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聯合會職業發展部根據對北科在校MBA職業發展調查問卷的分析,關注到三十歲左右的人員群體,他們或將進入三十歲,亦或已經過了而立之年。雖然在職場上他們具備嫻熟的工作技能和較為豐富的職場經驗,但是在職業發展中依然存在職業發展迷茫期、職業發展瓶頸期等問題,其面臨的職場壓力更大,職業發展中存在的困惑也更多,作為一名人力資源從業者,我也經常被問及一個已經有了幾年工作經驗的人該如果規劃他的職業生涯?根據多年在工作中的收穫和感悟,在這裡我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果能幫助到你們,哪怕是一點點啟發,也是我的榮幸。
三十而立來源於《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中,對三十而立的解讀是說在前面階段的學習和充實自己修養的基礎上,確立自己在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而在現代生活中,也有延伸解讀為在事業上的一個確立點,包括職業發展方向。三十歲左右的年紀,和剛畢業的時期不同,那時候是嘗試階段,選擇的機會很多,家庭負擔比較小,只要肯幹,會有比較多的機會。
很多人問我,作為HR,你能為我的職業生涯做一個規劃麼?
如果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給你教訓和指導,那經常是謹慎而禮貌的套話。我問我自己,如果遇上了中年職業困惑,我會怎麼辦?所以,我用我的情況來替代。希望參考我的思路,給你們的職業生涯拋磚引玉。
個人特質
01性格、興趣和價值觀
霍蘭德的職業類型我用的比較熟悉,以此對自己分類,從而有個比較具體的認識。
傳統型(喜歡按章辦事);研究型(性格溫厚樸實,抽象思維能力強,喜歡邏輯分析和推理,一般喜歡做事勝過處理人際關係,);社會型(我有利他價值觀,喜歡服務他人);現實型(喜歡動手,但是偏向具體任務,不擅長社交);藝術型職業(渴望表現自己的個性,有創造力,具有藝術才能和個性,不喜歡被拘束)。
註:用什麼工具不重要,因為各種測評只是輔助手段,用於驗證對自己的認知是否準確,是否有誤解。對自身的認知更重要,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地依賴測評。
02知識與技能
是否已經具備崗位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滿足現有的工作需要,且有繼續學習提升的欲望。
註:越多的知識和技能,可以有越多的職業選擇,也更容易得到職業機會。
03工作經驗和人脈
工作中擅長的領域,可以加以利用和拓展的人脈資源有哪些。
註:儘量羅列自己工作愉悅的經歷,自己喜歡接觸的人脈,以便有針對性地整合資源,讓職業目標更具體。
職業環境
01國家
近幾年處於多事之秋,經濟下滑,勞動力結構性失衡,失業率高。
02行業
首先要注意分辨行業和職業之間的區別和聯繫。簡單講,職業應該包括行業和職位。行業有農業、工業、金融、房地產……而職位一般可分為事務型(如客服崗位)、技術型(如人力專員)和管理型(如人力經理),是行業中企業所包含的工作分工。
目前國內的行業現狀是:低端製造業受人口紅利消失衝擊已幾近崩潰;以往的支柱產業房地產面臨泡沫破裂風險。御用專家提出解決方法中,「高端製造」基礎薄弱沒有國際競爭優勢;「網際網路+」沒有核心技術優勢;「萬眾創新」幾乎註定只是美好的願望……如果你能獲得更多的相關信息,將更有利於你對行業的選擇。
借鑑產業分類法,第一類以農業為主,第二類是製造業,第三類為服務業,也有人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劃歸第四類。我國「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相對發展較成熟,此類行業都有較為規範管理的部門和企業,職位多,創新空間小;「第三產業」在企業中的佔比過少,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極大,行業不規範,職位多,發展空間大;「第四產業」屬於新興行業,行業最不成熟,發展空間最大。
根據行業發展規律,第三、第四產業是處於上升趨勢的產業,發展空間大,但穩定性差,風險也大;第一、第二產業已趨成熟,發展情況穩定,但上升空間不大,特別注意第二產業的低端製造業轉型困難的現實,不要輕易投入。選擇職業(注意:不是行業),要注意自己對職業穩定性、創新性、挑戰性等方面的偏好與行業特點間的匹配。
03企業
機關、國企照舊掌握著大量資源,有著私企無法企及的先天優勢,職業的穩定性、正規性無可比擬,但職位數量少,人脈關係在其中則更為重要,能力並不做第一位考量。
外企,進入門檻高,職業的正規性好,平均薪酬高,崗位競爭激烈壓力大,相對比較公平民主。
私企,職位數量大,大多正規性差,看中實用的能力,普通崗位收入低,高端崗位崇尚叢林法則。
04家庭
是否已經成家,是否允許出差。
職業匹配
01不擅人際關係,又想有所作為,機關、國企絕對不是好選擇。
02一線城市大中企業較多,職業機會很多,可以作為主要選項。
03行業儘量選擇服務業、信息技術行業或其他非傳統企業。
04小作坊式私企幾乎無章可循,不適合我的傳統型特點。
05既然我的知識、技能、人脈、興趣都使得我在從事HR的經歷中,順利晉升,說明我適合HR的工作特點。
所以,我職業定位是:
在居住的一線城市中,非傳統行業的中大型外企、中大型私企的HR職業。現有工作是一線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幾乎沒有進一步使用更專業HR的空間,需要適時跳槽至其他目標企業從事更專業的HR工作。
(一)目的
1.從事能體現HR專業價值的職業。
2.從事能保持穩定HR工作的職業。
3.從事能獲得穩定收入的職業。
4.從事能允許業餘時間自由支配學習和生活的職業。
依據本目的,分解出以下的職業目標。
(二)橫向目標(要做哪些事)
這是在職業生涯的時時刻刻都要爭取和審視的目標。每個年度的職業計劃要儘量將這些目標參照SMART原則設定出更為明確、量化的短期目標來執行。
專業價值目標(內生涯)
1)提升HR專業理論水平。
2)豐富HR專業工作經驗。
3)提高在HR專業領域的地位。
穩定工作目標
1)關注行業穩定,在行業有崩潰風險前選擇新行業。
2)協助企業穩定,在企業有倒閉風險前選擇新公司。
3)保證職位穩定,注意公司內部競爭者的挑戰,保持優勢確保晉升通道暢通。
穩定收入目標
1)年收入是日常生活、學習支出(以去年相關支出作為參考)的3倍。
2)預留足夠資金,滿足2年生活所需,預防遭遇突發的職業危機。
職業形式目標
選擇工作時,如果可以多選,儘量在保證以上條件的基礎上,選擇有利於學習、生活安排的工作,而不是只關注收入和晉升。
(三)縱向目標(什麼時間做到什麼程度)
這是在每年執行橫向目標外,用於對照達到程度的標準。可在年度計劃中進一步參照SMART原則明確。參照舒伯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結合個人現狀,制定目標如下:
建立期( 一般25 歲~44 歲)
發展任務是:找到機會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學習和他人建立關係;尋求專業的紮實與精進;確保一個安全的職位;在一個穩固的位置上安定地發展。
1)25歲至30歲,接觸目標行業人脈,選擇合適的職位跳槽。
2)30歲-35歲,HR專業知識、經驗全面,至少2個模塊精通,在企業內穩定居於HR最高專業領導職位或處於良性的晉升通道上。
維持期(一般40歲-退休)
發展任務是:接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儘量維持在專業領域中既有的地位與成就。
1)35歲-40歲,快速整合資源,加強優勢。
2)40歲-45歲,穩健推進,保存實力。
3)45歲-55歲,維護優勢,儘量爭取合理經濟回報,以應對退休生活支出。
4)55歲-65歲,停止主動爭取和維護,利用剩餘價值。
5)65歲,如果工作資源還有剩餘價值,且便於利用,可花三分之一以內的精力來維持;如果沒有剩餘價值,隨時可以結束職業生涯。
1.每年完成年度職業計劃和總結。逐年完成「橫向目標」,總結出職業現狀與「縱向目標」的程度差距,在下一年度職業計劃中彌補及調整。
2.持續優化規劃。最少每5年根據實際情況考慮一次是否需要優化《職業生涯規劃》。
這不能算是一份完美的《職業生涯規劃》,很多細節實際上需要更多縝密完整的參考資料、科學理性的決策過程。在摸索我的職業生涯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國內與職業相關的參考資料的嚴重短缺,在科學決策方面能得到的指導也存在不足,從而在規劃一開始的長期職業定位時,讓我茫然而舉足不前。最後,我的方法是:充分調用自己感知到的自我,相信自己的感覺,以感性決策為主、正規測評為輔來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果斷地邁出職業規劃的第一步。
不要怕去做計劃,它可以讓你的思路逐漸清晰。
不要認為計劃是空談,除非你沒有足夠的欲望去實踐(不是「實現」)。
不要怕計劃經常需要變化,因為它不是算命,而是夢想。
用理性來建立系統的思維結構和框架;用感性+理性做各種選擇;用長期堅持做不斷調整。這樣的職業規劃能保證你有一個持久、一致的思考和行動。它讓你向目標一步步靠近,而不會南轅北轍。
電影「黑客帝國」中的「先知」,能預測未來,但卻被反派「史密斯」複製而死。電影結尾「先知」死而復生。
先知,你當初知道這個結果嗎?
保鏢
先知
這結果,我看不到,但我相信。
相信你的職業目標,比你執著地去證實它是否是你的職業目標,重要的多;堅定地執行並調整你的計劃,堅信你一定會越來越接近你真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