比喻和漂亮話,那種東西或許不是誰都能馬上get,但跨過了這道入門檻的同好一定能瞬間頭頂亮燈並瘋狂雲點讚。
最後,七十年代的義大利室內設計和產品設計,已為本人即將要展開的家裝活動提供豐富細節靈感。所以雖然才三集而已,我卻每天起床都會如上班打卡般地準時刷新頁面,並默念務必不要爛尾。
既然說到了劇,我也順道提一提看劇的途徑:紀錄片方面我更喜歡在b站配合彈幕觀摩,運氣好的話,彈幕裡往往也有一些有質量的知識點和信息點,這個主要看造化;
劇或者電影的話,我現在喜歡在91美劇網在線追(比如上面的《義大利製造》或者怪奇物語系的《非我所願》),因為網站和片子都相對新,所以幾乎沒有彈幕,看起來界面清爽不分心。
《非我所願》,講超能力的
《紳士傑克》,講古典年代woman power的
老片子《浴血黑幫》
朋友還推薦美劇天堂跟91美劇網交替使用,兩者的最大區別是前者保有更豐富的庫存量,方便找一些年代久遠的古早劇目。這兩個網站比較適合像我一樣、不喜歡通過電腦下載客戶端甚至不喜歡下載到任何網盤中的即興觀看者。
愛用App
02
接著快速分享三個App.先聲明:沒有任何一個跟我有任何形式的商業關係,都是經年累月使用下來覺得順手或者有價值的,我分享經驗,大家按需下載。
流利說閱讀
前兩年線上教育在全民學英語浪潮的推動下頗為方興未艾了一段時間,後來微信出臺限制政策,不準誘導式分享打卡,這才讓朋友圈滿屏打卡返學費的「文化運動」偃旗息鼓了些。
我在學習方面算是個既好奇也有毅力的實踐者,從那時就一直在用他們的app,實驗性地買過百日課程,現在就固定買全年並且幾乎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邊吃早飯邊聽文章順帶做筆記了,筆記本用掉了三個、墨水空瓶了一堆,現在來談談使用經驗。
老實說我下載這個app買課的動機還真不是為了學英語,或者說不全是。當代社會,我們每個人生活和工作圈子都特別窄,看起來每天忙忙叨叨的,其實大部分精力都被垃圾信息和社交給消耗掉了。
網際網路雖然提供了四通八達的龐大信息流,但你我心中都明戲:大部分依然是無用的、消遣式的,它們的存在反而零敲碎打地偷走了珍貴的整段時間。我不喜歡這種我的時間別人做主的感覺,更希望可以通過一些app,很乾很快速地掌握全世界最新鮮的時事,流利說閱讀對我而言的最大功能就在這兒;至於詞彙量或者英文寫作方面的幫助,那都是其次。
他們每天選一篇全球主要媒體的新聞報導(CNN、彭博社、經濟學人、衛報、紐約時報等等),為了營造差異化平衡,會從政治、文化再到娛樂、職場全部都涵蓋。比如日本年號的變更、維秘的性別歧視醜聞、馬克斯的太空夢、新冠肺炎、法國罷工、科比去世、比爾蓋茨的書單、英美大選、抑鬱症……配合文章尾部的拓展閱讀和視頻,敲破了我大面積的信息空白區。
甚至如果具體到本人的專業上,我第一次獲得「Louis Vuitton買了史上第二大塊鑽石原石——重達1758克拉的Sewelo」這個信息,竟然是在某天的文章裡,過了一周才收到LV公關公司發來的新聞稿郵件。
怎麼說呢,對我而言是每天很高效實用的半個小時,前提是你要堅持得住。
每日英語聽力
聽完新聞我一般會工作兩個小時然後出門健走,常年的健走伴侶都是每日英語聽力app.這個應用的最大優勢,是無需梯子也可以免費收聽全球各個主要電臺的節目,特別是BBC/CNN這種群眾基礎比較廣泛、適合練習英音美音聽力的大電臺。
我個人感覺學習外語,聽力是最容易提高的。
因為口語失去了環境就會事倍功半、退化得飛起;每次我去國外出差的頭兩天,說話無法控制地打結巴,呆了超過一周以後口語才漸漸再度附身。但聽力不是,你只要堅持天天聽,習慣了正常語速之後,慢慢擴充詞彙量就好了。
在用詞方面我最喜歡聽談話節目,特別是那種演播室裡一請就請三五個嘉賓討論熱點話題或者讀書會現場幾十個觀眾輪番向作者提問的現場互動,因為它們是英語在當代語境下的具體應用。
我們作為外國人有時候並不清楚哪些詞特別書面、哪些詞哪怕是我們從小學到大的但人家在生活中根本不會說,談話節目聽多了,日常聊天的選詞上特別好使。
雖然我基本上只用這個app來聽全球新聞,但其實它的資料庫裡還有豐富的名人演講、四六級/考研/雅思託福真題、精聽名著、明星採訪和生活場景練習集,以及類似於「聲臨其境」那種偏向娛樂屬性的配音秀,幾乎都是免費的(我抱著實驗性的心理買了VIP會員,到現在還沒用上)。保證從入門到高階,使用者都可以找到與自己水平匹配的版塊。
真的探索起來,也能寓教於樂地玩上好一陣子:試問誰不想在「配音秀」裡衝擊一下韓雪或者張含韻在「聲臨其境」裡的英文配音水準呢?
The Economic Espresso
如果你真的忙到(或懶到)無法擁有讀外刊或者聽電臺那麼長時間的break,那我推薦《經濟學人》旗下的小小app名叫Espresso.
Espresso是我在倫敦工作的朋友Grace一年前推薦給我的,它內容如其名,就是供你在Coffee break時快速閱讀的,並且這個咖啡不能是別的,必須是Espresso,因為文章長度只有手機一屏不需要下滑,你點美式都不行,Grace:「還沒涼下來文章都看完了」。
每篇文章長度就只有這一屏
畢竟隸屬《經濟學人》旗下,內容還是圍繞在全球經濟頭條或經濟人物展開的;文章雖短,新聞寫作的書面語還是挺密集的,選詞也十分精準漂亮。我之前看到有用戶評價:英文使用爐火純青,各個領域的人都可以受益其中,是我個人學習英語的主要資料和動力。
那就希望它也能助你在英文Writing的錘鍊上日漸精進。
閒魚
閒魚不是什麼冷門app,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更算是我國群眾在消費上的一方尋寶重地,最後我要以它來結束本文是想在精神文明建設之外提醒各位此刻是閒魚撿漏的黃金時期。主要原因是兩個月光吃不進的,大家都窮了,紛紛開始拋售傳家寶物。
有春節前買了新包沒機會背出去已經不喜歡了的、有健身房倒閉低價出售器械的、還有正準備求婚被女朋友甩了出鑽戒的……閒魚精彩過世界本身。有個大姐上架香奈兒帶保護套的水壺,她介紹商品:用這個喝水水都是甜的;還有人十幾萬買的大珠寶,閒魚盛惠兩萬九,她感慨:要買學區房,奢侈品珠寶都收拾收拾出了;那天還撞見誰出名牌羊絨大衣,她配的文字有聲音:穿一沒洗,要是洗了就不是這價格了,勸你見好就收。
簡直一秒切換到天通苑社區BBS. 上了閒魚我才有切身體會:電視藝術真的源於生活,並且大部分時間不如生活,因為生活太真實了,編的東西無法打動人。
隨便放一個,一千塊買到的全新Tod's,上課的時候裝書和盒飯用的。其他包什麼的不敢發了,怕別人發現我的寶藏大姐。
至今我從閒魚買到過錄音頻用的全新索尼設備,比市場價便宜了快1500塊;三個全新的大牌包,因為我的訴求就是大及結實,方便出門工作或者學習時塞進一切東西包括盒飯,所以根本不在乎品牌,最後針對淘到手的東西來看價格,約等於白送了。但話說回來,包在我心裡本來就沒什麼位置,咱們有沒有錢是一回事,它值不值這麼多錢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每天翻翻閒魚的價格,有益於對「保值」這類鬼話保持清醒;真正能保值的,那暫時也不是咱們老百姓買得起的。
不過撞上這個愛買包不愛用的富貴大姐真是我勤勤勉勉刷閒魚的一大收穫了,她的ID我只告訴了兩個好朋友並且組成了守護大姐小團體,發誓絕不透露給第四人,我甚至都不follow她,就怕我的followers火眼金睛順藤摸瓜,發現寶藏大姐、與我形成競爭關係。每次想看她上了什麼新玩意我就從「買到的寶貝」處直接點她頭像,我精不精?
按理說現在也是撿漏手錶和珠寶這種貴价單品的絕好時機,因為大部分品牌的產品二手摺價折太高了。但淘這兩個品類時需要有海量的淘貨經驗和技術知識來支持,所以我勸大家小心行事,實在被價格吸引的話,找個中介或者走第三方鑑定平臺,別為貪便宜得不償失了。
畢竟,全球限量11枚的很多珍稀表款,在閒魚往往就能看著12個,咱不防確實不行啊。
對我而言,2020年的核心詞彙肯定不是消費,但矛盾的是,今年似乎又會是一個適合買貴价單品、適合談折扣的年份。所以我要求自己:要特別理智消費,全面衡量個人需求以及是不是已經擁有傾心之物的類似款之後,再買一件是一件。不需要的東西一分都不花。
本來上半年計劃裝修,因為疫情也算是半交代了,那天我跟設計師哭訴失去了這三個月的黃金裝修期,他反倒安慰我:咱不急,現在多難得的清閒時間啊,抓緊看看書啥的。
一年之計在於春,那我就呼籲大家一起擺好心態,把這口要求進步的真氣提住,充實自己、鍛鍊身體、好好吃飯、做好防護,等到時機再度成熟的時候,必當所向披靡!
這一句口號喊得著實像被我媽附身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