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怎麼就糾纏上 AI 了

2020-12-01 極客公園

「當我展望未來,並且談及如何推動進步時,量子技術會是我們武器庫中的一把利器。」Alphabet CEO Sundar Pichai 在 2020 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說道。

「通過量子技術,我們可以保持摩爾定律這樣的理論往前迭代和發展。潛力是巨大的,當然也有挑戰。量子計算將在未來 5-10 年間打破傳統的加密技術,這意味著量子加密技術將成為必需。隨著技術的推演,我認為人工智慧和量子技術的結合將幫助我們解決我們所遇到的最嚴峻的問題。」

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早已經是各自領域炙手可熱的研究話題。在許多複雜的科學問題上,比如癌症檢測、預測地震餘震、極端天氣,探索新系外行星等等,我們已經可以看見機器學習逐漸顯露的優勢。

左側:含有微轉移淋巴結的載波片的放大圖 右側:相同視圖,在 LYNA(LYmph Node Assistant)輔助後用藍色標註出腫瘤的位置

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它的處理效率要大大快於傳統的通用計算機。谷歌曾經在 2019 年宣布實現量子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谷歌設計了一個實驗問題,在 53 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上破解只需要 200 秒,而用全球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 Summit 則需要一萬年。

二者的結合會爆發怎樣的潛力「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有賴於計算能力的提高,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肯定比現有計算機強太多,它必然能推動機器學習的發展,這就好比,一個腦子轉得很快、更聰明的人比一個反應慢的人處理問題更快更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韓正甫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說道。

反過來,當量子計算機逐漸推向大眾視野時,也需要更加智能的機器學習算法來「適配」。「然而迄今為止,我們還缺乏有效的研究工具能夠發現有用的量子機器學習模型(能夠處理量子數據,並在如今可用的量子計算機上執行處理任務)」,Google AI 博客中寫道。

距離 Sundar Pichai 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一個月之後,Google 把這件事「正經地」搬上了牌桌。當地時間 3 月 9 日,谷歌宣布聯合滑鐵盧大學、大眾汽車、Google X 推出 TensorFlow Quantum(TFQ)——用於快速建立量子機器學習模型原型的開源庫。換句話說,TFQ 是一項軟體框架,在此之上,研究者可以更加容易地建立量子機器學習應用。

目前,TFQ 主要面向在經典量子電路模擬器上執行量子電路,未來 TFQ 將能夠在 Cirq 支持的實際量子處理器(包括谷歌自己的 Sycamore 量子晶片)上執行量子電路。

熟悉人工智慧的人對 TensorFlow 不會陌生,作為全球最流行的機器學習開源框架,簡化了深度神經網絡,提供可重複代碼,使得訓練複雜模型變得更簡單和方便。「量子版 TensorFlow」又能做到什麼?

根據 Google AI 博客的介紹,TFQ 提供了結合量子計算和機器學習研究領域的必要工具,以控制和建模自然或人工量子力學系統,例如 NISQ(嘈雜中型量子)算法,具有約 50-100 量子比特。底層是 TFQ 將 Cirq(專門為 NISQ 打造的 Python 開源庫,讓 NISQ 的編寫、操作和優化變得更加容易)與 TensorFlow 集成,並提供兼容現有 TensorFlow API 的量子計算基元和高性能量子電路模擬器,並為判別式((Discriminative model)和生成式(Generative model)量子經典模型的設計和實現提供高級抽象。

「我們希望最終發現可能產生量子優勢的新的量子算法。」TFQ 白皮書中寫道。

在谷歌「量子優越性」吹起了戰鬥的號角之後,微軟,亞馬遜都紛紛入局量子計算這一領域。幾天前口罩生產商霍尼韋爾宣布將在未來三月內發布量子體積(Quantum Volume)最大的量子計算機,量子體積至少為 64。

極客公園此前報導過,業界普遍認為,要達到類似目前傳統計算機的通用計算形式,量子計算至少需要能控制 100 萬量子比特。挑戰在於,量子比特不像比特那樣容易控制,維持其較脆弱的狀態相當難,同時也要控制量子比特增加帶來的「噪音」問題。但是這不耽誤,人們已經開始勾畫對未來的無限想像。通過量子計算,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運作方式,隨著量子計算的發展,傳統機器學習中不可計算的問題將變成可能,量子機器學習模型將在金融安全,醫學治療,傳感通訊等等領域大有作為。

責任編輯 宋德勝

圖片來源 谷歌官網

相關焦點

  • 量子為什麼會糾纏?量子糾纏的原理?量子糾纏的原因?
    但是兩個粒子在外部信息上是相同的,是公用的一個信息!你看不見他們外部信息的顯現,實際上,他們在外部信息上是共有的一個外部信息!兩個粒子有兩個內部信息,但是只有一個外部信息!這是關鍵!我說過,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要統一的,所以,兩個糾纏的粒子實際是統一體!一個糾纏量子動了,就會擾動外部信息。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量子糾纏」有了它,瞬間移動不在是個問題  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又譯量子纏結,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其定義上描述複合系統(具有兩個以上的成員系統)之一類特殊的量子態,此量子態無法分解為成員系統各自量子態之張量積(tensor product)。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愛因斯坦將糾纏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了解認識。遠遠超過建造量子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理解和利用糾纏也是非常有用的。
  • 科普:什麼是量子糾纏和量子計算?
    神奇的量子糾纏  量子世界很神奇,比如在量子通信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量子糾纏」,曾被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稱作「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美國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曾用《格林童話》中《兩兄弟》故事打比方:「量子糾纏」就像一對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長得分不清彼此;他們也心靈相通,即便天各一方,弟弟有難,哥哥即刻得知。  量子糾纏是一種違反經典物理常識的量子現象。
  • 意識糾纏與量子糾纏,明心見性與量子塌縮
    當我們把意識投入到外物時,不僅會消耗能量,而且會被外物的能量所糾纏,就會產生能量的疊加,所以,觀察是在創造,也是在消耗。「注意力」這個詞很微妙,就是注入意識能量的能力。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哪裡就會產生能量疊加,哪裡就會出現能量顯化,這就是創造。你的注意力在什麼地方,你的內心世界就會創造出什麼。
  • 量子糾纏的定義是什麼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一種很新奇的事物,但是,對於至今對這個科學實驗一無所知的人來說,並不了解這種科學實驗。不妨聽我慢慢道來。量子科學實驗又稱量子現象實驗,用於研究各種現象可謂簡單易懂,在看完上面所述內容以後,再去看量子現象實驗就會很明白了。首先,如果你是讀物理或者計算機專業的同學,那麼恭喜你,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這個實驗。因為它跟很多人的現有的理解可能就相差甚遠。
  • 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
    可能大多數人搞不懂什麼是量子糾纏,但大多數人一定都了解撞球。打撞球的關鍵就是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誰控制得好,誰贏的機會就大。那麼量子糾纏和撞球有什麼關係嗎?一、撞球中隱含的前提兩個球相撞之後分開,它們的位置和速度就會有關聯。當測量其中任意一個球,就會知道另外一個球的位置,不論這個球相距多遠;對於速度的情況也是如此。
  • 詭異到讓你懷疑人生的量子糾纏究竟是怎麼回事?
    如果一定要說哪個最前沿的物理學是最讓人困惑的,那麼一定要非量子糾纏莫屬了。不論是「糾纏」這個充滿人性化的名字,還是超越時空的相互聯繫無不突破人類理解的底限。量子糾纏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物理現象呢?圖三、圖片來自網絡量子糾纏怎麼實現?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這種強行拼湊愛因斯坦當然是不賣帳了,連「被拼湊」的薛丁格也不賣帳,兩人先後提出EPR佯謬和薛丁格的貓來給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致命一擊,結果就引出了第三個玩意——量子糾纏。簡化版是:當用特殊的方式產生一對互相糾纏的量子對,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它們的狀態在被測量前是不確定的,如果把這對糾纏量子對分離開一光年遠,然後測量其中一個,再次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它會馬上隨機坍縮為一個確定的量子態,而由於糾纏量子對符合某種守恆定律,另一個未知的量子態就會同時被確定,也就是說另一個粒子也同時坍縮了。那麼問題來了,那飄到一光年外的另一個粒子是怎麼知道該坍縮到哪個量子態的呢?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科學家期望,一旦認清了糾纏的機制,他們就能夠理解時空是怎麼湧現出來的,就像空氣中原子的微觀運動產生熱力學和天氣的複雜模式一樣。這些都是「湧現」現象,恩格爾哈特說,「當你把鏡頭拉遠,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一個東西時,你會看到與之前不大一樣的圖像,你甚至不知這個圖像來自於更小尺度的物理機制。這是IfQ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因為我們現在還不清楚時空湧現背後的基本量子動力學。」
  • 量子比特與量子糾纏
    量子比特與量子糾纏 施鬱 近年來,基於量子疊加的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得到很大發展。最近google的量子處理器用了53個量子比特,它們的基本狀態就是 53個0或1組成的字符串,總共有2^53個,約等於10^16,也就是1億個億! 在量子疊加態上得到某個測量結果的概率,就是將從每一個基本狀態下得到那個測量結果的波函數或概率幅相加,然後再做平方。
  • 緣分之間的量子糾纏
    它不但存在「波粒二象性」、「量子糾纏」、「量子疊加」、「量子吸引」、「量子幹擾」等特性,而且粒狀的量子不遵循牛頓力學,波狀的量子不遵循波函數。 科學界對「量子」的定義存在偏差,量子不是傳統物理學上的最小單位、而是一個客觀上不可分割的獨立個體單位,沒有大小,因為大小是人的分別心創造的一個主觀概念。
  • 全球量子通信網絡:在立方衛星軌道上部署量子糾纏
    在創建全球量子通信網絡的關鍵步驟中,研究人員已經在小於2.6公斤、繞地球運行的立方衛星上產生並檢測了量子糾纏。新加坡國立大學量子技術中心阿尼特·比利亞爾說:「將來,我們的系統可能成為將量子信號傳輸到地球或其他太空飛行器上的接收器的全球量子網絡的一部分。」
  • 「量子糾纏」再創紀錄:1600萬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理論預測,大量原子能發生量子糾纏。此前,科學家曾展示了2900個原子的量子糾纏現象。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展示了1600萬個原子在一個1釐米見方晶體內的量子糾纏,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信》雜誌上。
  • 量子糾纏原理
    量子糾纏究竟是什麼原理量子糾纏是指量子態的一種性質。它是量子力學疊加原理的後果。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 。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
  • 量子力學:量子糾纏到底糾纏什麼?怎麼纏?簡單解釋給你聽
    那再來聊一聊量子糾纏吧。在測量之前,這兩個糾纏粒子共同形成了零自旋的糾纏態,是兩個直積態的疊加。電子的自旋有可能是上旋,正電子則為下旋。也有可能兩者反過來,電子下旋正電子上旋。這兩種情況是疊加在一起的。只有當觀察者「愛麗絲」或者「鮑勃」去觀測的時候,才知道兩個粒子的自旋情況(這裡就是薛丁格的貓,觀測才坍塌結果)。因為兩個粒子互相糾纏互相聯繫,所以當我們只觀測其中一個的自旋情況,就可以馬上得知另一個的情況。這種糾纏的情況是和空間關係不大的,即使是兩個電子分隔非常遠,仍會有這樣的關係。
  • 量子力學:量子糾纏到底糾纏什麼?怎麼纏?簡單解釋給你聽!
    那再來聊一聊量子糾纏吧。科學家所拍第一張量子糾纏圖像量子糾纏又稱量子纏結(這一段將會非常枯燥並且有可能看不懂,大家可以大概看一下,或者跳過這段在測量之前,這兩個糾纏粒子共同形成了零自旋的糾纏態,是兩個直積態的疊加。電子的自旋有可能是上旋,正電子則為下旋。也有可能兩者反過來,電子下旋正電子上旋。這兩種情況是疊加在一起的。只有當觀察者「愛麗絲」或者「鮑勃」去觀測的時候,才知道兩個粒子的自旋情況(這裡就是薛丁格的貓,觀測才坍塌結果)。
  • 什麼是量子糾纏?
    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在量子力學中,疊加態意味著,一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種狀態。這意味著,它可以既在這裡,又在那裡,同時處在波函數允許的所有位置上,直到我們進行具體測量的時候,疊加態突然結束,即波函數塌縮到一個特定的值,粒子就出現在對應的位置上。
  • 量子糾纏發生機制的探討
    在量子力學裡,兩個粒子經過短暫耦合分離後,單獨觀測其中任一粒子,會不受空間距離限制的同時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相應性質,這種仿佛超光速通信的關聯現象稱為量子糾纏。最為典型的量子糾纏現象是光子對偏振方向糾纏和電子對自旋糾纏。
  • 量子糾纏的特性是一種量子力學隱性
    整個關鍵共識基本得到確認,同時各種國際研究小組在大規模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現在新一代超導量子網絡又蓄勢待發。我國超導量子糾纏和量子隱形傳態所取得的巨大進展,證明了量子糾纏性質可以在擴大尺度上起作用,這是由量子糾纏的特性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