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蘇連嬌
近日,網上一段視頻將打著科學幌子的培訓機構和「望子成龍」的父母推到了輿論的風口。一些父母花幾萬元將孩子送到所謂的培訓機構,接受「全腦開發」,還美其名曰「量子波動速讀」。
連科學家都沒想明白的事情,卻出現在了兒童培訓班中,大概有點常識的人都了解這可能是個培訓騙局,但家長為什麼還是願意給騙子交「智商稅」呢?背後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
近日流傳的視頻顯示,在某培訓機構的教室內,一群孩子圍坐在一起,桌上堆滿了書本,每個孩子手裡都拿著一本書快速翻動,沙沙的聲音不絕於耳,他們的父母則坐在後面靜靜觀看著整個過程。教室的牆壁上還貼有「給孩子補習功課,不如補習方法」的橫幅。
這群孩子並非拿著書本玩耍,而是在進行「量子波動速讀」的日常學習。工作人員表示,書翻得越快,孩子們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據說這樣不停翻書,會有一股來自宇宙的神秘力量跟孩子發生感應,從而讓孩子擁有一種速讀能力。更神奇的是,即使孩子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傳達的情緒和內容。
這家培訓機構的宣傳圖冊上介紹,「量子波動速讀」的特點在於運用HSP,即高感知力進行量子運動速讀,在孩子的大腦裡呈現動態的影像,幫助他們1~5分鐘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並且可以把內容完整複述出來,全面提升閱讀興趣和數量。但是,這隻適用於10~16周歲的學生。
目前,北京、廣州、杭州、濟南等城市已有培訓機構開設相關課程,他們建立微信群,每天有家長在群裡曬照打卡,展示孩子的學習成果。有家長稱,經過一個月的打卡訓練後,孩子只用2分23秒就把一本近30萬字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閱讀完畢,而且還能複述書中的主要內容。這樣的培訓課程,價格從2萬至5萬元不等,價格不算便宜,但是行情卻十分火爆。
「量子波動速讀」真的靠譜嗎?
根據他們的理論,「量子波動速讀」的原理是:用心去感受!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閱讀方式。波動速讀法的英文是Quantun Speed Reading,簡稱QSR,在波動速讀過程中,你只需以高速翻動書本,甚至不用翻開書本就能理解書中的內容,並複述出來。
長江日報—長江網報導稱,量子波動速讀起源於日本,資料顯示由飛谷真由子發明。而在網上搜索「Quantun Speed Reading」,會出現一個名為「飛谷幼兒研究所」的日語網站。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國內「量子波動速讀」的必備要素,如快速翻書、閱讀前深呼吸、閱讀時腦中形成圖像等,都與飛谷真由子發明的「波動速讀」相同。
而實際上,量子是表現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量子波動」只是物理學上的量子的一種狀態。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想要包裝的概念大概是:通過量子波動讓頭腦中產生動態影像,即通過物理學的概念讓感知器官產生多維感受。
類似的培訓騙局之前就有上演。比如,2018年報導的一則有關「全腦開發」的新聞,一名培訓機構的老師在向記者解釋「量子糾纏」「波粒二象性」時自己都笑出聲了……最後經過浙江大學教授解釋「哪有這種事情呢」「這怎麼會有關係呢」,才將這一騙局畫上句號。而所謂的蒙眼識字,也不過是孩子配合騙子上演的一出騙局。只要將眼罩戴到鼻梁處,就能透過一條縫隙偷看,讓家長以為孩子擁有成為「神童」的潛能。
網友評論
@人生若只如初見:現在的家長越來越好騙了。如果以前我敢這樣翻書,然後跟我爸說我在看書,估計屁股都能打開花。
@Ricky Huang:有量子波動派薪法嗎?每個月翻幾下,幾萬元到手的那種。
@宋星波:「望子成龍」也不能「走火入魔」,這樣的「智商稅」只能坑娃。
@陳學智:看到這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機構被曝光我就安心了。
@順其自然: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神奇的辦法就是刻苦、認真、專注、堅持!
@美娜:我女兒讀小學三年級,看了一眼內容就說:「怎麼可能啊,假的!」
@希安:我弱弱地說一句,我們大學創業課老師就是做開發右腦的,一上課就跟我們說多好,我覺得就是假的。
小編說
「望子成龍」的父母們悠著點啊
不管是全腦開發、蒙眼識字,還是「量子波動速讀」,類似的培訓騙局屢禁不止,背後與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不無關係。當前,孩子的基礎教育階段競爭激烈,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都非常注重開發他們的潛力,於是一些家長對培訓機構宣傳的各類超能力培養產生信賴的心態,甚至失去基本的常識和理性。
培訓機構摸準了家長這種心理,從而精心準備一場場騙局,即使這些騙局錯漏百出,稍微有點常識就能覺察出來,但是對於深陷其中的父母,他們寧願相信1分鐘能記下10萬字這樣荒誕的事情,也不願面對自己平凡的孩子而不採取措施。
家長出現「望子成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是正常的,但也不能因此就去「跳坑」,或是把孩子往火坑裡推。為了讓家長拼命往孩子身上「砸錢」,而且覺得砸得值,這些所謂的培訓機構必然想出各種手段,但結果往往是:家長花了錢,孩子付出了精力,最後學會的不是有用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欺騙家長的方法。而家長還在被欺騙中得到滿足,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不禁讓人想問一句:這樣的培訓是為家長服務,還是為孩子服務?
對於總想著「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培養孩子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不要總想著走捷徑,而是要腳踏實地,注重培養他們刻苦堅持的品質。當然,對於那些屢禁不止的培訓騙局,監管部門也應高度重視,治理校外培訓亂象沒有完成時,一定不能任由這些違背基本常識、教育規律的騙局肆意橫行。
全媒體見習記者 馮燦宇 記者 李金健
整理自新華社、新聞哥微信公眾號,長江日報—長江網等
最近,一股神秘力量席捲家長圈。
不少家長,
把孩子送到「量子波動速讀」班。
據說學成之後,
「一目十行」根本不在話下,
更可以解鎖大腦潛能,
一分鐘讀完十萬字的書。
來源:新聞晨報
聽起來好大的口氣!
這麼厲害?
看看如何用量子的力量,
一遍波動,一遍速讀吧!
「量子波動速讀」場景
來源:脊梁in上海
來源:新聞晨報
隔著屏幕都能聽到"譁啦譁啦」的翻書聲,全程不用眼睛看,這樣就能讀完一本書?
這個看起來就不靠譜的「量子波動速讀」,到底是什麼來頭?
量子速讀,噱頭十足
近日,微博上流傳出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孩子們圍坐在大房間裡不停埋頭翻書。這樣的培訓班,收費在三萬塊到五萬塊不等,根據視頻顯示培訓行情十分火爆。
來源:新聞坊
在大賽上,老師們看似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孩子們,神情嚴肅。小朋友們胳膊上貼著姓名編號,桌上放著計時器,對著書本就是一通翻。工作人員表示:翻書幾分鐘,完整閱讀幾十萬字!
宣傳很唬人,原理不靠譜
這麼刷新三觀、黑科技十足的速讀方法,到底靠不靠譜呢?
根據培訓機構的理論,「量子波動速讀」的原理是這樣的——
「用心去感受!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閱讀方式。波動速讀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簡稱QSR,在波動速讀過程中,你只需以高速翻動書本(類似於洗撲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開!書!本!就能理解書中內容,並複述出來!」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講述這一原理的培訓班老師磕磕絆絆複述出來,聲稱該原理過於專業,卻忍不住自己先笑了出來。
接下來,是正經科普時間
科學的解釋中,量子是表現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量子波動」只是物理學上量子的一種狀態,和速讀沒有任何關係。
而且,量子波動或量子碰撞的產生,
需要依靠「量子對撞機」。
大概就是下圖這樣
來源:新聞晨報
除了量子不靠譜,「速讀」也存在很大誤區。浪潮工作室指出,2016年,有五名來自眼動研究、人類認知與記憶、兒童語言學等方向的學者,聯合寫了一篇長綜述,把速讀的各種誤區進行了總結。
結論就是:閱讀的速度和理解不能兼得。
在閱讀速度提高一倍的情況下,一般會影響對文意的理解。最重要的是,限制閱讀速度的主要是語言能力,而不是視野和移動速度。被培訓班吹得神乎其神的量子波動速讀,根本不可能存在。
教育專家熊丙奇指出,這類騙局大行其道且長盛不衰,主要原因還是神童情結作祟——它抓住了家長想走捷徑的心理。
如此不符合常識的操作,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看出端倪,或許是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心情太迫切,這才被培訓人員的花言巧語迷惑:「大人無法理解,只有小孩才能感受到。」
網友吐槽:都不給孩子開個空調?
這一槽點滿滿的「量子波動速讀」培訓,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欲。有網友表示這和自己去書店買書的樣子很像,也有網友吐槽道:「把孩子熱得用書扇風,都不給孩子開個空調?」
知名作家馬伯庸也下場參與討論,給家長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成才無捷徑,
努力是正途!
家長們還是要擦亮眼睛,
不要再交智商稅了!
來源:新聞晨報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這是科幻圈中流傳的一句話,
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
一遇到解釋不清的科學問題,
喜歡用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
而最近,這種科學家都沒完全搞明白的問題,卻出現在了兒童培訓班中……
「量子波動速讀」
量子聽說過、波動也能理解、速讀也知道,但這三個詞連起來是什麼意思?
傳說只要學了,來自宇宙的神秘力量就會讓你擁有一種神奇的能力,用1-5分鐘就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並且是可以把內容完整複述出來的那種!
還有更玄乎的,閉著眼睛就能和書發生感應,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傳達的情緒和內容。
這樣的培訓班,收費要三萬塊,甚至五萬塊……而且行情十分火爆。
量子波動速讀大賽
近日,微博上流傳出多個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視頻中,孩子們圍坐在一個大房間裡不停埋頭翻書:「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
家長就在後邊守著,雖然大概率也是搞不懂孩子們在幹什麼,但顯然,房間裡拉著的橫幅「給孩子補習功課,不如補習方法」已經俘虜了他們的心。
工作人員表示:翻書幾分鐘,完整閱讀幾十萬字!
看著幾十位孩子一起譁譁譁翻書的場面,你也只能感嘆一句: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難免也頒太早了。
仔細看視頻可以發現,比賽現場還有一兩個保持著清醒,在一頁頁認真看書的小朋友,難以想像他們內心得多無語......
來自宇宙的神秘力量,願者上鉤?
根據他們的理論,「量子波動速讀」的原理是這樣的——
用心去感受!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閱讀方式。波動速讀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簡稱QSR,在波動速讀過程中,你只需以高速翻動書本(類似於洗撲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開!書!本!就能理解書中內容,並複述出來!
而實際上,量子是表現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量子波動」只是物理學上量子的一種狀態。
真要分析,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大概想包裝的概念是:通過量子波動讓頭腦中產生動態影像,即通過物理學的概念讓感知器官產生多維感受……
然而,你知道
量子波動或量子碰撞
是怎麼產生的嗎?
百度一下「量子對撞機」,它長這樣
額……也就三四層樓這麼高吧……
所以,單純用手翻閱書本是有什麼神奇妙能力可以產生量子波動?(如果真的這種好事,請開發一套「量子波動減肥法」,謝謝。)
某位培訓老師,在回答蒙眼識字究竟是什麼原理的時候,她磕磕絆絆地解釋「是物理學的量子糾纏,還有光的波粒二象性」,說著說著自己都笑了。
其實如此迷幻的操作,明眼人一下就能識破是怎麼回事,或許是愛娃的家長們求成心切,這才被花言巧語迷惑:「大人無法理解,只有小孩才能感受到。」
微博上有一位曾經去過類似培訓機構的學員還原了當事者的全過程:
「媽呀!這種培訓班我上過!5年級時,坐標北京,暑假,有一天我媽神神秘秘把我帶到北京郊區,也不說話,就是扔到這種培訓機構,老師跟我講我是個骨骼清奇的天才,需要練習一下量子波動速讀技術,說是一種來自宇宙的神秘技術,當時我聽得興奮死了!」
接著我們就開始了為期1個星期的訓練,坐在教室冥想,打坐,對於當時好動的我,簡直就是監獄!然後每天就是閉著眼睛翻書,猜書裡的內容,不過那裡的飯真的好吃,每天最開心的就是吃飯。
老師跟我們講宇宙深處有一種神秘的量子,會打入我們的大腦,然後我們就會變成天才。當時使用的課本就是我剛在學校學過的五年級教材!
老師問我們誰能示範一下量子術,我舉手了,然後閉著眼睛講清楚了書裡的內容,老師一個勁兒地誇我,還到我媽那邊表揚我,開心死我了。
但是後來我問我媽花了多少錢,她說5萬人民幣!!!」
這樣的「智商稅」,1979年就有了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類似的騙局不要太多,媒體也是報了又報:
這是2018年的新聞:
培訓人員的說法是,激活大腦松果體,蒙著眼睛就能感知到物體或文字。
說白了,它和量子波動速讀在「原理」上是一致的。
最後家長發現,所謂在展示時能表演「蒙眼識字」的孩子,是在識字過程中偷看了。
而被眾多培訓機構吹得神乎其神的松果體,被解釋是人類大腦中一種腺體,主要的功能是分泌各種激素。
報導裡這麼講:
貴陽市第六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段毅說。「之所以將『松果體』稱為人類的第三隻眼睛,是因為『松果體』能夠分泌一種名叫褪黑素的激素,讓人感受晝夜交替的變化。」段毅直言,「激發『松果體』,也不能讓人蒙眼識物。」
不過,騙子們已經在這一市場深耕多年。
2013年:
2012年:
再往前看,這是1979年:
文中寫:1979年以後 , 國內掀起特異功能熱潮時,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專家組成的特異功能調研組在一些省市實驗調查的結果表明,那些以前被當地發現具有特異功能的孩子, 在識別調研組嚴格設計的試驗面前,全都使用了作假偷看手段被檢查出來,並當場寫了檢討。
從1979年到現在,這樣的騙局無非是瞄準了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態。
教育專家熊丙奇說,這類騙局大行其道且長盛不衰,主要原因還是神童情結作祟——它抓住了家長想走捷徑的心理。
只要神童情結在,這種騙局,就算被揭露100次,也會在第101次換上新的名頭捲土重來。
而渴望子女與眾不同的家長,就算被忽悠100次,也會在第101次垂直入坑——不試試怎麼知道,萬一呢?
望子成龍
也不能「走火入魔」
這樣的「智商稅」
只能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