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倍增長,300億估值,比亞迪半導體為什麼這麼金貴?

2021-01-09 汽車之心Autobit

作者 / 陳念航

編輯 / 王德芙

出品 / 汽車之心(微信 ID:Auto-Bit)

作為中國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民營車企,比亞迪從一開始就沒有將自己局限為一家整車製造企業。

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深度垂直整合,是比亞迪在國內汽車產業立足的一大特色。

從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間,比亞迪利用一系列的拆分與整合將其自有的新能源汽車核心供應鏈進行了大幅重構,其中就包括 5 家弗迪系公司以及一家專攻半導體技術的公司——「比亞迪半導體」。

關於 5 大弗迪系公司,我們先按下不表,今天重點來聊聊新近拆分的「比亞迪半導體」。

27 億元融資,1 年內估值翻 4 番,比亞迪半導體為什麼金貴?

2020 年 4 月,比亞迪通過對比亞迪微電子等公司的一系列股權轉讓和業務劃轉,重組成立了一家名為「比亞迪半導體」的公司。

「比亞迪半導體」由比亞迪微電子、寧波比亞迪半導體以及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三合一而成,同時還吸納了惠州比亞迪實業的智能光電、LED 光源和 LED 應用相關業務。

隨後在 5 月和 6 月,比亞迪半導體先後在 A 輪和 A+ 輪融資中拿下了總計約 27 億人民幣的巨額投資。

在拿下這兩輪融資前,比亞迪半導體的官方估值為75 億人民幣。

而根據前不久中金對比亞迪半導體給出的最新估值已經高達 300 億人民幣。

在比亞迪半導體的 A 輪與 A+ 輪投資方中,既有長於資本運作的紅杉資本、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等機構;也有如北汽產投、上汽產投、中芯國際、ARM、小米等產業資本。

兩輪融資中,超過 30 家機構的 44 名投資主體成為比亞迪半導體的外部股東,這部分股東目前持有該公司約 28% 的股份,剩餘股份則全部歸屬於比亞迪。

這也意味著比亞迪仍然享有對這家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7 月,有媒體報導,比亞迪有意推動比亞迪半導體獨立上市,傳聞稱將登陸科創板或創業板。

IGBT:電動車的「心臟」

重組後的比亞迪半導體,其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 IC、智能傳感器和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且擁有包含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遊應用在內的系統化能力。

在比亞迪半導體的眾多產品中,最為核心的莫過於車規級 IGBT 晶片和模塊。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全稱「絕緣柵雙極電晶體」,是一種大功率的電力電子器件,也是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非常核心的組件。

它能夠直接控制直、交流電的轉換,決定驅動系統的扭矩(汽車加速能力)、最大輸出功率(汽車最高時速)等。

另外,因為車輛電控系統的能耗主要來自逆變器控制器部分,而逆變器控制器損耗的 70% 又來自開關部分,也就是最核心的元件 IGBT。

所以, IGBT 的效率也間接影響車輛的續航裡程。

作為 IGBT 模塊的核心,IGBT 晶片與動力電池電芯並稱為電動車的「雙芯」,其成本佔整車成本的 5%左右。

如果以整個 IGBT 模塊的成本來計算,這個數值要提升至 7%以上。

以特斯拉 Model S 為例,其使用三相異步驅動電機,其中每一相的驅動控制都需要使用 28 顆塑封的 IGBT 晶片,三相共需要使用 84 顆 IGBT 晶片。

在比亞迪半導體推出真正可量產的車規級 IGBT 之前,國內的車用 IGBT 供應 90% 以上都依賴於國際巨頭,比如英飛凌、安森美、三菱、富士通等等。

這些年,包括比亞迪半導體、斯達半導在內的國產供應商發力追趕。

以 2019 年的數據為例:

全球第一大 IGBT 供應商英飛凌為中國的電動乘用車市場供應了約 62.8 萬套 IGBT 模塊,市場佔有率接近 60%。

而比亞迪半導體則供應了接近 20 萬套,市佔率約為 20%。

比亞迪半導體在 IGBT 領域的進展,背後是比亞迪長達 15 年的投入。

比亞迪半導體走到今天,也離不開王傳福在 2008 年頂著巨大壓力做出的一個決定。

點石成金:王傳福收購中緯積體電路

比亞迪最早在 2005 年組建研發團隊,正式布局 IGBT 產業。

這個時間點距離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僅過去兩年,這年也是比亞迪旗下首款真正意義上自研的車型——比亞迪 F3 的誕生之年。

從這點來看,比亞迪在很早就有掌握 IGBT 這個電控系統核心元件的想法,其切入口則是整套系統中最為關鍵的 IGBT 晶片。

2005 年前後,國內集成電路設計和生產能力都非常薄弱,比亞迪要設計 IGBT 晶片的難度可想而知。

到 2008 年,比亞迪內部研發 IGBT 晶片遲遲沒有成果,而且還面臨晶片設計出來怎麼製造的問題。

這年,王傳福看上了一家半導體製造企業——中緯積體電路(寧波)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成立於 2002 年,註冊資本 1 億美元,主要從事晶圓生產、晶片製造,在當時被稱為浙江省最尖端的高科技項目。

寧波市政府積極引入這個項目,眾多投資人更是狂熱追捧。

中緯積體電路在當時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也是因為國內發展集成電路製造產業之心非常迫切。加之這家公司其實和臺積電頗有淵源。

中緯積體電路是由臺灣亞太科技和大茂電子共同出資成立。中緯積體電路董事長馮明憲曾任大茂電子董事長、亞太科技公司執行長。

上世紀 90 年代,臺灣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臺積電剛成立時,臺積電一廠就是臺灣經濟部工研院租借給其廠地,張忠謀在執掌臺積電之前,就曾是工研院的院長。

2002 年 2 月臺積電一廠租借到期後,臺積電將廠區內的一座實驗室捐給了工研院,並且將餘下的晶圓廠設備賣給了馮明憲曾執掌的亞太科技。

這批二手設備正好成為了中緯積體電路創立的基礎,但也給這家公司後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經過從 2002 年到 2008 年五年多的發展,中緯積體電路並沒有成長為外界期望的半導體製造明星公司,而是一步步走向衰落。

其最大的問題就是晶片生產設備老舊、設備維護費用高而致產能不足,另外就是資金短缺。

各種原因集中起來,最終導致中緯積體電路經營慘澹,走向被拍賣的結局。

2008 年,這家瀕臨破產的半導體企業,幾乎找不到人接盤。

轉機出現在這年 10 月,比亞迪王傳福在眾多的外界質疑聲中斥資近 2 億人民幣拍下了中緯積體電路,後來這家公司就變成了「寧波比亞迪半導體」,現在已經被整體併入「比亞迪半導體」。

當時在外界看來,這起收購將讓比亞迪至少虧損 20 億人民幣,公司股價也應聲下跌。

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王傳福這一收購決策讓比亞迪的 IGBT 產品研發和製造走上了正軌。

王傳福接手中緯後,將其業務整合到比亞迪生產鏈上,核心產品就是電動汽車 IGBT。

就這樣,比亞迪在 IGBT 晶片和器件的研發設計及生產製造端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能力。

IGBT 的演進方向

2009 年,比亞迪正式推出 IGBT 1.0 晶片,並且成功通過中電協電力電子分會的科技成果鑑定,這顆晶片推出也打破了國際巨頭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壟斷。

隨後 2012 年,比亞迪又推出了 IGBT 2.0 晶片。

基於這塊晶片,比亞迪打造出了車規級 IGBT 模塊,並應用在比亞迪純電動車 e6 上。

2015 年,比亞迪又將 IGBT 晶片升級為 2.5 版本。

自研 10 年、收購中緯積體電路 7 年之後,比亞迪的 IGBT 業務不斷壯大,這年其 IGBT 模塊的營業額突破 3 億人民幣。

2017 年,比亞迪 IGBT 4.0 晶片研發成功,並於 2018 年 11 月正式推出車規級 IGBT 4.0 晶片。

在這款晶片的加持之下,比亞迪 IGBT 模塊的綜合損耗較當時市場主流產品降低了約 20%,其溫度循環壽命可以做到市場主流產品的 10 倍以上。

比亞迪 IGBT 4.0 晶片

現在的比亞迪已經是全球唯二擁有 IGBT 這個電控核心元器件設計與生產能力的汽車廠商,另一家則是豐田。

比亞迪半導體的 IGBT 產品,除了用於比亞迪汽車外,還與金康汽車、藍海華騰、吉泰科等多家整車、電控供應商達成合作。

今年 4 月,比亞迪總投資 10 億人民幣的 IGBT 項目在長沙開工。

這個項目設計年產 25 萬片8 英寸晶圓的生產線,投產後可滿足年裝 50 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需求。

現階段,比亞迪 IGBT 晶片晶圓的產能已經達到 5 萬片/月,預計 2021 年可達 10 萬片/月,一年可供應 120 萬輛新能源車。

對於比亞迪半導體來說,其在 IGBT 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已是過往,在這個技術迭代如此之快的領域,不進則退。

隨著純電動汽車性能的不斷提升,其對功率半導體組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純電動車電機、電控系統的核心元器件,IGBT 器件的性能也需要不斷演進。

現在以矽材料為基礎的 IGBT 已經接近性能極限,比亞迪大規模應用的 1200V 車規級 IGBT 晶片的晶圓厚度已經減薄至120um(約兩根頭髮絲直徑),再往下減難度極大。

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尋求性能更佳的全新半導體材料成為共識。

碳化矽(SiC)則是最佳的後繼者,也被稱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據了解,碳化矽臨界擊穿場強是矽的 10 倍,帶隙是矽的 3 倍,熱導率是矽的 3 倍,所以被認為是一種超越矽材料極限的功率器件材料。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相對於現在的矽基 IGBT,碳化矽基 IGBT 將會提供更低的晶片損耗、更強的電流輸出能力、更優秀的耐高溫能力以及縮小電控體積和重量等眾多優點。

但現階段因較高的成本費用,碳化矽基 IGBT 暫時只應用於長續航版本的純電動汽車上。

比亞迪半導體作為業內的頭部公司,自然看到了這一趨勢,目前已經投入巨資布局碳化矽材料功率器件,加快其在電動車領域的應用。

按照比亞迪半導體的規劃,到 2023 年,其將實現碳化矽對矽基 IGBT 材料的全面替代,將整車性能在現有基礎上再提升 10%。

比亞迪半導體更大的野心

現在這個階段,絕大多數行業都在研討晶片國產替代的問題,所有企業都不希望像華為遭遇突然的斷供和禁令,害怕被綁住手腳。

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產品的比亞迪半導體,便是典型的 IGBT 晶片國產替代者。

以往其器件基本上供應的是比亞迪的車型產品,去年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在 23 萬輛左右,這個規模對於 IGBT 晶片走量其實是局限。

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已經突破了百萬臺,保有量超過 400 萬臺。

重組之後的比亞迪半導體,其野心已不再局限於比亞迪自身,而是瞄準國內所有新能源車企,甚至是國際廠商。

而對於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新增這樣一家車規級半導體供應商,意味著新能源車企有機會實現 IGBT 晶片和器件的國產化替代,畢竟目前大多數車廠依然是從國外供應商手中採購這類核心部件。

比亞迪半導體的分拆融資以及以後的上市,對於比亞迪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來說,實際上是雙贏。

自 2005 年開始 IGBT 的研發,到 2008 年收購晶片製造工廠中緯積體電路,再到如今開展碳化矽基 IGBT 器件的研發,比亞迪在這條道路上已經走過了 15 年。

如今的比亞迪半導體已經成長為國產第一大 IGBT 供應商,成為了抗衡國外供應商的先鋒。

下一個 5 年、10 年和 15 年,比亞迪半導體還將實現哪些野望?

特斯拉為什麼只跟大貨車過不去?是人性的依賴還是機器的失職?Velodyne用路演PPT拍了拍禾賽、速騰:你倆慢慢玩王興8億美金投向理想汽車,新造車進入比拼自動駕駛研發時代一汽紅旗背後的國產「新秀」為什麼特斯拉的電子架構能領先豐田、大眾6年?

「汽車之心·行家說」預告

7 月 23 日周四晚上 20:00,鎂佳科技 CEO 莊莉將帶來主題為《接下來不會很血腥,只要我們思想開明》的分享。

相關焦點

  • 打破IGBT國際壟斷的比亞迪,拆分出的半導體業務值300億嗎?
    新公司未來將深度整合比亞迪半導體方面業務,同時擬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資本和投資者。通過多元化股東結構,在適當時間尋求公司獨立上市。隨後「中金公司」發出預計,比亞迪半導體拆分上市後可達 300 億市值,到底是什麼支撐了這個估值?
  • ​半導體業務籌劃分拆上市,比亞迪晶片戰略提速 |汽車預言家
    在這背後,更重要的是,比亞迪為什麼要率先獨立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能為比亞迪帶來什麼?1率先獨立的為什麼是晶片?汽車預言家通過梳理比亞迪三期財報發現,在營收部分,汽車業務仍然屬於重要板塊,但在汽車板塊外,電子元器件製造也在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半年報顯示,電子元器件製造業、日用電子器件製造業,半年報數據顯示分別同比增長7.59%和0.24%。
  • 比亞迪半導體獲19億A輪融資 估值近百億加速獨立上市進程
    日前,比亞迪(002594.SZ)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有限供公司(以下稱「比亞迪半導體」)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投。本次融資前,比亞迪半導體公司的估值為75億元,增資結束後,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已經接近百億元。對於本次融資,比亞迪方面表示:「將有助於提升比亞迪半導體的行業地位,促進比亞迪半導體股東結構多元化,提高公司的獨立性。是內部重組後尋求獨立上市的又一重要進展。」
  • 焦點分析|比亞迪半導體「大刀闊斧」推進分拆上市,意欲何為?
    比亞迪之所以還能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主要得益於刀片電池產能爬坡順利、旗艦車型「漢」銷量破萬、去年12月份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0%、疫情期間轉產口罩(出貨量全球第一),同時也得益於它宣布把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
  • 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加速
    摘要:比亞迪表示將加快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比亞迪半導體作為中國最大的車規級IGBT廠商,於5月、6月完成了A輪、A+輪融資,融資總額達27億元人民幣。國內同行斯達半導上市不到一年,股價一度暴漲超過20倍。
  • 比亞迪半導體引入戰略投資者獲19億,德坤物流完成5億人民幣B輪融資...
    「SpaceX」籌資3.462億美元,公司估值約360億美元 「SpaceX」宣布在一個新的融資回合中籌集到了3.462億美元資金。包括這個最新的融資回合在內,SpaceX已經籌集了超過5.67億美元資金,公司估值約為360億美元。當地時間5月30日,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順利發射升空。
  • 比亞迪市值突破4000億,股價暴漲300%後,還能繼續翻倍嗎
    之後,「開掛式」譜寫傳奇,一個難題接著一個難題被比亞迪解決,一件大事一件大事的被比亞迪拿下。2011年深交所上市,又成為了公司的重要「升華」的時刻。而時至今日,這家25年前僅僅只有20名員工的小公司,發展成為了總市值超4000億,國內首屈一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佼佼者,今年的股票價格更是翻漲了近300%的幅度。
  • 比亞迪半導體「大刀闊斧」推進分拆上市 意欲何為?
    比亞迪之所以還能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主要得益於刀片電池產能爬坡順利、旗艦車型「漢」銷量破萬、去年12月份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20%、疫情期間轉產口罩(出貨量全球第一),同時也得益於它宣布把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
  • 收購年產量超過900億件的安世半導體的聞泰科技的現在估值如何?
    最近很多朋友關注聞泰科技,現在是否到了估值回穩中能不能作為重點投資,短線回調確實挺充分,這點我不說,但長期來講還是貴。23元的每股淨資產,五倍的市淨率,憑什麼那麼高的價格。文泰確實是一家很優秀的公司,業務包括晶片和手機代購兩部分,在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手機代工全球領先,2019年聞泰,光是手機出貨量就高達1.1步,別忘了全球手機年出貨量大概也就在14億部附近。更重要的是,還把握住了三星華為和小米這樣的大客戶,還是高通驍龍Windows10筆記本唯一的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合作商,不僅稀缺大客戶還很多,所以2019年的移動終端收入就高達398億確實能賺錢。
  • 『全球CEO峰會』重磅演講者:比亞迪半導體總經理陳剛談半導體發展...
    在此之後,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就達到了102億元。事實上,在4月重組完成後,中金就預計,比亞迪半導體拆分上市後市值可達300億元。neWesmcA+輪的投資方包括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招銀國際、聯想集團、中信產業基金、中芯聚源、上汽產投、北汽產投、深圳華強、藍海華騰、英威騰等。
  • 比亞迪半導體榮登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
    「獨角獸」這個詞流行於美國矽谷,指那些發展速度快、競爭力強,且業務發展、財稅結構、技術能力與創業團隊具有穩定性、持續性增長,獲得過私募股權投資,且具有較高市場估值和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
  • 蒸發300億,樂普醫療「太難了」,僅19倍估值,是抄底機會嗎
    當然,支架價格大降,對公司二級市場的股票價格影響頗大,從存在集採預期開始到現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市值從800多億降至如今的500多億,市值蒸發300多億,讓人咋舌。股價近乎「腰斬」,現在還在下跌,可見樂普醫療真的是「太難了」。 那麼,這家上市公司真的就沒救了嗎?原來8年漲10倍的「明星股」就此要銷聲匿跡了?
  • 比亞迪投60億建新能源動力電池基地 加速半導體業務分拆上市
    當年,比亞迪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分拆半導體業務上市,公司表示,正加快推進半導體分拆上市工作,並著手培育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子公司實現市場化運營,不斷提升公司整體價值。 截至12月22日收盤,比亞迪每股股價報收184元,2020年以來股價已上漲3倍,市值超過5000億元。
  • 中金:比亞迪暫成為中國車企市值第一,但新能源車估值尚未完全體現
    比亞迪暫站上中國車企市值第一的位置,是資本市場對其背後一條完整新能源產業鏈的估值重構,但我們認為比亞迪作為整車部分的估值還尚未完全體現。比亞迪今年以來的股價上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刀片電池拓展鐵鋰適用車型,比亞迪重回熟悉賽場。
  • 3億利潤,300倍估值,泡泡瑪特本身就是個泡泡
    大家驚呼,泡泡瑪特估值太高,3億左右的利潤,300倍估值,本身就是個泡泡。相比估值,大家更看不懂這家公司的業務。很多文章盯著盲盒的各種屬性,人性的各種弱點,直接忽略了盲盒裡的那個小娃娃。要分析一個公司,第一步是弄清楚這個公司的產品是什麼,起源於哪裡。
  • 聞泰科技:估值最低、成長潛力最大的半導體龍頭
    昨天有朋友跟我說,今年「雙十一」,忍住了購物衝動,看科技股「折扣力度這麼大」,最終沒忍住入手了。科技股自從7月以來 「持續打折」,資金從一開始的熱情,到發現「上當」,現在抄底意願很低,所以這兩天半導體總有一種想發力卻使不出力的感覺。
  • 門店越來越多但收入增長停滯的屈臣氏,為什麼還能估值 2000 億?
    3月20日,市場傳出新加坡淡馬錫準備賣出屈臣氏10% 股份的消息,價格約30億美元,近年喜歡收購線下店的騰訊、阿里都有可能競購。換算下來,屈臣氏估值達到300億美元,約合2000億人民幣。屈臣氏中國在 2018 年上半年收入 125.53 億港元,同比增長 17%,利潤也同比增長了 13%,同店收入也扭轉頹勢,同比增長 2%。如果對應 2017 年營收 1328 億、盈利 126 億元人民幣,屈臣氏的市盈率為 15 倍。乍看上去價格是很高,畢竟中國聯通也就 2200 億的市值,其中還得感謝A股最近的好行情。
  • 比亞迪(002594.SZ):比亞迪半導體擬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戰投
    格隆匯6月15日丨比亞迪(002594.SZ)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半導體」)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2020年6月15日,比亞迪召開第六屆董事會第三十九次會議,同意本公司及比亞迪半導體與愛思開(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招銀成長叄號投資(深圳)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市招銀共贏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湖北省聯想長江科技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鎔聿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珠海橫琴安創領鑫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 比亞迪重組半導體公司,尋求獨立上市
    據公告顯示,比亞迪微電子受讓寧波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並收購惠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智能光電、LED光源和LED應用相關業務。(圖自天眼查)同日,比亞迪發布公告,宣布陳剛已辭任副總裁職務,自公告日生效。辭任後,陳剛將專職擔任比亞迪半導體董事長及總經理職務,專注於比亞迪半導體的經營發展。
  • 比亞迪半導體榮登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 - 新聞...
    「獨角獸」這個詞流行於美國矽谷,指那些發展速度快、競爭力強,且業務發展、財稅結構、技術能力與創業團隊具有穩定性、持續性增長,獲得過私募股權投資,且具有較高市場估值和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 本次 比亞迪半導體榮登全球500強榜單,實力突顯其在市場的競爭力、行業的知名度和自主創新能力。據國際著名投行預估, 比亞迪半導體拆分上市後可達300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