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1月12日電(王婧菲 張仲蘇 王坤)和「院士天團」一起聊自貿區發展、「黨建聲音館」講述紅色故事、老年藝術團自編自演《老兩口學公報》……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街頭巷尾,理論宣講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走進市民生活。
2020年,長沙市委宣傳部獲評「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讓我們走進《就認這個理》學習新思想長沙微宣講的現場,解析理論宣講的長沙密碼。
嶽麓區「就認這個理 打造三高地」主題巡講進農村專場活動現場。張仲蘇攝
傳播分眾化 讓宣講對象「愛聽」
「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講什麼。」傳播分眾化讓長沙市的理論宣講叫好又叫座。
1月8日下午,嶽麓區「就認這個理 打造三高地」主題巡講進農村專場活動舉行。嶽麓區為此次宣講量身打造了系列內容,包括由嶽麓區委黨校的鄧璐講述聖峰果業的成功密碼,由含浦街道的劉麗穎以對話表演的形式展示鄉村振興路上的「家長裡短」,由基層幹部王淑捷講述《韭黃鋪路 「韭皇」致富》的故事等。
在農村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在企業講好高質量發展故事,講家風就請最美家庭出席,講勞動教育就邀請全國勞模作分享……嶽麓區不僅形成了「黨員幹部講政策、專家教授講理論、先進典型講故事、基層群眾講體會」的宣講模式,還依託科教資源優勢打造了一支專業化、分眾化的宣講隊伍。
2019年秋天,警務紀實節目《守護解放西》讓長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坡子街派出所的民警成為了「網紅」。天心區積極拓展理論宣講思路,變「流量」為正能量,組織參與《守護解放西》拍攝的民警張鵬、易點、劉毅昇、劉星宇、陳慧等走進校園進行反電信詐騙以及普法宣講。
「他們很喜歡我們,我們講的內容他們喜歡聽、也聽得進去。」民警張鵬說這樣的宣講很有意義,希望能幫助更多年輕朋友提高法律意識,提高防騙意識。
據悉,長沙市構建了市縣鄉村4級理論宣講隊伍,基層宣講骨幹1000多名,「百姓名嘴」3000多人,特色宣講團200多個。
宣講內容、宣講隊伍、宣講對象的精準細分,長沙市理論宣講工作有的放矢,深入人心。
雨花區文藝宣講現場。王婧菲攝
語言通俗化 讓宣講內容「好聽」
用群眾的語言,講群眾關切的事情。基層群眾需要鮮活的理論,長沙市在開展理論宣講的過程中,用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理論,積極推動理論知識與群眾需求「和聲共振」。
1月7日下午,在長沙雨花非遺館上演了一場輕鬆有趣的文藝宣講,「開心之佳」老年藝術團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詩朗誦《十九屆五中全會指航程》、三句半《偉業頌》等以雅俗共賞的形式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傳遞到居民的心中。
天心區基層黨支部書記宣講員丁甜的宣講深受群眾喜愛,她將群眾關切的熱點話題拍成小視頻,用以案說法的形式給居民進行宣講,成了居民的「網上法律顧問」。
如何激發更多青年人來參與,讓宣講效果入腦入心,這是長沙市開福區理論宣講工作重點思考的問題。在《共產黨人從來沒有忘記為什麼出發》這個微宣講作品中我們找到了答案。講述者是開福區宣講員陳思含,她飽含深情地講述了老家張家界桑植縣新陽村扶貧隊長楊凱帶領父老鄉親共同奔小康的故事。
取材於群眾身邊的正能量故事,將黨的理論融入其中,按照這個模式,開福區推出了《清水塘畔 叩問初心》《凌晨四點半的湘雅路》等系列微宣講作品。
講好百姓話貼心話,長沙市理論宣講努力把「普通話」翻譯成「地方話」,變「書面語」為「家常話」,讓政策理論宣講既「接天線」又「接地氣」。
芙蓉區將宣講與院士解讀相結合。張仲蘇攝
形式互動化 讓宣講過程「動聽」
讓宣講對象成為宣講者,在共建共享中共情。長沙市通過打造「就認這個理」宣講品牌,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建立互動性機制,形成了理論宣講的強大合力。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獲批,將給居民生產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芙蓉區在自貿試驗區發展新機遇的宣講中,邀請「院士天團」助陣。
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雲、劉仲華,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印遇龍分別以現場交流和視頻交流的方式與芙蓉區基層幹部、居民共話發展,現場大家也紛紛為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建言獻策。
芙蓉區將宣講與院士專家的專業解讀相結合,通過互動讓思想碰撞出火花,讓「高大上」的理論紮根於人心,使廣大群眾在「宣講+互動」中增強對理論、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同。
在開福區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區裡有一個特殊博物館——「紅色搖籃」黨建聲音館,這裡是開福區理論微宣講的線下陣地,通過讓普通人來講述紅色故事、英烈先進事跡的方式,傳遞正能量。
目前,黨建聲音館目前已經吸引了347位各行各業的聲音愛好者前來錄製紅色故事節目,這些作品在喜馬拉雅電臺、紅星雲、首尚清水塘等線上平臺進行傳播。
志願者戚丹儀就從這份工作中體驗到了一種深深的使命感。從宣講對象到宣講者身份的轉變,不僅讓她對理論知識牢記於心,更是成為了一個傳播者,將理論知識傳播到群眾「耳邊」。
據悉,2020年長沙市共舉辦宣講報告會2000多場次、基層群眾面對面微宣講23000餘場次,製作微宣講視頻478個,線上線下收聽收看人次超過600萬。
雨花區開心之佳藝術團100多位社區退休老人都加入了理論宣講隊伍,70歲的團長徐暉說:「我永遠17歲,我們的心是火熱的,能發揮餘熱為社會作貢獻,我們非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