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衛星雲圖 颱風鸚鵡最新位置走向
菲律賓東部的熱帶低壓
將進一步發展為今年第2號颱風
基礎概況
6月11日20時,菲律賓東部近海熱帶擾動已加強為熱帶低壓。
12日08時,中心位於距離廣東陽江約1050公裡的菲律賓呂宋島上,也就是北緯16.0 度、東經119.9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7級(15米/秒,相當於54公裡/小時),中心最低氣壓1002百帕。
未來發展
路徑
預計,熱帶低壓將進一步發展為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英文名:Nuri,來源:馬來西亞,意義:一種藍色羽冠的鸚鵡),強度繼續加強到強熱帶風暴或颱風級(11級或12級),以15~20公裡的時速向西北方向移動,趨向廣東中西部沿海,14日白天以強熱帶風暴級(10級左右)在深圳到吳川之間沿海地區登陸。
這個熱帶低壓,進入南海後,不免帶有南海「土颱風」的家族屬性:
→醜。南海颱風大多不具有典型的結構,雲繫結構不對稱,較少有典型的螺旋雲帶出現,範圍較小,眼區不清楚。
→離岸近。從生成到登陸影響時間短。
→容易迷失自我。南海颱風容易被周圍因素(如高空流場、冷空氣等)左右,沒有清晰的人生目標,人生道路曲折甚至打轉,因此路徑預報至今也是一大難點。
→弱小但易引發持續暴雨。南海颱風強度和尺度比西北太平洋的小且弱,但容易與熱帶雲圖、西南季風結合,引發廣東持續暴雨,導致南海颱風的雨災比風災更突出。
例如,2018年的「高考颱風」「艾雲尼」、還有「豬豬颱風」「貝碧嘉」,就都是磨人的小妖精,給廣東帶來長時間強降水。
目前來看,現在這個熱帶低壓結構鬆散,就很不對稱,但進入南海後海溫異常偏高,水汽捲入較好(①西南季風②越赤道氣流③副高右側東南風),風切也比較小,所以今天白天到明天白天,會有個快速發展期。
留給我們防禦的時間不多了。
風雨影響
13日夜間-15日受颱風影響,廣東將有明顯風雨天氣。
具體預報
13日白天,粵東、珠江三角洲沿海市縣多雲間晴,有(雷)陣雨局部暴雨,其餘市縣晴間多雲,有分散雷陣雨。
最高氣溫:大部分市縣33℃~35℃,南部沿海市縣30℃~31℃,其中部分市縣有35℃~37℃高溫。
13日夜間到15日,茂名、陽江、江門、中山、珠海、肇慶、雲浮將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清遠、佛山、廣州、東莞、深圳、惠州、汕尾、揭陽有大雨到暴雨,其餘市縣有中到大雨。陽江、珠三角南部和粵東沿海市縣有9級~11級大風。
16日,全省大部多雲,有分散(雷)陣雨。
海面大風:
13日-14日,南海中部、南海北部9級~10級陣風11級,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10級~11級陣風12級,我省沿海海面風力6級~8級轉9級~10級陣風11級。
小編劃重點,就是這麼個意思:今天起,沿海海面大風很大,先防風;13日粵東雨先下起來,可能伴有強對流天氣;14日白天登陸,全省雨最大;15日雨勢減弱些;16日天又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