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從GitHub點擊raw下載文件的時候,會無法進行訪問,就很難受
此處只是對別人的回覆稍作搬運,也方便自己以後解決這個問題
簡單來說只有三步走
Step 1訪問 https://www.ipaddress.com/ ,在搜索框中輸入「raw.githubusercontent.com」查詢到真實IP位址
Step 2 複製IP位址Step 3在Linux或者macOS的終端中輸入
輸入密碼(密碼不會顯示,憑著感覺輸完回車即可),開始修改文件
添加內容
199.232.96.133 raw.githubusercontent.com然後就可以愉快地訪問了
修改Hosts臨時解決GitHub的raw.githubusercontent.com無法連結的問題[1]
寫在後面有時候就應該跳出自己的小圈子
今天參與直博生論壇之後,讓我對未來的博士生活、學習以及研究方向又有了新的想法
今天的pre著實有一種神仙打架的樣子
以自己現在的水平,聽大佬的講座經常會get不到點,但是同作為學生的報告足夠地接地氣,也能更好地被吸引住
前一段時間非常迷信做分析的潛力。可能隨著見識的增長,我經常在想「這樣的真的有前(錢)途嗎?」
大部分情況下顯然是不行的
結合今天的論壇,從我現在的理解來看,分析或許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實驗結果以更能直接證明假設的方式進行展示,另一種是從現有數據出發,歸納出一些基礎實驗無法獲得的規律。
(這一段寫的我挺難的,腦子裡的思緒很多,也很亂,也有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理解撥亂反正)
對於第一種分析,如果可以的話,我更希望能用一些更為直接的指標來證明假設,而分析所得結果,可以作為一種輔助論證。同時用一種指標反應另一種指標的過程中,信息的損失以及誤差的大小是與論證過程的長度呈正相關的。當然在實際中,一方面不會存在太長的論證過程,如果有,其中的輔助論證也不會少,另一方面很多指標無法用一個較為直接的測量值表徵。
對於第二種分析,是挺考驗分析者的經驗的。畢竟這一塊就挺玄乎,有一點像行測中的找規律題,精彩的分析往往是很難得的,也是很費頭髮的,當然學科基礎與分析基礎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夠做好,並將規律加以驗證,應該能發一篇好的文章。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分析好像在拼積木一樣。
是互相補充、成為整體的一個過程
(此處想了想刪掉了一個很扯淡的例子)
(以上純屬個人不透徹的見解)
1313賴賴了一堆,簡單梳理一下今天上午的收穫,也方便自己以後查看
•一種消除內源質粒的方法(將複製子替換了一種溫度敏感的複製子,通過改變溫度將其消除,很妙啊,雖然我不一定能做分子方向的實驗哈哈哈哈)•一種非破壞性收集根際土的方式(兩層尼龍網袋,很簡單,也很妙啊,為什麼我就不能想到呢???裂開)•分析還是繼續做分析的,畢竟我這實驗黑洞的屬性,但是也要關注實驗設計、新興技術以及跨小組跨學科的交流•加強邏輯思維,整個論證過程要嚴謹、有條理,論據要足夠充分•多看文獻,多討論,多跳出自己的圈子看問題,多動動腦子
References[1] 修改Hosts臨時解決GitHub的raw.githubusercontent.com無法連結的問題: https://blog.csdn.net/shiliang97/article/details/10669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