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不少朋友關於電子管功放和電晶體功放的選擇,我們常會說:喜歡溫暖音色的,大多只聽人聲、弦樂等小編制錄音的話,首選電子管;相反,喜歡高分析力、大動態效果,又常聽敲擊樂、交響樂的話,首選電晶體功放。原因就在於電子管功放和電晶體各自的優勢,通常而言,電子管功放音色好聽,但一定的價格預算內難以做出大功率,因此搭配音箱方面稍顯有局限性;而相當的成本內,電晶體功放容易做到大功率,比較好選擇音箱。
01
大功率好音質可以兼得
當然,又有朋友會問了:功放就無法在大功率和好音色之間魚與熊掌兼得嗎?答案是肯定的:有,但價格會比較貴了。比如美國的Audio Reaserch就是追求大功率又好聲音的電子管功放的典範,他家的Reference 160S立體聲後級輸出功率為140瓦(五極管)、70瓦(三極體),旗艦的Reference 750甚至可輸出750W功率,這兩款機都採用了KT150功率管輸出。日本Air Tight的旗艦後級ATM-2001,採用12支6550功率電子管,單聲道狀態下輸出功率也高達338W。美國Menley也有兩款單聲道大功率電子管後級:Neo-Classic 250用10支EL34輸出250W(四極接法)/100W (三極接法);Neo-Classic 500用10支KT90輸出500W(四極接法)/275W(三極接法)。德國Octave八度旗艦電子管單聲道Jubilee Mono SE後級,每聲道採用8支KT120輸出功率高達400W;較小一些的MRE220單聲道後級,每聲道採用4支KT120,也能夠輸出130W功率。Goalbon高班-KT88-GB200單聲道後級,每聲道使用8支KT88功率管,輸出功率200W。Ayon的Epsilon Evo Mono單聲道後級則使用6支KT150,輸出180W功率;另一款Ayon OrthosⅡXS更是每聲道採用10支KT150,輸出高達300W。美國McIntosh麥景圖MC2301電子管後級功放,每聲道使用8支KT88,輸出功率高達300W。最新的電子管和電晶體混合後級MC901,則是破天荒地在一個機箱內安排了300W(峰值600W)輸出的電子管功放和600W(峰值1200W)輸出的電晶體功放,夠誇張了吧。
所以,大功率並非電晶體機的專利,但大功率的膽機都很貴。其實對於一般家庭玩家而言,功率應該夠用就好,沒必要留太多的寬裕量。情況就好比我們選擇家用車一個道理,廠家為某個車型選配的發動機,其實是在動力性、經濟性、排放和成本間找一個平衡點,而不僅僅是更大的功率和更高的扭矩,有時為了成本,甚至可以犧牲掉擁有更大功率的發動機。發動機的功率大了,燃油消耗肯定會高,排放汙染也會增加,對於消費者和環境而言,盲目追求馬力或者功率是片面的。因此,需要理性看待發動機參數,多做比較後作出正確的選擇。雖然功放的選擇並不涉及油耗和廢氣排放等問題,但提高功放功率所需的成本預算就要呈幾何級上升。電子管功放製造大廠珠海斯巴克的做法就顯得非常理智了,他們深知功率與音質的關係,以及功率與價格的關係,因此並不會盲目推崇不計成本的大功率電子管功放,但各級產品均在市場上極具競爭力。尤其是中堅力量A系列,推出多年來一直就是音響迷們選購膽機時的重點考慮對象。
02
採用全進口電子管
A系列最新型號A-200T在2019年底的音響展上展出了樣機,然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真正產品上市已經是半年多後了。從外觀上看,尤其是蓋上紮實的電子管保護罩時,A-200T和此前經典的A-88T、A-100T等同系列型號並無區別,均採用雙層鋁合金面板,經過精工打磨,中間碩大的音量旋鈕,右側兩個按鍵分別掌控輸入信號源和三極體/超線性雙工作模式,落落大方,機身簡潔緊湊。
Cayin的陳工告訴我,斯巴克以前最大功率的合併機是A-100T,每聲道採用4支KT88,輸出功率三極體狀態45W×2、超線性狀態80W×2,已經是了不起的規格,但多管並聯推挽的設計,卻對精密配對電子管性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A-200T是一款真正的大功率合併功放,在維持和以往A系列一樣的緊湊機箱內,採用進口電子管做到了最高100W的輸出功率,大功率輸出下,音樂更有力量感和質感。
▲採用雙層鋁合金面板,經過精工打磨,中間碩大的音量旋鈕,簡單好用
當拿開保護罩後,眼尖的你一定能一眼看出A-200T和以往型號的區別了,尤其是分立機身左右的那4支恐龍蛋型的電子管,是首次出現在Cayin機器上的俄羅斯TUNG-SOL天梭KT150。而作為前級電壓放大級和推動級的電子管,則是4支俄羅斯TUNG-SOL 6SN7GTB。此外,中間還有一支前級供電用的RCA 22DE4整流管,這支管曾應用在SC-6LS MK2電子管前級上,音色飽滿細節豐富早已得到大家認可。由此可見,A-200T全機電子管皆為進口管,在成本上就比以往的兄弟產品大幅提升不少。
每聲道一對KT150就能夠輸出100W功率(超線性工作狀態),相比較以往KT88/6550的年代進步可不是一絲半點。作為2013年問世至今不到10年的新一代強放管,KT150在性能特性上有很多突破,有資深音響迷這樣形容:如果說KT120還有6550的影子的話,KT150就是一種全新的聲底,KT120在KT150面前只是一奶油小生,6550隻能算是個娘們。經典的KT88被譽為旁熱式束射四極管之王,KT120被譽為五極管之王,堪稱進階終極版本的KT150則被稱為「霸王」。雖然這句話不代表我的意見,但卻從一個側面見證了KT150在音響迷心目中憑實力佔據的地位了。
▲功放管為俄羅斯TUNG-SOL天梭KT150,前級電壓放大級和推動級的電子管是4支俄羅斯TUNG-SOL 6SN7GTB。中間還有一支前級供電用的RCA 22DE4整流管
事實上,目前世界上僅有TUNG-SOL天梭品牌生產KT150,TUNG-SOL屬於美國NEW SENSOR集團。性能強悍的天梭KT150不但有流暢的管身線條,內部的燈絲、屏極、簾刪極等等結構所需的精密度都比以往的型號有更高的要求。KT150的陰極電流高達275mA(KT88為230mA),陽極耗散功率70W(KT88為42W),最大陽極電壓850V(KT88為600V)。為滿足性能,外殼最熱點溫度高達250℃,嚴苛的製作工藝註定了成本高昂。
03
紮實用料是好聲的基礎
據聞,斯巴克是全球電子管功放產量最大的品牌,因此其在設計、生產、品控等方面優勢明顯。正因為他們要用最好的材料和工藝,因此斯巴克無法和其它國內廠家拼價格。舉個簡單的例子,斯巴克的機身外殼採用汽車級漆面噴塗材料和工藝,光潔度和耐磨度都屬優秀;再比如,由於電子管使用量大,以往斯巴克採用的國產電子管,直接在電子管廠包了幾乎所有的產能,然後按自己的嚴格標準檢測合格才進倉,不符合要求的退回給電子管廠。可想而知,斯巴克不但需求量大,而且對品質有嚴苛的要求。
A-200T除了全機採用進口電子管外,其餘方面的設計和用料也都毫不吝嗇的,比如環形電源變壓器的功率就高達1000瓦,為整機提供充足動力。機內高壓線路不使用PCB線路板,而是堅持採用手工搭棚焊接,這是國產品牌在人力成本方面的優勢。膽機線路相對簡單,但電壓高電流大、溫度高,因此用元件腳和連接線直接搭棚焊接,效果比PCB線路板上的依靠薄銅箔傳輸信號和電流的方式要好得多。但搭棚焊接需要大量的熟手技工掌握正確的元件搭接,以及焊接溫度速度控制等技術,因此人力成本高昂的老外是難以實現大規模生產的。
▲配備了BIAS ADJ.調整及BIAS表監測功能,可時刻觀察並調整電子管的工作點
打開底蓋,可見A-200T的純膽、純手工製作,整機採用搭棚焊接非常規整,保障內部各元件合理布局,有效隔離屏蔽,保障優良性能。而在信號輸入端子後,我們見到了兩隻專用的音頻輸入變壓器,這是特別為膽機設計的輸入牛,除了實現平衡-非平衡轉換,還使音色更厚實、高頻更順滑。信號輸入採用厚層鍍銀信號線,讓音頻信號傳輸更順暢,有利提升音質。另外,像Nichicon高壓大容量電解電容、Realcap音頻專用電容、Neutrik平衡接線端子、ALPS馬達驅動電位器等優質元件的採用,都是確保重現好聲音的選擇。同時,A-200T還配備了BIAS ADJ.調整及BIAS表監測功能,可時刻觀察並調整電子管的工作點,保持功率電子管在最佳工作狀態。
▲信號輸入採用Neutrik平衡接線端子,高級鍍金RCA端子和喇叭接線端子
另外,A-200T還提供三極體和超線性雙工作模式,三極體狀態時聲音柔美圓潤,人聲、弦樂聽感更佳。超線性工作方式時,聲音開揚、奔放,氣勢磅礴,大動態音樂愛好者的福音。背板的接線配備平衡輸入端子和非平衡輸入端子,具備純後級功能,搭配各種前級,滿足更多應用場景。比如你已經在玩AV家庭影院系統,而又不滿意AV功放和音箱重播音樂的效果,那麼就可以用A-200T搭配一款HiFi音箱組成前置主聲道,把AV功放的前級輸出接入A-200T,那就可以靈活在HiFi兩聲道與AV多聲道系統中轉換了。人性化的設計還包括斷電記憶功能,開機時默認上次的工作狀態。開機延時功能,靜音30秒延時,保證電子管預熱時間,延長使用壽命。當然還少不了現代器材必備的紅外全功能遙控器,可便捷地安坐在沙發上操作。
▲全機採用手工搭棚焊接技術,左右聲道對稱非常工整
04
大功率才能重現音樂的氣魄
輸出100W功率,對於電晶體功放而言不算大,但對於合併式電子管功放而言已經是大力士了。為A-200T搭配什麼音箱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優勢呢?試聽期間,試音室中陸續來了XAVIAN詩韻QUARTA書架箱、Master Acoustic美之聲Encore 50落地箱、Sonus Faber勢霸OLYMPICA NOVA Ⅲ落地箱、Stirling LS35aV2書架箱、HECO德高Direkt落地箱、KEF LS50Meta書架箱等等音箱,我都一一接上A-200T搭配過了。上述音箱中,捷克詩韻和德國德高都採用了10英寸低音單元,靈敏度都比較高,用A-200T驅動,無論選擇三極體或者超線性工作狀態,驅動力都顯得相當充裕的。尤其是搭配三單元三分頻的XAVIAN詩韻QUARTA書架箱時,發出了醇厚、從容、飽滿又不乏動感的聲音,無疑A-200T是近期最能發揮這對大型密閉式書架箱的功放了,沒有之一。後來,Sonus Faber勢霸OLYMPICA NOVA Ⅲ來到後,我發現A-200T雖然與之有較大價差,但聲音的平衡度和綜合素質之高卻令人喜出望外。因此下面的試聽報告,我就以搭配OLYMPICA NOVA Ⅲ落地箱為準了。
首先想說音質風格方面,如果把高解析度與高透明度看作「現代」音響風格的發展走向,而把溫暖柔軟視作「古典」聲音美學的特點,那麼A-200T大約是取中庸之道,稍稍偏向溫暖柔和的同時,卻依然蘊含著力量感和不俗的分析力。這種力量感不是浮於表面的小波浪,而是如同深海的暗湧,在無形中給予音樂前進充沛的動力。也就是說,A-200T的音質音色保留電子管傳統的厚度與溫度,稍稍帶有濃鬱的中頻味道的同時,解析度比傳統電子管功放要好。如果你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應該會很喜歡A-200T的聲音表現,而且會發現這部合併膽機比很多功放的音場都要開闊得多,細節也更豐富。說到細節,或許有朋友會抱持舊觀念,認為功放功率越大細節表現就越差。但聽了A-200T的分析力表現後,我卻對大功率電子管功放有了新的認知。A-200T的聲底雖然不算很有現代感,但分析力一點也不差,而且速度感也很乾淨利落。
尤其是重播正統錄音的古典音樂的時候,比如Hugo出版的《感恩母校》朱踐耳莫斯科音樂會實況,一曲氣氛歡慶的《節日序曲》節奏感強烈,動態凌厲,假如功放的控制力不足、速度感不好,或者分析力不夠的話,是很難將這首音樂的歡快氣氛,以及管弦樂團的各聲部效果重播得到位的,A-200T可說是遊刃有餘。當然了,A-200T畢竟是膽機,瞬態響應並不是大功率電晶體機那種強烈猛爆的類型,而是多少偏向溫文儒雅。比如重播郎朗演奏的《黃河》鋼協,音樂一開始鋼琴與伴奏樂團就火力全開,雄偉的旋律表現得穩健從容。重播以上兩首大部頭錄音,當然得用超線性工作狀態了,推動OLYMPICA NOVA Ⅲ落地箱絲毫沒有軟腳的問題,樂團齊奏時雄壯的低音聲部樂器顯得厚實而飽滿,中低頻還帶著圓潤的質感,整體聲音速度感沒有那麼地快,讓音樂多了些溫和的性格。我想這應該是A-200T的聲音個性,它沒有飛快猛爆的瞬時反應,卻能溫和婉轉地把音樂的質地表現出來。
05
弦樂真好聽
而在A-200T的驅動下,義大利音箱重播弦樂又能重現應用的美妙質感嗎?答案是肯定的。A-200T的中頻聲音質地溫潤、聲底豐厚,還帶著些許濃鬱感,這樣的聲音重播小提琴還真是迷人。比如慕特演繹的《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鳴曲》,這張錄音的鋼琴聲音結像稍後退,而小提琴則帶著些溫暖潤澤,但細節依然很好,許多小提琴運弓的細微力度轉折,揉弦把位之間的變換都依然清晰可聞,而且帶著溫柔的音樂表情,布的音樂魅力在此得到正確的演繹。尤其是切換到三極體狀態時,氣氛馬上變得濃鬱了些,聲音也更顯溫潤,厚度微增,低頻量感也有所收斂,小提琴的音色顯得更為飽滿甜美,雖然和300B比,中高頻少了一些空靈的質感,和845相比少了厚實的下盤,但綜合而言,上述兩種電子管的聲音都太有個性了,KT150的聲音則兼顧了柔美音質和不俗的驅動力,聽感非常美妙。
另外,A-200T的三極體狀態用來重播人聲也是很到位的,比如陳佳小姐演奏的粵語專輯《似是故人來》,如果以五極管狀態來重播,陳佳的聲音就顯得渾厚了,少了些該有的甜潤。而換為三極體狀態的時候,則帶著舒服的清麗感,聲音乾淨了許多,醇與厚之間取得平衡,更貼近我所認識的陳佳本聲。
06
總結
一部電子管功放擁有兩種音質音色的變化可選擇,A-200T隨時可以讓用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在音質音色的基本走向上,A-200T走在現代與傳統之間,保留了一些電子管醇美的味道,同時還兼顧不俗的驅動力,需要爽的時候不會讓你覺得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