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學院」比不過「大學」,如果一所高校的校名是「某某學院」,而另一所高校的校名是「某某大學」,大家會覺得「某某大學」更厲害。
確實,從整體上看,取名「大學」的高校比取名「學院」的高校強,但這不影響少數一流「學院」的存在。比如今天我們講的這3所國內頂級「學院」,實力強勁,特色鮮明,人才培養水平高,認可度不輸985,考上就是賺到。
1、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於1917年,1919年即開辦八年制醫學本科。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協和醫學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併,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為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地位極高。
北京協和醫學院是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擁有24位兩院院士、39位「國家傑青」、6個A類學科(第四輪學科評估)、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作為醫學領域的頂級名校,北京協和醫學院在部分大學排名中長期排醫科類院校第一。在前不久發布的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北京協和醫學院位列國內高校第23位、醫藥類大學第1位,綜合排名超過了華南理工大學、中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985高校。
事實上,北京協和醫學院也可以被認為是985高校,因為該校算清華大學的一個組成部分。2006年,教育部和衛生部籤署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曾用名)緊密合作辦學協議,從此,北京協和醫學院多了一個名稱——清華大學醫學部。
2、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也是全國首先設立外交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學校國際關係、外交學兩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政治學(一級學科)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
外交學院規模不大,學生數量不多,每屆本科生三四百人,但個個非常優秀。以2019屆的349名本科生為例,落實就業的人數為340人,全員就業率高達97.42%,其中國內升學74 人,出國(境)深造104 人,國內升學率為21.2%,留學率達29.8%。
建校60多年來,外交學院為國家培養了超過兩萬名優秀畢業生,其中500多人擔任駐外大使,為國家外交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因此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由於在業界頗有名氣,外交學院很受高分考生歡迎,在多個省份的錄取線超過部分985高校,非常難考。
3、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中文簡稱「北師港浸大」)成立於2005年,由北京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攜手合辦,是首家中國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內第一所博雅型大學。
眾所周知,北京師範大學是國內實力最強的師範類院校,也是名望很高的985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是頗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型大學,在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高校第264位。兩校合辦的北師港浸大擁有一支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師資隊伍,實施全英文教學,本科畢業生學成後獲頒北師港浸大畢業證書和香港浸會大學學士學位,在國內外均獲認可。
據北師港浸大201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學校2019屆本科畢業生共1310人,選擇升學的有984人,佔畢業生總人數75%;其中954人出國/出境深造,佔畢業生總人數72.8%;有648名畢業生被QS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錄取,佔升學人數的近7成。
以上3所國內頂級「學院」,有2所是「雙一流」:北京協和醫學院,外交學院;1所很特殊: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該學院是國內極少數由內地和香港合作共建的「學院」之一。
從類別上看,北京協和醫學院是醫藥類知名高校,外交學院是外交類和語言類院校,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是辦學形式特殊的研究型高校。它們掛著「學院」的校名,受歡迎程度卻遠超眾多「大學」,甚至直逼985。
比如外交學院,近三年在安徽地區理工類的投檔線均超630分,2018年安徽高考,該校理工類投檔最低分為634分;2019年安徽高考,該校理工類投檔最低分為630分;2020年安徽高考,該校理工類投檔最低分為636分。要想被外交學院錄取,差不多要在高考中考出超一本線130分左右的成績。
無論是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水平,還是畢業生就業質量、社會聲望,文中的3所「學院」都是一流水準,如果有幸考上其中任何一所,均對就業和升學有非常大的幫助。只是它們的分數線很高,高考生需使上十二分力氣,方有機會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