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陸家嘴風光。姚建良攝
▲義大利福克薩斯設計事務所方案模型 。
▲英國羅傑斯設計事務所方案模型 。
▲上海聯合設計小組方案模型。
▲法國貝羅設計事務所方案模型 。
▲日本伊東豐雄設計事務所方案模型 。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胡潔菲)11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從「爛泥漫流」到「財富奔湧」——細數陸家嘴「從無到有」的規劃築巢》的報導。
陸家嘴,寸土寸金之地。從空中俯瞰,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等摩天大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勾勒出黃浦江東岸的全新天際輪廓線。如今,陸家嘴每平方公裡GDP約150億元,區域內集聚了4.3萬多家企業,全口徑稅收超過2000億元,佔到全國1.5%。
羅馬非一日建成,陸家嘴亦如是。一直參與陸家嘴地區開發建設的陸家嘴集團規劃與建築設計管理部總經理陶建強說,目力所及的每一幢標誌性建築,都或多或少與30年前的一次國際規劃諮詢有關。
(小標題)一場精彩的「世界奧林匹克」級建築設計大賽
如果說30年來,以陸家嘴為代表的城市新區飛速發展是一臺精彩好戲,那麼陸家嘴的城市空間就是一個漂亮的舞臺,而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則是一出好劇本。科學規劃是「唱好大戲」的前提。
時鐘撥轉到30年前。1990年,中央宣布開發開放浦東,同步批准設立全國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出生便自帶「光環」,陸家嘴的規劃建設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視。1990年12月,浦東新區總體規劃審議會召開,首先討論的就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規劃。
按照彼時上海市主要領導「中國與外國結合、浦西與浦東結合、歷史與未來結合」的要求,1992年5月26日,上海市陸家嘴中心地區規劃及城市設計國際諮詢委員會正式向5家單位發出邀請書,希望就陸家嘴中心區(也稱「小陸家嘴」,即泰同路、浦東南路、東昌路、黃浦江圍合區域)1.7平方公裡的土地徵集建設方案意見,這也是新中國歷史上首次為一個地區規划進行國際諮詢。
1992年11月20日下午,陸家嘴中心地區規劃及城市設計國際諮詢會上,來自中、法、英、意、日的設計師公布了各自的設計方案。
「精彩紛呈、各有特色。」回憶起當時的方案,陶建強用了八個字來形容。
義大利福克薩斯的方案類似一個橢圓形的古城堡,中間的一條河流將空間分隔成兩大區域,蘊含陰陽八卦的理念;法國貝羅設計事務所的方案,要求在陸家嘴中心區放置400萬平方米的建築量,全部安排在沿江,形成直角,恰似一本翻開的書;英國羅傑斯設計事務所的方案,外形是個圓,就像一個古羅馬的角鬥場,圓的中間是大面積的綠地和水池;日本的伊東豐雄設計事務所的方案,外形恰似一個集成電路板,呈條形碼的形狀,每一條都是一個獨特的功能帶。
中國最終匯總優化的方案有4個特點:一是選取了國際諮詢各家方案的優點,因地制宜結合地域特徵形成了實施方案,尤其是耗費巨資建設了核心的中心綠地;二是在建築群落空間層次方面,從浦西看浦東,由低到高、功能有序,層次感強;三是強調了東西向的軸線功能和開發潛力,後來演變成著名的世紀大道,串聯和引導了陸家嘴其他功能區的開發建設。
「對於任何一個設計師來說,這塊地都是絕無僅有、異常珍貴的。」原陸家嘴集團公司檔案室負責人趙解平說,這塊地堪稱20世紀末、21世紀初可供人們在大都市內進行大規模開發建設的一塊黃金寶地,整個意見諮詢歷程也像一場「世界奧林匹克」級的建築設計大賽。
最終,在充分吸取了國際方案的先進理念和布局特點後,一份匯集國內國際智慧的規劃方案正式上報實施。而來自各個國家設計師的模型,則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被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永久珍藏。
(小標題)「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以功能開發引領陸家嘴「長高」「長大」
1946年,西方人在外白渡橋至金陵東路之間修建了一條馬路,後來演變成我們所熟知的「外灘」。此後的一百多年間,外灘一直是上海重要的城市名片。
陸家嘴的建設,讓上海增添了一張閃亮的新名片。在很多人看來,浦東新區是上海的對外形象,陸家嘴中心區是新區的對外窗口,全國全世界都在看。陸家嘴建好了,世界對中國開放的信心也會更加堅定。
30年間,陸家嘴在不斷「長高」。曾幾何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最高的建築是一幢24米高的消防瞭望塔,如今,2016年建成的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成為中華第一高樓。期間,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也在不斷刷新上海的城市天際線。
更為重要的是,陸家嘴的建設不僅僅是城市金融功能的打造,更是社會、文化等功能的有機結合。上海到1985年已經發展到639萬常住戶口居民,而大量建成區都位於浦西,上海必須在拓展城市新空間上做文章。陸家嘴的建設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
事實上,從1.7平方公裡「小陸家嘴」到約28平方公裡的「大陸家嘴」(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陸家嘴還在不斷「長大」。
如果要提及今天浦東的市政道路建設,橫貫東西的世紀大道一定是最不可忽略的道路之一。這條路西起東方明珠、陸家嘴環島,東至浦東新區行政文化中心,全長5.5公裡,被譽為「東方的香榭麗舍大街」。
「儘管在今天看來,世紀大道算不得什麼稀奇,但是在30年前,這個規劃還是非常大膽的。」陶建強說,世紀大道景觀最大的特點是中心線向南移10米,呈非對稱性。此外,它也是彼時第一條綠化和人行道比車行道寬的城市景觀大道,8個植物園像8顆「綠寶石」綻放在大道北側,每個植物園平面尺寸是17.6米×180米左右,可謂十分「奢侈」。
如今的陸家嘴中心綠地同樣體現了規劃的超前性。
「最愛在陸家嘴中心綠地平躺,呼吸浦東的空氣。」多年過去,陸家嘴中心綠地仍然是浦東新區首任管委會主任趙啟正的「心頭好」。每到晴朗的周末或節假日,這裡就會聚集大量的市民,聽音樂、喝咖啡、靜坐、發呆。
事實上,陸家嘴中心綠地是上海市區第一塊拆掉舊房建成的綠地。陶建強說:「如果批租的話,按照當時1平方米300美元算,10萬平方米就是3000萬美元,另外動遷3500戶,大約需要7億多元。但是這塊綠地解決了許多住房困難戶的問題,又成為浦東的綠肺。」
在趙啟正看來,這就是一種社會全面的進步,體現了浦東開發是社會開發的思想。
(小標題)「下血本」牽來「領頭羊」,「爛泥渡」開出百態繁花
城市規劃是一門規劃未來的空間藝術,也是一項要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公共政策。
趙啟正在回憶浦東開發開放時曾說:「開發通常強調的『築巢引鳳』,主要指先進行『形態開發』,如果引不來『鳳』,開發就失敗了。」
的確,有了好的規劃,第二步就是把什麼東西「種」在裡面。
「領頭羊」來了。1991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成為金融貿易區第一個籤約進駐單位,同年12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銀都大廈奠基。
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現陸家嘴集團)首任總經理王安德回憶說,為了「牽」這隻「領頭羊」,公司在動遷成本和土地出讓價格上補貼進去3000多萬元,這是公司的註冊資本金。「當時很多人罵我們是傻子,一些員工也有怨氣,但是事實證明,效益很快顯現。不久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都來了。」
第二隻「領頭羊」是證券大廈。隨後,中銀、交銀、上國投等紛紛進入;第三隻「領頭羊」是金茂大廈,奠定了浦東貿易產業發展的基礎。
2007年,乘著中國銀行業全面放開的東風,包括滙豐、渣打、恒生等外資銀行相繼進駐陸家嘴。「雖然早在1991年,恒生在上海就成立了代表處,但正式成立『恒生中國』之後,才真切感受了金融業的春風。」恒生中國副行長祝瑾說。
如今,陸家嘴已經聚集了上交所、期交所、保交所、中金所等12家國家級要素市場和功能性金融基礎設施。此外,央行上海總部、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4大金融監管機構,以及上海市銀行、基金、期貨同業公會,上海租賃行業協會、商業保理同業公會等10多家金融行業自律組織也都集聚在陸家嘴。
如同一塊已露微光的寶石,陸家嘴也吸引了大量有敏銳嗅覺的外資。
1990年之初,一段原定幾天、最後持續40天的上海之旅,讓臺商湯君年下定決心投資浦東。隨後的幾年裡,總投資5547萬美元的酒店式公寓——湯臣商務中心、總投資4800萬美元的湯臣金融大廈和總投資2980萬美元的湯臣國際貿易大樓相繼落戶浦東。
30年,從一條爛泥渡路,發展成為世界金融高地,陸家嘴既參與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歷程,也見證了整個中國的改革開放史。「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與浦東同齡的陸家嘴,還將揚帆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