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知識點分章總結--第十七章歐姆定律

2021-01-15 中考網

1.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

I=U/R,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1A=1V/Ω。

3.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 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4.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5.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

(R1,R2串聯)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於各處電壓之和) ③電阻:R總=R1+R2(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有R總=nR ④分壓作用U1∶U2=R1:R2 ⑤電流比例關係:I1∶I2=1∶1

6.電阻的並聯有以下幾個特點:

(R1,R2並聯) ①電流:I=I1+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幹路電壓等於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1/R總=1/R1+1/R2(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並聯,則有R總=R/n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電壓比例關係:U1∶U2=1∶1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1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中考物理知識點分章總結--第十七章歐姆定律
    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並聯,則有R總=R/n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電壓比例關係:U1∶U2=1∶1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
  • 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歐姆定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歐姆定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歐姆定律知識歸納   1.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1安=1伏/歐。
  • 初中物理:九年級全冊知識點總結,月考、中考助你衝刺!開學必備
    初中物理:九年級全冊知識點總結,月考、中考助你衝刺!開學必備資料!(新人教版)轉眼間,開學就已經到來,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道同學們假期有沒有認真學習?學習可是容不得一絲懈怠的。特別是初三的孩子,進入下學期之後,物理學習的速度會加快,不僅要在短時間結束新課,還要騰出時間複習初中所有知識。中考備考期間,緊迫感和壓力同時存在,所以,假期還沒有「收心」的同學,要給自己「敲警鐘」。九年級物理全冊學習內容主要是熱學和電學,這一學年,同學們會遇到初中物理學習的又一難點——電學。
  • 中考物理知識點:能源與能量守恆定律
    中考物理知識點:能源與能量守恆定律   人類開發利用能源的歷史:火→化石能源→電能→核能。   1.能源分類:一次能源:自然界存在的木柴、煤炭、石油、天然氣、核燃料等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二次能源:電能、汽油、酒精等從一次能源經過加工轉換而來的能源。
  • 2019中考物理光的折射知識點總結
    新一輪 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 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 物理光的折射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
  • 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一光反射的定義:光射到物體的表面上,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現象。   註:人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個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人們的眼睛。   ⑷得出的結論(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①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零,反射角也為零。②反射光線的速度於入射光線的速度相等。   ③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
    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   一、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1、歐姆定律:通過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公式:I=U/R,其中:I—電流—安(A);U—電壓—伏(V);R—電阻—歐(Ω)。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功和功率知識點總結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功和功率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內容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內容,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I=U/R變形式:U=IR或R=U/I   描述: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注意:①該定律中涉及到的電流、電壓、電阻是針對同一段導體的或電路的;具有同時性。
  • 中考物理知識點: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中考物理知識點: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運動狀態,叫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上述的「沒有受到外力作用」需要正確理解,實際當中不受外力的物體少見,這裡指的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外力作用相互抵消,相當於沒有受到外力。
  • 中考物理知識點:焦耳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中考物理知識點:焦耳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一:實驗:   ①實驗一: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⑴實驗條件:I1=I2 R1<R2   ⑵現象:液柱上升的高度△h1<△h2。
  • 2019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學公式
    物理的電學讓不少同學不喜歡物理,對於物理公式也是不懂運用題中,教育網小編給大家說說 知識點部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物理知識點:電學公式 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適公式) (2)、Q=UIt=Pt=UQ電量=U2t/R (純電阻公式) 5、串聯電路: (1)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公式與說明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歐姆定律公式與說明》,僅供參考!
  • 2020中考物理試卷分析:考試難度明顯下降,側重基礎,新初三注意
    5.與往年相比,考查題目的難度變簡單,考查的是學生對九年級第十七章歐姆定律的計算對應知識點——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二節歐姆定律。12.與歷年相比,考查題目的難度變簡單,考查的就是電路的計算,涉及九年級的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對應知識點——九年級第十五章第三節串聯與並聯;第十六章第一節電壓;第十七章第四節歐姆定律在串並聯電路中的應用;第十八章第二節電功率13.與歷年相比,難度基本持平,考查的是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十章壓強浮力的計算
  • 2019中考物理常見的光的折射現象知識點總結
    新一輪 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 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 物理常見的光的折射現象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
  • 2019中考物理電壓電阻記憶口訣總結
    記憶知識點有一些小口訣。教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物理電壓電阻記憶口訣總結內容,幫助大家複習。 2019中考物理電壓電阻記憶口訣總結 1.電壓表 電壓表,測電壓,電路符號圈中V。 測誰電壓跟誰並(聯),+進-出勿接反。
  • 2019中考物理知識點:聲與光
    2019中考物理知識點:聲與光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氣體 3.樂音三要素: ①音調(聲音的高低) ②響度(聲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別不同的發聲體) 4.
  • 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總結
    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總結   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折射角隨入射角的改變而改變: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
  • 2019中考物理歐姆定律知識點輔導
    對知識點要竄起來,這樣才有好的複習。教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物理歐姆定律知識點輔導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2019中考物理歐姆定律知識點輔導 1.歐姆定律及其運用 歐姆定律說電流,I等U來除以R。 三者對應要統一,同一導體同一路。
  • 2019中考物理電與磁學記憶方法口訣總結
    踏實複習中考知識點,夯實基礎。教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物理電與磁學記憶方法口訣總結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2019中考物理電與磁學記憶方法口訣總結 1.磁現象 磁體兩端磁極強,指南S指北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