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劉治軍 科普中國
本文專家:劉治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主任藥師,北京藥理學會抗感染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生活中
「炎症」可以說是很常見
很多人有點頭疼腦熱
首先想到的就是
找點消炎藥吃
……
阿莫西林、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等
早已進入家庭必備藥物清單
可是
對於「消炎」來說
很多人對抗生素和消炎藥
傻傻分不清
甚至將兩者劃上等號
要知道
引起炎症的原因有很多
消炎藥也真的不能亂用
下面
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什麼是炎症?
簡單地說,我們身體的某個部位出現「紅腫熱痛」,就可以說是發炎。
炎症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由病原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等)引起,叫做「感染」。
由物理、化學原因導致,如崴腳扭傷、擠壓、外傷(燙傷、砸傷、日光灼傷)。
身體「內訌」,如胰腺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胰腺本身)、風溼性關節炎(自身免疫系統攻擊關節組織)。
如何正確 「消炎」?
一、由病原微生物導致的「感染」,必須抗感染治療。
抗菌藥物能夠殺滅特定的細菌或真菌,抗病毒藥物只能對付特定的病毒。
如果用抗菌藥物來對付病毒,則是「對牛彈琴」。比如感冒,無論是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此時用抗菌藥物是無效的。
原因很簡單,比如抗菌藥物作用的靶點(如細胞膜、細胞壁、核糖體)在病毒身上都沒有,也就無的放矢。
二、治療非「感染性」的炎症,比如跌打損傷後的「疼痛」、「腫脹」,可以選擇消炎止痛藥物,像布洛芬(芬必得)、雙氯芬酸鈉(扶他林)、塞來昔布(西樂葆)。
三、治療一些自身免疫介導的炎症,要選擇抑制自身免疫功能的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強的松)、地塞米松、甲潑尼松龍(美卓樂)等。
抗生素是什麼?為什麼不能濫用?
抗生素是常見的一類抗感染藥物。
專業上所講的對抗感染藥物的分類關係如下圖,抗生素只是其中很小一類。
作者供圖
常見的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通常以「黴素」或「西林」結尾,比如青黴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頭孢類,鏈黴素,慶大黴素,紅黴素,阿奇黴素,氯黴素等。
只有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才可以考慮使用抗生素。
但是,一方面每一種病原菌對每一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不同,一般人難以區分,所以不建議自行使用抗菌藥物/抗生素。
比如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肺炎鏈球菌對阿奇黴素的耐藥率高達80%以上,如果是肺炎鏈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和肺的感染,選擇阿奇黴素是無效的。
另一方面,不同的抗菌藥物適應人群和注意事項也不同。比如,對阿奇黴素耐藥的肺炎鏈球菌,對莫西沙星是敏感的,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莫西沙星來對付肺炎鏈球菌。18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莫西沙星,因為可能導致其軟骨發育異常。
因此,非專業人員切忌隨便使用抗菌藥物/抗生素。
什麼情況下吃消炎止痛的「消炎藥」?
不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局部炎症反應,可以用消炎止痛類藥物對症治療。
消炎藥的大致分類見下圖↓
作者供圖
需要注意的是,消炎藥也不能隨便吃。
激素類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也很害怕,應該很少會有人濫用。
而對於非甾體抗炎藥,很多人吃的很隨意。要知道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常用的非激素類的「消炎藥」容易導致胃、十二指腸潰瘍,血壓升高,可能損傷腎臟,加重心血管病。所以,這類消炎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最適宜的劑量,並維持最短的療程。
重!要!通!知!
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
每天16:00-24:00
#科創中國答題搶紅包#!
長按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參與!
▼
本文有科普中國水印的圖片均來自版權圖庫,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原標題:《抗生素和消炎藥差別很大,很多人都吃錯了!關於消炎,千萬要知道這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