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竹是一種造型優美的綠植,在家庭種植觀音竹,具有很好的寓意和作用,觀葉竹一節一節高升,具有步步高升的美化含義,也是象徵著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觀音竹過去常在廟宇之旁叢生,被譽為觀音竹,代表吉祥、吉利,種植觀音竹能夠化煞驅邪、保住宅平安,人們常在房前屋後和庭院中種植。在風水學上,觀音竹也屬於「吉利之物」,種植、擺放在陽臺上、庭院中,可以起到闢邪、保平安的作用。
觀音竹喜溫暖溼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曬,觀音竹是可以土培和水培的植物,在土裡生長好處還是較多的,土培種植觀音竹的根系可以正常的生長,根系不見光,長得會更快,吸收養分也會更加的充足。在水裡它的根系長期處於明亮光線下生長,相對就比較弱。水培植物水裡的營養物質,相對來說肯定會比土壤裡的營養物質少。根系呼吸不是那麼順暢,根系的吸收達不到供給,就會容易出現病態。這也就是養分補充不及時。
觀音竹喜歡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忌粘重、鹼性土壤。北方土壤鹼性較強,可以使用硫酸亞鐵加強土壤的酸性,土壤最好為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可以使用腐葉土、河沙摻加少許發酵後的有機肥攪拌之後成為營養土。
觀音竹喜溼潤,但也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溼潤,不可澆水過多。夏季要保持土壤和周圍環境的溼潤,如果過於乾燥,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溼潤,以防「幹凍」。
觀音竹生長期間施肥以有機肥為主,經腐熟後的畜糞、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因為觀音竹對於氮肥的使用量很大,可以使用採摘樹葉、野草,剪碎之後放入瓶中,加水之後,放置溫暖的地方,即可漚製成為氮肥含量較高的液肥,可以每隔10天左右在早晚加入清水稀釋之後進行使用。
觀音竹也可以直接放入水中進行水培,要選用高深的器皿進行培植,加入清水之後,將觀音竹三分之二放置於水中即可。
觀音竹在家庭之中有播種、分株、扦插方式進行繁殖,分株最為多用和成活率較高,一般在春季分盆之時進行,長勢旺盛的觀音竹1--2年要進行分盆處理,可以更換盆土,修剪根部,也是分株繁殖另行種植的好季節。
關於觀音竹的種植方法還有很多很多,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