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松科,松屬,是我國東北地區和呼倫貝爾草原地區重要的木材樹種。生長快,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寒、旱、耐瘠是荒山、沙荒造林的主要樹種。它們也是優良的防護林和周圍造林樹種之一,還可以種植輕度鹽鹼地。樹種對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抗性,可用於城市景觀綠化。預期壽命可達300年,木材質輕而柔軟,富含松節油,可用於建築、枕木和農業工具。立木可割取松脂,皮可提取栲膠。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樟子松的育苗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種子採集:樟子松種子15年後結出果實,60-70年後結出大量種子。種子可以在9月中旬或下旬成熟時收穫,但成熟的球果可以在樹上保留6-7個月,因此可以長時間收穫。球果堅硬,收穫後短期內不會開裂。它們需要暴露在陽光下或在乾燥室中調製。鱗片開裂後,搓去果翅,篩去夾雜物。乾燥種子在封閉條件下可長期保存。
2.種子處理:種子發芽前用0.2%硫酸銅溶液或0.5%高錳酸鉀溶液處理,消毒2小時陳種子,再用清水衝洗。加速發芽的方法:
(1)雪藏法:11月初,在土地尚未結冰之前,選擇背陰挖深1米,寬0.6米長坑備用。積雪後,將種子與雪混合,用木箱或草袋壓實,並放置在雪坑中。然後用雪將坑的周圍和上部壓實,並用草袋覆蓋坑。播種前一周把它拿出來放在房間裡。雪融化後,將種子洗淨,鋪在窗簾上,加速發芽。室內溫度可在20℃左右,翻種時撒溫水,種子半裂時播種。如果冬天沒有雪,冰也可以被打破並與種子混合。(2)混沙催芽法:如果種子移栽晚,可在播種前15-20天在溫水中浸泡一天或一晚,並可除去少量混有種子的溼沙或鋸末,平鋪在草簾上,20℃置於室內,用塑料薄膜覆蓋。每天翻1至2次,灑適量溫水,待種子多半裂口時播種。
3.選地、整地與作床:樟子松育苗用地應位於地勢平坦、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空氣流通良好的地帶。雖然土壤質量要求不高,但必須是軟砂質壤土。如果質地較粘,需要通過鋪砂來改善,使表層土壤的含沙量達到50%。造床原則是在降水量少、乾旱、風沙大、蒸發量大、水源稀缺的地區可採用低床。低床的尺寸為1米寬,10米長。床面比人行道低15-20cm,人行道寬30cm。一般情況下還可採用開心平床。土壤務必細碎,耬平和消毒。
4.播種:引黃灌區的播種日期可在4月1日和4月中旬。在播種前噴灑在床上的水,使表層土壤溼潤至5釐米,略乾溝槽鑽進。由於樟子松屬小種子,適宜淺播。行距20-25cm,播種範圍10cm。播種後,用0.3-0.5釐米厚的沙子覆蓋。輕壓、秸稈覆蓋或塑料薄膜。
5.撫育管理:播種後6~7天,發現大量苗木。在出苗期應分階段清除草根覆蓋物,注意防止土壤壓實影響苗木出苗。苗期澆水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措施。適時適當的灌溉可以合理地為苗木生長階段供水,調節地表土壤溫溼度,減少病蟲害。然而,噴灌是避免溢流的最佳方式。苗期需要溼潤的土壤,這也容易受到災難和蟋蟀的危害。
一般每周噴水一次,噴水量少。從7月到8月,幼苗生長旺盛,氣溫很高。他們可以在上午10:00噴水,可以增加次數,以降低表面溫度,防止曬傷。八月份以後就沒有水了。出苗前一個月,夏末秋初易發生大災和枯萎病。每隔5~6天交替噴灑500倍的敵克松水劑;0.5%的高錳酸鉀;或1%硫酸亞鐵1次,隨時拔出病苗。11月初,為了過冬,地面被掩埋到位,以免被風凍住。根據多年育苗試驗,播種後採用塑料薄膜,兩天和四天內出現大量苗木。無需遮光,噴水調節表面溫度。
6.移植苗的培育技術:樟子松移栽苗的栽培一般在苗圃內栽培2年,換床栽培2年。移植時間可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確定。四月初是明智的。行距不應太密集或太稀疏。一般每平方米約200株植物。苗床更換後,應進行田間管理,促進整株苗木苗壯。移植前應進行切根。這不僅避免了主根的過度生長,而且促進了幼苗側根的生長。截根用鋒利鏟刀插入苗床下,切斷苗木的主根,應在苗木停止生長前一個半月左右進行。根切深度約15cm,促進根系發育和幼苗木質化。根切後,土壓實並灌水。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增加大家對樟子松育苗方法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於樟子松育苗方法不懂的地方或更好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編將在第一時間與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