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從未停止,但人類對宇宙的了解真正有多少呢?最近,由美國國家地理出品的一部紀錄片,將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用極致的視覺盛宴的方式展現出來,可以說是好看到哭了!
《宇宙時空之旅:未知世界》
其實,這趟令人心動的宇宙之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啟。
傑出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熱衷於科普教育,主導了一檔電視節目《卡爾·薩根的宇宙》。
而《宇宙時空之旅》是這個節目的更新重製版,六年前推出第一季。
翻拍就是滑鐵盧預定?話不多說,直接上評分↓
時隔六年,口碑神作再次回歸,表現依舊不俗,幾乎還是清一色的五星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6分。
這次,它還收穫了「年度養眼佳作」的頭銜。
《宇宙時空之旅》不僅繼承了卡爾·薩根節目裡豐富的科學內涵,還優化了視覺效果。
主持人由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塞·泰森擔任。
泰森不僅科學知識到位,科普經驗也十分豐富,在《生活大爆炸》裡,他的身影就出現了好幾次。
科普性和趣味性雙管齊下,資深科幻迷能享受其中,科學小白也能毫無壓力地欣賞奇妙的宇宙世界。
看過的觀眾:堪稱收藏品的片子打五星就完事兒了。
開啟全新的宇宙時空之旅,自然少不了一艘神奇的交通工具。這一次,泰森駕駛的是「想像之艦」↓
做好準備,未知的旅程現在開始——
第一站,解密時空演變的規律,探索宇宙與生命的起源。
泰森駕駛著「想像之艦」,超越距離我們最遠的人造物體「旅行者號」,更進一步來到宇宙深處。
在這裡,星辰演變,黑洞相生相融。不同星系的力量相碰撞,牽引著時間與空間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無垠宇宙不斷重複毀滅與重生,構建出了形形色色的星系。無數星系背後隱藏著時空更迭的奧秘,最終形成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銀河系。
宏觀視角裡,生命存在於彼此聯繫的星系之間,所有演變與進化都有規律可循。
在微觀視角裡,生命的演變同樣有規律,依賴宏觀宇宙中的物質,DNA雙螺旋結構形成發展,生命由此得以進化。
第二站,梳理生命發展歷史,重塑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類社會由自然社會發展而來,然而,在社會飛速的進步時,卻總有人忘記自然的力量。
為了讓大家感受到人與自然間的緊密聯繫,泰森駕駛著「想像之艦」,還原了狂犬病毒的傳播路徑。
在肉眼難以觀察的世界裡,病毒通過微小的變化迅速釋放能量,給人類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
自然世界講求平衡發展,當人類想要徵服其他物種時,或許在被遺忘的角落裡,自然正在發出警告。
第三站,解構生命元素,尋找失落的生命之城。
泰森的「想像之艦」再次駛入宇宙空間,探尋生命的元素在浩瀚宇宙中留下的痕跡。
當生命賴以生存的元素的形成過程被重現,人類未曾抵達的空間的神秘面紗也被揭開。
第四站,聯結思維與宇宙,以微觀個體透視宏觀宇宙。
在這一站的旅途中,泰森將自己置身於不同年代的醫療環境中,通過回溯歷史,為觀眾講述了癲癇這一疾病的發現與治療方式的科學化過程。
隨著科技進步,癲癇產生的原因被挖掘,人類思維的秘密也被科學家們發現。
當微觀的神經元網絡結構被放大,人類大腦與宇宙間的微妙聯結似乎也展現了出來。
未知的宇宙時空之旅還在繼續,「想像之艦」下一站會去到哪裡尚未揭曉,但可以肯定的是,宇宙級的瑰麗圖景不會讓觀眾失望。
從浩瀚星河到微觀百態,《宇宙時空之旅》的畫面質感與許多科幻電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畫面靜止時,隨手截圖就能擁有絕美星空壁紙。
當畫面以動態呈現時,幀幀絲滑,特效觀感舒適。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第一季獲得了動畫界的奧斯卡——安妮獎的最佳特殊動畫獎。
第二季同樣在嚴謹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以流暢的動畫形式傳授人文歷史知識,敘述在自然科學發展史中的重要人物,內容配比得當,趣味性十足。
拋開以上酷炫的技術因素,這部紀錄片真正打動觀眾的地方是無處不在的敬畏宇宙與自然的態度。
在開篇,泰森曾強調這是一次通過科學的實驗與觀察法來驗證猜想的「宇宙之旅」。
雖然旅程是以人類主觀探索為視角,但卻沒有以人類為中心,而是以「宇宙歷」這一概念為時間線索,考察生命的起源與發展,以宇宙為尺度審視人本身。
在龐大的宇宙時空中,人類不過是渺小的生命個體。在宏觀與微觀的相對敘述中,泰森不斷提醒觀眾思考人類生命的意義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
當然,敬畏不等於妄自菲薄,片中多次展現了人類為探索宇宙規律與奧秘所作的努力。
短短幾百年,為了尋找時空運轉的規律,世界各國科學家前赴後繼。宇宙歷上連1秒都不到的時間,天文學、物理學等各學科湧現,並不斷發展壯大。
人類暫時無法抵達的無垠深空,無法用肉眼觀察的微觀宇宙,但卻能夠藉助日益先進的科技,逐漸摸索出宇宙存在與發展的規律。
在浩瀚宇宙面前,我們始終是一個探索者。正是因為未知才敬畏,也正是因為未知才有源源不斷的好奇與勇氣。
最後,正如泰森在片中所言「我們都是恆星物質構成的」,我們來自於星辰,也終將歸於星辰。
如果生活太難,那麼就和宇宙來一場終極浪漫的約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