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新年新氣象,但2021年的新年第一天,聲音最大的卻是舊名人——川普的發自肺腑的歌聲。
你可能以為是這樣:
或者這樣:
然而,其實是這樣:
沒錯。川普的「巡迴演唱會」還在繼續。場面宏大,人來人往,MAGA口號響亮。
合著口型,追隨足跡。哪怕無法牽手,你我仍心有靈犀:
很多人已經找好了最佳觀賞點——房頂:
這種持續性、地方性爆發的川普支持活動,連起來快繞地球幾圈了,實在稱不得是什麼新鮮事。而且,也不是一路順利,比如遭到過反法西斯組織的暴揍;和「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倡導者也打過群架……
這一路磕磕絆絆下來,拳打腳踢化成青煙,全部無果而終。
進擊的同時,自己這邊的風氣還沒控制住,爆出大醜聞:川普和喬治亞州秘書長的電話錄音顯示,他大搖大擺地要求對方「找出」11000張選票,讓他逆轉獲勝。
喬治亞秘書長內心委屈:真不想接這個電話啊……
喬治亞州秘書長(左)指責川普說謊
根據美國《總統繼承法案》,1月20日,隨著正午的鐘聲敲響,不論川普躲在白宮的哪個角落,都會像牛肉乾一樣,被四人保鏢團手撕成渣渣,丟出窗口。
白宮負責人曾說:「川普會搬走的,他就是過把嘴癮。」
負責人以為他會讀懂懂王的心?錯了。
新年的鐘聲在川普聽來,更像對loser的喪鐘。他不甘停留在電視訪談節目的嘲弄裡,也不情願消失。他要繼續「弄嘲」:發推特表示,1月6日,在華盛頓,將有「大行動」發生,千萬不要錯過。
新年第一天,他發出隆重通知,「華盛頓大型抗議集會」將於上午11點舉行。
接著,轉發了保守黨活躍分子——Amy Kremer的推特,表示集會地點為白宮附近的花園,早上七點開始入場,讓大家都早點來。
再看「進擊的川普」官網,已經張燈結彩,小紅巴士醒目,表示在集會當天,將提供巴士遊。
首都,巴士,花園,早鳥行動……
相信,如果這一天出現在美國小學生日記裡,將會是「難忘的一天」。
而最難忘的,絕對是這12個人:
這些人什麼來歷?
還得從共和黨參議員Sen. Ted Cruz說起。最近,在與《福克斯》的訪談中說,他將加入川普的法律團隊,共同商討賓夕法尼亞的選票作弊問題。
隨後,另外10名共和黨參議員加入他的站隊,發出一份聲明,用肉眼可見的驚駭語氣寫:「對2020年大選做出的指控,超過了我們一生做出的指控總和。」
搖頭晃腦、撇嘴咋舌的嫌棄表情,能夠想像。
怎麼樣,這波操作,是不是挺眼熟?
幾周以前,美國最高法院剛駁回的17個紅州狀告搖擺州的上訴,也和這事類似。先是一個州跳出來,其他州紛紛跟著。
當然,命運也是被一起駁回……
共和黨參議員Sen. Ted Cruz
這次,為了充實自己的故事版本,議員們深挖歷史,舉出了1877年的一個類似先例:塞繆爾(Samuel Tilden)和拉瑟福德(Rutherford Hayes)進行總統大選時,多個州被爆存在欺詐指控。
議員點評說:「 1877年,國會沒有忽略這些指控,媒體也沒有簡單地將提出指控的人視為激進分子,心懷歹意,企圖破壞民主。相反,國會任命了一個選舉委員會,由五名參議員、五名眾議院議員和五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組成,來解決爭議。」
1877年塞繆爾和拉瑟福德的大選
「我們應該遵循這一先例。」 議員們表示,他們想要的完整步驟是這樣的:
第一,國會應該立即任命一個具有事實調查權的選舉委員會,對大選結果進行為期10天的緊急審核。
第二,審核一旦完成,各個州不能滯後,要認真評估調查結果,必要時召開一次特別立法會議,來證明投票有變動。
在聲明的末尾,議員們為自己正名:
「我們不是在阻礙民主進程!恰恰相反,我們是在捍衛它!」
美國歷史上第二次國會介入大選,是在2005年。布希的選票低於對手戈爾,但隨後發現佛羅裡達州的選票有點詭異,可能在玩貓膩。
布希的律師要求最高法院介入,成功終止了弗羅裡達州的機票,幫布希贏回了總統的寶座。
這就是著名的「布希訴戈爾案」。
布希和戈爾
這些先例,統統都可以往川普和拜登身上靠。但是,就事論事,這麼類比,到底靠不靠譜?
多數政客會心一笑,面不改色心不跳:「沒有證據表明,川普這次集會就能成。總統還是拜登。」
不過,就怕川普這次養精蓄銳,準備在華盛頓出動軍隊,讓事情上升到揭竿起義、暴力奪權的層面。
畢竟,川普1700萬粉絲團,都在等著獻禮。
根據CNN和《華盛頓郵報》的綜合報導,所有健在的10名美國前國防部長,以「強烈方式」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聯名信,表示如果將軍隊捲入選舉糾紛,會讓美國陷入危險的境地。
他們督促現任國防部官員,不要為政治採取任何行動,一定要保持中立。軍隊效忠的對象是國家和《憲法》,不是個人。
這10個前國防部長當中,既有民主黨又有共和黨,前後橫跨了30年,從老布希時代一直到川普。
柯林頓時期的國防部長William Cohen(CNN)
這一眾老小,跨越了黨派、年齡的鴻溝,湊在一起,就是為了不讓川普使用武力奪權。
拳拳之心,普天可知啊!
而川普狂熱者們,除了明爭,還有暗鬥:1月1日,美國國家廣播報導,一名聯邦法官駁回了德州眾議員路易( Louie Gohmert)和其他共和黨人的訴訟。
這項訴訟立意高深:試圖給予副總統彭斯法律權力,讓他決定誰是總統,目的是推翻拜登當選的結果。
德州眾議員路易( Louie Gohmert)
一邊急著上訴,一邊轉移策略,一邊建造集會大本營……共和黨真是忙得團團轉,把可用資源都用上了。
雖然川普的抗議一直不受法律的支持,但他這種「豁出去打群架」的流氓傾向,讓人們重新開始為拜登新政府擔憂:畢竟,能在「有文化」和「沒素質」之間自由切換的流氓,最可怕。
1月6日的華盛頓,又會成為共和黨抗議黑雲壓城的一天!
有政客擔心,就怕這天過了,川普依然沒贏,但拜登卻依然困在一團難以名狀的MAGA黑魔法裡,難以成為總統。
目前,華盛頓市中心的大部分街道已經進入緊急狀態,全城飄紅,為6日的大抗議做準備。
這些揭竿而起的州、議員和支持者,究竟還能掙扎多久?究竟還能主導多長時間的輿論?
川普的花車還能「巡演」到什麼時候?
讓我們鎖定1月6日的華盛頓!
相關新聞:
「勤王軍」抵達華盛頓!一場世紀大戲拉開序幕
今天,對華盛頓而言,是個大日子。
這一天,按照美國的選舉流程,國會將正式確認總統選舉結果,這將為2020年的世紀大選正式畫上句號。
然而,這個在過去只是儀式性的走過場,今天卻面臨著巨大變數。一直不承認敗選的川普,在此前數次號召其支持者在6日前往華盛頓,參加抗議集會。有組織曾聲稱,這一天將有百萬之眾到華盛頓挺川普。這被戲稱為「進京勤王」。
此刻,據我們了解,已經有數千「勤王軍」出現在華盛頓的抗議現場,人數還在陸續增加。他們將在這裡等待川普(極具煽動性)的指示。川普會講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他的主題一定還是推翻選舉結果,這恐怕是這位70多歲老人「最後的倔強」。
然而,對華盛頓的普通民眾來說,這些從美國各地趕來的成千上萬「勤王軍」,很多都是不安分分子,很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打砸搶燒。而如果只是打砸搶燒,也就罷了。讓美國精英更擔心的是,由川普號召起來的這場離經叛道的「群眾運動」,會對美國運行百年的這套體製造成顛覆性的破壞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今晚就將改變歷史!
1
數千名川普的支持者已經湧上街頭。截至推送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沒有具體人數的統計。
從《華盛頓郵報》實時更新中的這張照片來看,所謂「拯救美國集會」似乎並沒有很多人,他們大多沒有戴口罩,至於會鬧出多大動靜,還有待觀察。
為了1月6日的最後一搏,川普和他的支持者們很早就開始忙活了。
早在去年12月28日,川普就發推預告說:「1月6日華盛頓特區見,不見不散。等消息。」
大概是為了6日的大戰輾轉反側,當地時間1月2日凌晨快4點,川普又發了一條推特:「大型抗議集會將於1月6日上午11時在華盛頓特區舉行。地點詳情後告。停止偷竊選舉!」
類似的推特,他發過好幾回。
川普不僅公開號召支持者走上街頭,還表示將親自參加。他在上周日的推文中說:「我會到場。」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官方的蓋戳認證。
白宮昨天公布了6日川普的行程:
「川普總統將從清晨開始工作,直到深夜。他將打許多電話,並召開許多會議。總統將於上午10:50出發前往橢圓形草坪,在「拯救美國集會」上發表講話。」
日程中唯一明確的「拯救美國集會」大概就是川普之前在推特中點明的「大型抗議集會」。
「拯救美國」?呵呵了,明明就是「拯救自己」。
誰都知道,美國的疫情數據一路狂奔,如今確診人數2105萬,死亡35萬。真想拯救美國,大型集會就不該有。
還有,大家有沒有覺得,白宮這樣的表述很川普:「許多電話」「許多會議」,還從早忙到晚。看看,總統多不容易。
川普的呼籲到底有沒有用?
這還用說。
5日的時候,已經有大批抗議者在華盛頓舉行抗議,他們都沒有戴口罩。甚至有一名組織者宣揚「擁抱陌生人,以創造一個超級傳播事件」。
有沒有擁抱不知道,示威後來演變成了一場混戰,川普的一位女支持者還被打得滿臉是血。
至於6日的遊行活動,已有「80%聯盟」「沉默的大多數」「為川普遊行」等多個團體申請參與。「80%聯盟」的發言人預計,示威人數將達到100萬人。
顯然,對華盛頓而言,今天會是「瘋狂的一天」。
華盛頓也是很頭疼,生怕演化成激烈衝突。國民警衛隊已經嚴陣以待,連化學生物事件響應部隊都在隨時待命。
華盛頓市長鮑澤直接要求居民周二和周三遠離市中心,不要跟示威者接觸。他也提醒示威者,不允許攜帶槍枝。
大概是為了防患於未然,川普的鐵桿支持者、極右組織「驕傲男孩」頭目塔裡奧4日剛抵達華盛頓機場,就被逮捕。罪名是損毀財產罪,他被控在去年的遊行期間毀壞了「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標語。
有學者說,這是美國內戰開始的「鐘聲」。
這也許有些言重了。
但分裂是跑不了的,因為國會山內實實在在正在上演著一場兩黨對陣大戲。
2
當地時間6日下午1點左右,即北京時間7日凌晨,美國國會將舉行參眾兩院聯席會議,正式清點選舉人票,宣布大選最終結果。兼任參院議長的副總統彭斯將主持會議。
這是美國憲法第12修正案規定的一個程序,也是美國總統選舉在法律層面上的最後一步。
原本,這是一個沒有一絲懸念的事。
美國國會宣布選舉結果,早就被視為一種象徵性儀式,並無多大實際意義。美國《1887年選舉計票法》中也規定,副總統兼參院議長主持這個聯席會議,只是個儀式性的職能。
而且按照以往慣例,連12月中旬的選舉人團投票都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有人回顧美國歷屆大選,發現過去從沒出現過都到國會認證這一步了,敗選者還沒認輸的情況。
但偏偏,今年就出特殊情況了。
有美國媒體將6日的國會認證程序稱為「大選之爭最後一役」,同時提出了縈繞在美國內外很多人心頭的懸念:「1月6日,美國國會將出現什麼情況?」
在川普團隊至今拒絕承認敗選並堅稱存在舞弊的情況下,今年的國會認證程序至少會在兩方面更富波折:
一個波折,就是按照美媒說法,共和黨議員當天鐵定會挑戰計票結果。
按照規定,在國會唱票過程中,只要至少一名眾議員和一名參議員聯署,就某個州選舉人票計票結果提出書面異議,聯席會議就得暫時休會,改由參眾兩院各自開會辯論並對這項異議進行表決。
如果書面異議沒在兩院同時獲得簡單多數支持,就會維持原來結果。
目前,已有大約140名共和黨眾議員明確表示,將挑戰至少一州或多州的選舉人票計票結果。其中有多少人會在6日付諸行動,成為這場國會聯席會議的看點之一。
但光是在民主黨佔多數的眾議院,這些異議就不可能通關。
問題在於,只要有人聯名提出書面異議,就要交由兩院分別進行長達兩個小時的辯論和表決,原本只要半小時就完事的國會認證程序,肯定會變成一場「漫長的戰鬥」了。
還有一個波折,就是11名共和黨參議員提出「10天審計方案」,試圖掀起最後的波瀾。
以泰德·克魯斯為首的這些共和黨參議員2日發表聲明,要求緊急成立一個委員會,花費10天時間,對個別爭議州的選舉結果進行審計。否則,他們將投票反對現有大選結果。
但克魯茲們的尷尬在於,這個「威脅」依然威力有限。
已有大約20位共和黨參議員明確表示承認拜登勝選,加上民主黨在參議院所佔席位,因此在參議院扭轉局面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也就是說,雖然今天國會會議會有波折,但已無礙大局。
3
無望扭轉當下總統大選敗局的同時,共和黨人6日還正輸掉一場關乎未來的關鍵戰役。
就在此刻,喬治亞州參議員補選開票已經接近尾聲。
美媒最新消息說,民主黨候選人沃爾納克已確定戰勝共和黨對手羅夫勒。另一位民主黨候選人奧索夫,也保持著對共和黨人珀杜的領先。
這場補選對兩黨意義重大,因此備受關注。
目前,共和黨在參院擁有50個席位,民主黨48個。如果喬治亞州兩個參議員席位歸了民主黨,兩黨參議員席位就持平了。但因美國憲法規定副總統兼任參議長,那麼1月20日就職後,副總統哈裡斯就擁有了關鍵一票,使民主黨獲得對參議院的控制權。
而參議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對法案通過具有重要影響,還能左右政府內閣重要職位任命,包括任命最高法院法官等。2014年以來,共和黨還從沒丟掉對參院的控制。
1月6日「最後一役」,國會山內的共和黨人仍在尋求翻盤機會。
但事與願違。
他們離那個不願接受的現實越來越近:白宮和國會參眾兩院,全部落入民主黨之手。
留給川普的時間不多了。
再過14天,即是美國新總統就職日。過去4年,川普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精彩的大戲,讓全世界的吃瓜群眾目不暇接。但現在到了要和他說再見的時候了,今晚,或許是川普留給世界的閉幕演出。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人可以一種輕鬆的心態看這場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