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說過一句話,大致意思是:「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面鏡子,這面「鏡子」不是照影子的「反相鏡子」,而是來自於自己的「同相鏡子」,它不是真的鏡子,而是真的另一個自己。」
後來,隨著量子物理學的興起,一位量子物理學家延伸了哲學家的話語,用量子理論詮釋了哲學家的哲學話語:「每一個人都不是絕對獨立的存在,而是像「量子糾纏系統」裡的「糾纏量子」一樣,存在著至少一個同相糾纏中的自己。」
哲學家的話語,用抽象的哲學智慧來表現複雜的人類世界的架構以及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聯;物理學家的話語,用微觀的量子理論——量子糾纏效應,闡釋了宏觀世界——人類世界人和人之間實際存在著的隱形關聯。無論哲學家還是物理學家,他們的智慧話語無不都在不約而同地印證著佛學典籍裡的一句經典話語:「萬物皆相連,眾生本為一。」
或許,不少讀者朋友無法真正理解哲學家和物理學家所說話語的真正含義,甚至難以理解佛學典籍的經典話語。為了更直白地表達哲學家、物理學家、佛學典籍話語實際隱藏的真正含義,不妨水木再做一下拉展延伸,將蜷縮的「維度」給拉展開來。
是否自己曾經遇到過或者自己的朋友或同學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現象:某一天,當你像往常一樣搭乘公交車或地鐵時,玩累了手機而將手機裝進口袋後,無意間抬起頭扭動了幾下疲憊的脖子,這時,你突然間張大了嘴巴,因為你發現對面有一個人正用一種驚愕的眼神盯著你看。那種驚愕的眼神絲毫不遜於你當時驚愕的表情——你發現對面的人長得跟你一模一樣,更奇怪的是,你們連上衣都一模一樣。「難不成他是我的孿生親兄弟?」你驚愕的表情不由自主地開始逐漸向疑惑的猜疑移步,「可我明明是個獨生子啊?」
下車後,你還是忍不住地去跟你長的一模一樣的「兄弟」搭了訕,並問了他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原來你們天南地北,連同國籍都不屬於,這時你才放心地鬆了一口氣,心裡自語道:天下真是無奇不有,還有非雙胞胎卻勝似雙胞胎的另一個「自己」存在,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有的人一生中或許會遇到不是雙胞胎卻比雙胞胎更甚於的好幾個「自己」。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有的人曾經向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非雙胞胎的另一個「自己」了解其人生的經歷時,發現竟然80%以上人生經歷幾乎都完全相同,甚至在同一年的同一天生了什麼病,甚至動了什麼手術,甚至在同一年的同一天生日,結婚,等等。
難道這樣的巧合以及這樣的巧遇只是偶然的巧合使然嗎?根據量子理論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以及量子理論的不斷深入研究,量子理論研究者最新研究指出:根據量子理論,不但我們本宇宙存在著無數的平行宇宙,平行宇宙裡存在著與我們相同或相似的「自己」,而且平行宇宙之間存在著「量子糾纏效應」,各平行宇宙裡的「自己」同樣存在著「量子糾纏效應」。平行宇宙之間會時不時地發生摩擦碰撞交疊,在碰撞交疊時,很有可能會將不同平行宇宙裡的人或物拉引到另一個平行宇宙裡,並且會改變曾經的記憶和本身的「本能」以適應被拉進的平行宇宙裡的物理規則。
更有量子物理研究者認為:平行宇宙間並不一定必須在碰撞時才會將平行宇宙裡的「自己」傳送進本宇宙來,如果處於「量子糾纏效應」系統中的平行宇宙裡的「自己」彼此的糾纏效應非常強烈的話,會發生量子間的「近距相吸」,即會將相對相位較遠的平行宇宙裡的自己進行「跨宇宙吸引」。所以,自己遇到的另一個「自己」很可能只是臨時跨越到了我們這個宇宙,並不是最終被吸引而要進入的那個平行宇宙。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宇宙也或許只是另一個「自己」真正欲到達的那個宇宙的中轉站而已,除非本宇宙的自己與處於「量子糾纏」狀態中的另一個平行宇宙裡的「自己」存在著相對更強烈的「量子糾纏效應」。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