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會發揮新的排名數據,近期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發布了2020年國際化大學排名。我國大陸的頂尖大學一共有13所院校入選,而大學國際化排名實力是衡量一所大學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標準。此外,有意向讀研深造的學生以及出國留學的學生,都十分重視大學的國際化排名。
但是在此次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之中,出乎意料的是北京大學位於國內大陸高校的國際化排名的首位,而清華大學位於該榜單的第五位。排在該榜單第二位的大學是浙江大學,第三名是南京大學,第四名則是上海交通大學。此次排名數據與大多數人以前的認識存在明顯差距,從而引起了廣泛熱議。有人認為此次排名不科學,有人認為此次排名很合理。
01華東五校的名次變化比較大
在其他大學排名之中,華東五校的成員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通常位於這五所大學的前兩名或者前三名。但是在此次排名裡面,復旦大學的國際化排名不僅比上海交通大學低,還比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更低一些,位於國內院校的第六名,排在北京師範大學前面。
而一直堅持精英教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在了此次榜單的第十二名,比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理工科強校要低,比華中科技大學高一名。雖然在人才的精英化教育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實力很強勁,但是在國際化排名上卻落了下風。儘管如此,在各地招生人數稀少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錄取分數線上依然處於頂尖位置。所以考生不能過於依賴此類排名來選大學。
02大學國際排名的參考標準存在爭議
此次大學排名的重要衡量標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大學的國際學生比例,也就是留學生的比例;大學的國際教員的比例,也就是外籍教師的比例;大學的國際合著,也就是大學與國外科研教育機構合作的研究成果;大學的國際聲譽,也就是大學在世界大學之中的綜合影響力。
其中,大學的國際學生比例,以及國際教員的比例是此次排名的重要衡量標準。對於這一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應當提高大學國際教員比例的參考比重,畢竟師資力量是衡量大學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
但是另外還有一些人認為大學的國際學生比例與大學的國際教員比例同樣重要,一所大學的留學生比例越高,說明這所大學在國外學生心目中的認可度越高。同時,留學生的數量增加,能夠增加大學的多元教育文化,促進學校的綜合發展質量。關於國際化大學排名的這一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03從大學的國家化排名看出大學的發展區域
大部分人通常認為,我國的優勢教育資源集中在一線區域,優勢教育力量集中在東部,但是從此次國際化大學排名來看,國內優勢教育力量有均衡分布的趨勢。隨著國內新一線城市的崛起,相應的大學也會逐漸崛起,比如位於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就會有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的空間。
此外,建立多個分校區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及位於中西部的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也會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從而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和教育資源。所以考生在未來選擇大學,不能只盯著一線區域的大學,還要看準具備發展潛力的崛起中的大學及其優勢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