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對深空和未解之謎的研究

2020-12-0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獲獎者影響了我們今天看待宇宙的方式,以及未來的發現。)

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一個革命性的宇宙模型,因為它的結構和其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演變的情況,以及首次發現太陽系外有一顆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的研究。

諾貝爾物理學獎宣布將由加拿大裔美國宇宙學家和物理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與日內瓦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Michel May 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的團隊平分,皮布爾斯的成果是建立了一個宇宙模型,米歇爾·馬約(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的團隊的成果是成功首次尋找到了系外行星。

給宇宙建模

在20世紀60年代,Peebles創造了一個宇宙的理論模型,成為了科學家了解自大爆炸以來直到今天的宇宙演化的基礎。

在那段時間裡,幾乎沒有證據表明早期宇宙可能是什麼樣子。Peebles模型解釋了宇宙早期輻射的痕跡,以及宇宙是如何從極其炎熱和稠密的狀態發展到隨著膨脹漸冷的狀態。

隨著Peebles模型的發展,它也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理解做出了貢獻,以及為什麼組成宇宙的物質只有5%是已知的,而難以捉摸的95%是由暗物質和能量組成的。

暗物質和暗能量對今天的天體物理學家來說仍然是個謎,也許是所有存在中最大的謎。

因為暗物質和能量無法被觀測到,所以它們的存在只能通過它們對周圍宇宙天體產生的影響來確定。

不過,在頒獎典禮上,另一個謎團又復活了。這就是為什麼天文學家維拉·魯賓(Vera Rubin)因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開創性工作而被諾貝爾委員會冷落。魯賓當時的結論就是,星系主要是由暗物質組成的。

一些人猜測,魯賓之所以被忽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是在男性主導的領域的女性。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加拿大物理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她是歷史上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

魯賓於2016年12月去世,享年88歲,她從未獲得過諾貝爾獎。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因為他在物理宇宙學方面的理論發現以及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他們發現了一顆圍繞太陽型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獵人

同時,因為馬約爾和奎洛茲首次發現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這兩人在1995年10月宣布了他們的發現,這標誌著首次觀察到一顆系外行星圍繞一顆類似於我們的太陽的主恆星運行。

基於這一發現,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太陽系外的系外行星,迄今為止有記錄的系外行星有4000顆。

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裡,發現了大量的系外行星。自從Mayor和Queloz發現了51個Pegasi b行星以來,大量資金投入到發現和觀測太陽系外系外行星的新技術中。

美國宇航局於2018年4月發射了一顆價值2億美元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對20萬顆明亮恆星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勘測,以尋找系外行星。

到目前為止,TESS已經確認了29顆系外行星。

雖然相隔幾十年,但這些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宇宙、宇宙膨脹以及隱藏在黑暗中的未知物質的認識,也改變了我們對地球與這個不斷膨脹的宇宙家園之間的關係的認識。

作者: Passant Rabie

FY: 螞蟻_MYD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研究「黑洞」的三位科學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發現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而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一半獎勵授予Roger Penrose教授,他的研究表明廣義相對論成功預測了黑洞的形成,而另一半由Reinhard Genzel教授和Andrea Ghez教授分享,他們發現我們銀河系的中心存在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超大質量黑洞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解釋。
  • 深空與未解之謎獲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關於宇宙模型革命性研究,包括其結構,演化,此外還授予在太陽系統外首次發現一顆外行星繞類似太陽恆星公轉。2019年宣布諾獎物理學獎共同授予研究宇宙模型的加美籍宇宙學家和物理學家詹姆斯 菲布斯(James Pheebles)和日內瓦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團隊的米謝爾 梅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 奎羅茲(Didier Queloz)。後者發現了外行星,給宇宙建模。
  • 世界3大未解之謎:生命起源、地球內核、宇宙之謎
    對於如今的人類而言,未解之謎是越來越多。尤其是那些「終極拷問」,比如:起源之謎,就包括了人類起源,生命起源以及宇宙起源。再比如:我們無法探索地球內部結構,對於我們而言地球內部結構也如同謎一樣,還有宇宙未來的演化之謎,為什麼宇宙會如此浩瀚?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一位數學物理學家和兩位天文學家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一位數學物理學家和兩位天文學家,表彰他們關於黑洞的發現。黑洞是宇宙中質量最大、最神秘的天體。1000萬瑞典克朗(110萬美元)獎金的另一半被授予55歲的美國天文學家Andrea Ghez和68歲的德國天文學家Reinhard Genzel,兩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特大質量的緻密天體,這也是最為人熟知的黑洞。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授予了黑洞研究
    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德國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因「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物體」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 授予了黑洞研究
    諾貝爾物理學獎 授予了黑洞研究   10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新華社發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詞節選
    環球網特約記者唐娜報導,據美聯社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一名華人科學家高琨(Charles K. Kao)和兩名美國科學家博伊爾(Willard S. Boyle)和喬治-E-史密斯(George E. Smith)。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黑洞研究,如何解讀獲獎者的貢獻?
    北京時間10月6日晚間,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數學物理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表彰他對「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以及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蓋茲
  • 諾貝爾獎官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以上幾位,因其在LIGO探測...
    諾貝爾獎官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以上幾位,因其在LIGO探測器以及引力波方面的貢獻
  • 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英美德科學家因發現黑洞獲獎
    (圖源:諾獎官網)當地時間10月5日11點30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德國科學家萊因哈特·根澤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蓋茲,以表彰這三位科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獲獎者概況諾貝爾獎官方表示,彭羅斯的研究證明,相對論的一般理論解釋了黑洞的形成原因。
  • 長文讀懂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三位物理學家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的很多秘密。北京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一半授予Roger Penrose,獲獎原因「發現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形成」;另一半授予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獎原因「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
  • 三人分享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幫我們理解了宇宙演化和地球地位
    記者 | 潘金花北京時間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加拿大裔美國物理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以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一半授予瑞士天文學家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與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發現圍繞主序星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
  • 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發現黑洞的研究獲獎
    10 月 6 日下午 6 點左右,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授予羅傑 · 彭羅斯( Roger Penrose),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強有力的預測結果,另一部分授予萊因哈特 · 根澤爾 (Reinhard Genzel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揭露了「黑洞和銀河系的...
    記者 | 田思奇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6日中午,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本年度的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與黑洞相關的研究成果。這是在2019年之後,諾貝爾物理學獎連續第二年頒給天文學領域。諾貝爾獎官網稱,本年度的獎項揭露了「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 日本和加拿大科學家獲2015諾貝爾物理學獎:發現中微子振蕩
    文/晨風瑞典皇家科學院今日傍晚17:50分許宣布,梶田隆章和阿瑟·麥克唐納因為發現中微子振蕩而獲得2015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6諾貝爾物理學獎今日揭曉
    北京時間10月4日消息,201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剛剛揭曉!獲獎者為大衛·蘇奧雷斯(David Thouless)、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和麥可·科斯特利茲(Michael Kosterlitz)。
  • 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屆得主一覽:最年輕獲獎者僅25歲
    中新社發 張暢 攝【21世紀以來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獎者一覽】2017年,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裡.巴瑞斯(Barry C. Barish)和吉普.索恩(Kip S. Thorne)因引力波探測研究獲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2015,33(4)基於「發明了高效GaN基藍光發光二極體,帶來了明亮而節能的白色光源的貢獻」(授獎公告原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日本科學家赤崎勇(I.Akasaki)、天野浩(H.Amano)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S.Nakamura)。
  • 諾貝爾"C位"獎項物理學獎今日揭曉:誰將"續寫"物理學教科書?
    資料圖:2016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諾貝爾心目中的「C位」獎項?】在諾貝爾寫於1895年、要求設立五大領域獎項的遺囑中,物理學是他最先提到的領域。諾貝爾要求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