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供圖德國科學家說,如果用骨髓培育成精子,女人生育完全可能不需要男人「參與」
生兒育女向來不被視為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事業」,而這一認識將可能被打破。德國戈丁根大學研究人員近日設計從骨髓中提取幹細胞,再將其培育成精子細胞。如果這一設想成功,那女人受孕可能無需男人「參與」。
研究人員發現,人體幹細胞可以轉化成其他種類的細胞。
他們從人體骨髓中提取幹細胞,將其放入實驗容器培育,儘管看上去變化不大,但卻變成了與精子細胞相似的精原幹細胞。精原幹細胞是早期精子細胞,在正常情況下,會發育為成熟的精子細胞。雖然目前無法在實驗中實現這一轉變,研究小組負責人卡裡姆·納耶尼阿認為,這一問題將很快得到解決。
研究人員還針對這一設想做了老鼠實驗,結果,這隻母鼠成功生出7隻小鼠。納耶尼阿說:「這證明我們的方案可行,至少在老鼠身上可行。我們下一個目標就是,把精原幹細胞培育成(成熟)精子細胞,但這可能需要3至5年時間。」
這項實驗為很難治癒的不孕不育症患者找到了希望,因化療而喪失生育能力的癌症患者也能採用這種方法生育後代。「我希望,我們的研究成果能為英國150萬名無生育能力的患者帶來福音,」納耶尼阿說,「這項技術還能滿足女同性戀者做母親的願望。」研究人員表明,他們培育精子使用的材料是骨髓幹細胞,而非胚胎細胞,這樣不會違背倫理。然而,也有批評者指出,如果這項研究取得成功,男人在生育後代過程中會變得「多餘」,這超越了人類傳統的道德界限。新華社供本報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