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球死亡後,人類可以移民到哪個星球,太陽系內能找得到適宜的居住環境嗎?

2020-11-10 大象廣媒

地球死亡後,我們人類將怎樣生存,又將去往何處呢?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近乎於完美的天體,它是一顆巨大的藍色的美麗星球,海洋和陸地養育了數千萬種生物,然而地球並不會永遠如此。隨著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又或者太陽系環境發生巨變,隕石撞擊、太陽活動變化都會使得地球變得不再適宜生存,從而死亡,而當大滅絕事件到來時,人類只有成為星際生命才能夠真正的躲避「滅絕事件」。


想要成為星際生命,星際移民是最重要的歸宿,已故天體物理學家霍金曾說過,雖然人類自出現以來就在地球上生存,但當我們具備了走向宇宙太空的能力的時候,就「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而在未來發生全球性災難的概率非常之高,那麼除了地球以外,我們還能去哪裡呢?


雖然人類已經登上過月球,近距離的拍攝過冥王星的照片,然而對於這廣闊的宇宙來說,人類的速度還是太慢了。想要進行星際移民,我們首先要選擇的就是太陽系內的天體。



小行星帶以內有五顆大質量的天體,分別是金星、水星、火星、地球和月球。金星被厚重的大氣層包圍,高溫高壓並不適合人類生存;水星距離太陽太近且沒有大氣層,白天溫度太高,夜晚溫度太低,並不適宜居住;月球雖然距離地球最近,然而月球沒有大氣層,更沒有水的存在;而最有可能讓人類移民的是火星,火星有兩顆體積較小的衛星,分別是火衛一和火衛二,火星有稀薄的大氣層,溫度也更為接近地球。



根據人類探測車在火星的最新勘測結果表明,火星在以前曾經擁有過水,甚至還可能擁有過河流和海洋,然而由於火星磁場的消失,大氣層被太陽風剝離殆盡,導致的火星環境發生巨變,因此「內太陽系」並沒有適合人生存的天體。



而在火星以外是一片巨大的環帶世界,這裡有著大量的小行星,它們的體積大多都非常之小,並不適合人類生存,最大的一顆小行星帶天體叫做穀神星



根據黎明號拍攝的穀神星以及發回的數據資料,人類猜測穀神星地表以下可能有著液態水的存在,然而它的表面溫度很低,因此穀神星雖然有可能存在生命,然而他它卻並不適宜人類居住,在小行星帶以外有四顆巨行星,它們又被稱之為氣態行星,然而由於它們的體積太大且以氣態為主,可能只有一個較小的固體核心。因此,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行星並不適合人類居住。



而在四顆氣態行星以外,則是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在柯伊伯帶中,有著幾顆大質量的天體,如冥王星、妊神星等,他們被稱之為矮行星,由於這裡遠離太陽,它們無法獲得更多的熱量,因此它們的溫度極低,但不適合地球生命生存。而奧爾特雲就更遠了,在奧爾特雲之中大多是一些彗星,因此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也不適合人類居住。



然而在四顆氣態行星中,土星和木星的周圍存在了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衛星,這些衛星部分有著大氣,甚至還可能擁有著地下海洋,如木衛二和土衛二等,雖然從現在的數據來看,它們並不適合人類在它們的表面生存,然而在未來當太陽變得更大更熱時,太陽系的宜居帶將會向著外圍推進,那時候的土星和木星所處的區域有可能成為新的宜居帶,因此太陽系內暫時並沒有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



我們想要找到一個類似於地球的生命星球,必須從太陽系以外尋找,恆星是誕生生命的源頭,正如地球和太陽一樣,給予生命無限的能量,因此我們必須到達其他的星系,然而這並不現實。



雖然在整個銀河系內有著2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雖然有如此之多且密集的痕跡,然而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邊緣地帶,這裡恆星稀少,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叫做比鄰星,它是一顆紅矮星,距離我們又是4.22光年的遙遠距離,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想要飛到這裡,至少需要數萬年的時間才可以。因此,一旦在百年內地球發生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人類依舊無能為力。



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宇宙的認識更加深刻,一個全新的星際時代逐漸來臨,只是希望地球能多給我們一點時間,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假如地球「毀滅」以後,人類進行星際移民,可以移民到哪裡?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所以地球數億年前就出現了生命,並且繁衍至今。地球是一顆近乎完美的天體,如果在太空上看地球的話,就會發現地球其實是一顆藍色星球。
  • 「泰坦」是太陽系內最適宜人類移民的星球?
    如果人類文明有兩個地球,人類文明可以利用兩個地球的資源,人類文明會發展到何種程度?為了好奇,財富,無窮盡的求知慾.......人類文明永遠不會放棄對宇宙的探索和徵服。太陽系內最適宜人類殖民的星球不是火星也不是月亮而是土衛六(泰坦)。迄今為止泰坦為什麼是人類最宜居的星球?一,土衛六就像「時光機器」即遠古地球。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目前的土衛六就是45億年前的地球。
  • 太陽系這顆星球比火星更優秀,可能更適合人類未來移民居住
    科學家們尋找人類未來可移民的外星球,除了因為地球資源枯竭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球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惡化,慢慢將不適宜人類的生存,為了文明的延續,也將不得不離開地球,移民到其它的星球上。當然,宇宙浩瀚廣闊,一個銀河系內的恆星數量就達數千億個,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在銀河系更是多到無法估計。
  • 地球不再完美?科學家:這星球環境或「比地球更好」,就在太陽系
    因為生命對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適合生命的生存。在太陽系內雖然有八大行星,但是這些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不同,導致這些行星的環境不同,有一些行星表面的溫度非常高,有一些行星的表面溫度非常低。我們地球剛剛好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所以地球的環境相對溫和,能夠適宜生命的生存。
  • 另一個地球?星球質量是地球的7倍,環境或適宜人類居住
    在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地理知識,那時候我們就開始了解到地球為什麼會有生命的存在。是因為地球有合適的大氣層、適宜的溫度、有空氣、有水、有一年四季。曾經的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讓地球母親受傷。近年來,我國有很多科幻題材的電影,假設地球滅亡,人類將何去何從?
  • 如果地球不再適宜居住,人類會移居其他星球?科學家早給出了答案
    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還有適合人類生存居住的星球嗎?在宇宙中尋找類地球在銀河系中就至少多達四千個以上的內地行星。如今面對超級病毒的現世,愈加頻繁的核事故,和正在經歷的冰川期,地球未來將不再居住。假如地球不再已經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那麼以現在的科技人類能去向哪裡呢?
  • 除了地球,它是唯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卻被科學家無情排除
    隨著對宇宙深入了解後,人類越來越好奇除了地球外,宇宙中是否還存在著其它的宜居星球。特別是人類進入近現代社會後,在工業文明和信息化的推動下,各個國家對能源的消耗產生了巨大依賴。但地球現有的儲備資源是有限的,儘管目前人類還不會面臨能源枯竭的問題,可是過了幾十年或者一百年,能源問題將會更加突出和迫切。所以,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的星球,成為了科學家們目前比較重要的任務。首先,科學家們想到的是地球的近鄰——火星,為此,荷蘭在2013年啟動了「火星一號」的探測任務,而這個探測器目的是計劃在2023年前能啟動火星移民計劃。
  • 科學家終於找到了第二地球,可惜它有可能並不適宜人類居住
    人類的誕生讓地球迎來的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危機,那就是生態快速惡化的可怕後果。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大量工業的出現給地球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大量的汙染。這些汙染使地球的生態不斷惡化,一旦在未來突破某個臨界點,地球的生態就有可能徹底惡化,從此成為一顆無法居住的荒蕪星球。
  • 土衛六未來有可能成為人類的移民星球嗎?看完科學家的答案明白了
    因此,我們明知道工業的快速發呢展會汙染環境,會對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但我們也毫無辦法,最多也就是通過一些科技手段減緩地球環境的破壞。霍金曾經也說過,地球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有可能也就是幾百年的時間,人類可能就要面臨移民外星球的選擇。
  • 太陽系中有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科學家:大氣濃厚河流密布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中有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科學家:大氣濃厚河流密布人類需要找到第二顆可以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這是地球未來進化趨勢的一種必然,人類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就不能夠局限於對地球資源的開採,而更大程度是上尋求到宇宙的外部星球。如果可以在太陽系中找到適合人類移民的最佳星球,那麼未來的人類,可能會得到更高、更強、更快的發展。科學家在太陽系中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最佳星球,大氣濃厚,河流密布,簡直就是翻版的第二地球。這顆星球可能大家也非常的熟悉,但它卻不是行星。
  • 地球成為備胎?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在人類誕生之初,我們是沒有「地外生命」這個概念的,隨著近代社會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不斷加深,我們才赫然的發現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星球,因此我們不免遐想,宇宙那麼大,是否存在和我們一樣(或者相似)的外星生物呢?
  • 地球成為「備胎」?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憑藉自己的科學技術探索了不少地球附近的其他星球,但這些星球基本上都是一片荒蕪,別說人類了,基本上連個細菌都找不到,根本不適宜生命的存活。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宇宙中不存在外星文明了呢?答案很顯然不是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公布了一項研究數據,在目前人類已知的上千顆行星中,至少有24顆星球適宜生命的存活,而且這些星球在某種程度上比地球更加的「宜居」。除了水和氧氣之外,一些「宜居行星」的生態條件幾乎和早期的地球一樣,非常適宜新生命的誕生。
  • 地球2.0版本已經發現!科學家:或是目前人類最適宜居住的星球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沒有放棄過尋找類地行星,儘管宇宙中無邊無際,但是想要再靠近太陽系附近的地方尋找到一顆跟地球環境類似,非常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難度還是非常高的,雖然科學家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樣的行星不存在,但其實是人類找到了類地的行星,如果距離地球尚遠的話,那麼也是黃粱美夢一場空而已!
  • 24顆「超宜居」星球被發現,比地球更適宜居住,地球不再完美?
    自從人類航天技術和天文觀測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也開始考慮星際移民的問題。要知道地球這個家園肯定不會是永恆的,總有一天會走向衰敗或者不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找到地球以外的家園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找尋適宜居住的系外行星。
  • 地球之外太陽系每個星球環境都很恐怖,但地球生命卻是太陽系創造
    除了地球以外,太陽系中沒有哪個星球的環境不讓人類恐怖,因為地球以外的任何一個星球的自然環境,都無法讓我們在上面生存。和地球表面環境最為相似的是火星和土衛六,但是火星表面的大氣層只有地球表面大氣層的0.8%,而且主要是二氧化碳,人在上面根本無法呼吸,火星的表面為平均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低溫,雖然赤道地區夏季的中午可以有30℃左右的溫度,但是這裡的晝夜溫差高達100多攝氏度,所以這裡的環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
  • 20億年後,地球將不適合居住!人類需要抓緊尋找超級地球嗎?
    我們太陽的壽命是有限的,我們地球的壽命也是有限的,科學家們估計,就算人類不破壞環境,大約在20億年後,地球也會變成一個不適宜生命繁衍的星球。當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後,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能夠逃走嗎?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度的絕望,因為超級地球的候選者有很多,這意味著和地球類似的星球非常多,地球並不是宇宙中唯一適合我們人類居住繁衍的星球
  • 太陽系邊緣竟發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科學家表示:放棄移民
    自從我國在航空航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進展後,人們就開始關注到了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系,科學家也在不斷地探索除地球以外的其他可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因為地球受到了一些汙染,所以人們想要尋找另一個家園,哪天地球住不下去了,就移民到別的地方,當然,許多人是不支持這種做法的,他們認為與其花這麼多的經費去研究其他星球,還不如致力於保護我們的地球,畢竟我們現在的生活地只有地球,而且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
  • 太陽變成紅巨星將吞沒地球,太陽系中哪個星球可代替地球供居住呢
    很顯然,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地球將無法再為我們提供如今這樣的生存環境,因為它已經被太陽吞併,那麼如果在那個時候到來之前地球上還有人類的話,而且假如我們可以遷移到太陽系別的星球上,我們該何去何從呢?太陽系中哪個星球將能代替地球,成為我們新的家園呢?從目前太陽系中的星球情況來看,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星球能夠代替地球,成為太陽紅巨星時代的宜居星球。
  • 24顆「超宜居」星球被發現,比地球更適宜居住,地球不再完美?
    24顆「超宜居」星球自從人類航天技術和天文觀測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也開始考慮星際移民的問題。要知道地球這個家園肯定不會是永恆的,總有一天會走向衰敗或者不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找到地球以外的家園是十分重要的。
  • 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的星球,比火星更適合移民,海洋中或早有生命
    一直以來,人們都將火星看作人類未來飛出地球進行星際移民後的第一個「新家園」,可是因為火星的環境非常糟糕,並且需要改造成宜居環境的時間和成本都太大,因此,很多人對於火星還是心存疑慮的,一些科學家認為,與其花費幾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改造火星,倒不如加大力度發展科技,讓人類的飛行速度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