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宇宙是什麼?它有邊界嗎?如果有,如果有機會去到宇宙邊緣,將手向前伸出,我們能將手伸出宇宙嗎?人們對此意見不一。
關於宇宙,人類一直有很多想法。有人認為,宇宙是一個不規則的閉合圖形,所有生物都在這個閉合圖形內生存與發展;有人認為宇宙是個非閉合區域,它沒有盡頭也沒有終點;還有人認為宇宙是可變的,它的形態受高等生物操控,它時而為規則圖形,時而為不規則圖形,它時而呈閉合狀,時而呈開口狀,毫無定數。
不管大家再怎樣討論再怎麼研究與分析,時至今日,有一個看似簡單而又深奧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科研人員: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這一問題曾是古希臘哲學家重點探究的問題,後隨多種變革被多國人民熟知。對於這個掀起討論狂潮的問題,起初,人們以為只需花上幾年或十幾年時間便能解決,但事實上,幾百年過去,這個問題依舊是無解之謎。
從前,人類尚未有能力走出地球,眼界被局限在地球之內,當時有人提出了「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哥白尼提出了與眾不同的「日心說」,認為太陽才是宇宙中心。如今,我們知道,不管是地球還是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們都坐落在非常邊緣的位置。
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帶人類認識與領略了更多新奇事物,但對於宇宙這位「老熟人」,人類一直不甚了解。1922年時,為解開宇宙謎題,蘇聯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弗裡德曼設想了一種特殊情況,即認為宇宙內的物質為均勻分布。為進一步推導這一假設,弗裡德曼將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進行了簡化,經過反覆驗證與計算,弗裡德曼初步總結了宇宙的幾種形態。5年過後,1927年,另一位科學家勒梅特在檢驗弗裡德曼方程時得出了與弗裡德曼相似的看法,他同樣認為宇宙長期處於膨脹狀態中,而且,這一狀態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對於前人總結的理論,1964年,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通過微波背景輻射進行了驗證,得出結論為:宇宙正處於膨脹狀態,宇宙事物也呈現出均勻分布的趨勢。根據當時的科研成果,許多人認為宇宙並沒有邊界。
如果宇宙沒有邊界,那麼便無需討論宇宙之外的世界。但是,如果科研人員的研究有所欠缺,宇宙其實有邊界,那宇宙之外有什麼?若去到宇宙邊緣而後向前伸手,我們能將手伸出宇宙嗎?
對於這一問題,研究人員認為並不簡單,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空間問題。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多個維度,據說多達11維,而目前人類僅處在第3維。如果宇宙邊緣的維度等於或者低於三維,這個問題將簡單許多,答案只能是伸出或者伸不出。若能伸出,則意味著宇宙之外一片空曠,宇宙邊緣也不存在任何阻礙;而如果不能伸出,則說明宇宙邊緣及宇宙之外可能存在一些不為人知的事物。
可是,如果宇宙邊緣的維度高於三維,那麼宇宙邊緣的情況可能超出人類的認知水平。那兒情況如何?人類是否能將手伸出?若不能,原因為何?這一系列問題將長期困擾科研人員。
目前,科學界對於宇宙、對於宇宙邊緣的討論仍在繼續,對於本文假設與討論的這一問題,你有什麼看法?你認為宇宙有邊界嗎?若有,若能去到宇宙邊緣,我們是否能將手伸出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