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鯰魚」最新消息】:在中秋期間來興風作浪的颱風,還讓大家心有餘悸,新一波颱風又要來了!2016年10月颱風最新消息動態,國慶節颱風將組團來襲,預計,西北太平洋海域未來十天可能會有3個颱風生成,其中一個會生成在我國南海。
2016年10月颱風最新消息動態
國慶節颱風將組團來襲
預計未來十天,即國慶節前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將有2個颱風生成,其中有1個可能於29日前後登陸或影響我國華南沿海。
從最新的24日08時歐洲中心超級計算機利用數值預報模式計算的結果看,西北太平洋海域未來十天可能會有3個颱風生成,其中一個會生成在我國南海。
當然,從技術角度講,10天的預報未必準確,特別是對於颱風路徑。但是,從個人經驗上看,歐洲中心數值預報模式作為目前世界最頂尖模式,對於颱風的「有」和「無」的把握已經十分準確。因此,我們有利於相信這個國慶節,颱風將會十分熱鬧。
國慶颱風最新動向
昨天分析指出,國慶節颱風將非常活躍。目前看,至少西北太平洋會有三個颱風在國慶期間存在,其中一個將可能在9月底生成,並且路徑將可能與目前的「鯰魚」差不多,可能先影響臺灣再影響福建廣東沿海。南海那個颱風似乎今天預報的不是十分明顯。然而今天超級計算機預測的結果預示著第四個颱風也可能在國慶後期生成。
歐洲中心模式預報的10月3日20時850百帕渦度、風場和海平面氣壓場
從這些國慶颱風出現的位置上看,就是典型的由前一個颱風「鯰魚」的能量向東頻散激發出的新的颱風。這種現象已經被證實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普遍存在,浙江大學的徐亞梅教授就對類似的颱風進行過研究。
當然,前一個颱風的能量頻散作用只能提供一種激發機制,最終能不能生成新颱風,還需要大的環境背景作為支撐。目前西北太平洋海域正值MJO(季節內)震蕩的正位相期,這個條件極其有利於颱風的生成。
鯰魚只是配角
按照目前「鯰魚」的移動速度預計,它可能於27日登陸臺灣,並於28日登陸廣東和福建一帶沿海,之後它將可能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深入內陸。「鯰魚」的主要影響可能在國慶假期前結束。
但是,「鯰魚」或許只是一個墊場的角色。
點擊查看鯰魚最新消息
最新颱風實時路徑圖:2016年17號颱風鯰魚最新動態更新
颱風鯰魚今起影響我國 臺灣福建廣東等地將遭暴雨或大暴雨
颱風「鯰魚」預計28日前後登陸閩粵 廈門或出現狂風暴雨
第17號颱風「鯰魚」來襲 南鐵停售78列動車車票
17號颱風「鯰魚」廣東最新消息:或自東向西橫穿廣東
17號颱風鯰魚資料特點介紹 「鯰魚」與「莫蘭蒂」對比分析
擴展閱讀
颱風
颱風(Typhoon),指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
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32.7~41.4m/s)的熱帶氣旋為颱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
日本氣象廳定義:中心持續風速118~156km/h(32.8~43.3m/s)稱之為颱風。
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地區通常稱其為颱風,而北大西洋及東太平洋地區則普遍稱之為颶風。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名為颱風的猛烈風暴,有的消散於海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是自然災害的一種。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颱風形成的4個條件
從颱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是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是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是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颱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四是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通常意義上講,9月份以後生成的颱風稱為秋颱風。
與7、8月份的颱風相比,秋颱風有以下幾點你必須的了解:
第一、9月份颱風路徑較7、8月份的颱風偏南。
據統計,1951-2015年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我國南海海域)9月份共生成存在過388個颱風,其中影響南海的颱風有119個,佔30.6%。而1951-2016年,8月份共存在410個熱帶氣旋,影響南海的由84個,只佔到約20.5%。因此,單純地從數據上分析比較看,歷史上9月份影響南海的颱風比8月份大概多10個百分點。
第二、9月份的颱風(或者說秋颱風)強度相對較強。
從歷史上看,進入9月後,超強颱風的數量明顯增多。歷史上9月、10月和11月的超強颱風個數分別達到了17、21和14個,超過了7月和8月。
1951-2016年各月份出現超強颱風的數量統計
第三、秋颱風對農業造成的損失更嚴重。
秋季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這時如果有颱風來襲,狂風暴雨會使作物的葉片受損,穀粒脫落黴爛,甚至徹底損毀,造成嚴重的減產或者絕收。2005年的強颱風「達維」在9月26日凌晨登陸海南萬寧沿海,由於當時正值水稻收割香蕉成熟的季節,致使海南省的農業受到了重創。
第四、秋颱風可能影響中秋、國慶長假出行。
颱風如果真的在長假期間影響甚至登陸,那麼將可能影響公路、鐵路、航空的出行。
》》》連結:
2016颱風最新消息實時更新:2016颱風預測(附颱風命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