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室全覆蓋 奎文區強力推進教育裝備建設與應用

2020-12-03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國玲

近年來,奎文區不斷加大教育裝備投入力度,突出特色裝備配置使用,積極探索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教學內容、方式和教育裝備相互融合的教學新形態,發揮了現代化教育裝備產品在教育教學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奎文區高度重視教育投入,區委、區政府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教育工作,努力克服財政困難,全力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區教體局成立領導小組,不斷加大學校教學設施配備力度,出臺了《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三年行動計劃》,先後提出實現教育惠民「十個全覆蓋」和「十件惠民實事」的具體工作目標,為教育資源的配置與提升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奎文區以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為契機和切入點,積極實施實驗室、功能室、圖書室升級改造,全區學校教育裝備配置水平穩步提升。近年來,全區每年投入一千五百餘萬元,用於更新學校常規教學儀器設備,有步驟的建設了一批創新實驗室、創客實驗室、比特實驗室、資源教室等新型教學設施設備。

超前投入,特色裝備持續優化提升。為給全區中小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和實踐空間,奎文區在各學校教育裝備配足、配好的前提下,注重特色項目配備,加速推進教育現代化。2018年,投資兩千餘萬元,啟動「智慧校園」建設項目,全區各校無線校園網、錄播教室、數位化實驗室、傳統文化體驗空間等創新教育平臺資源實現全覆蓋。2019年,區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六千餘萬元,引進深圳「優必選」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室項目,在全區各中小學建設了56個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室,實現全覆蓋,被省教育廳批覆成為全省首批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區。

奎文區教體局積極創新教育裝備管理使用模式,在充分利用上狠下功夫,突出「共享、協同、引領」理念,實現了教育裝備使用效益的最大化。2018年,創新投資模式,建成以新教育裝備、新教育技術為核心內容的未來教育體驗學校,實現了一校配備全區共享,引領提升了全區創新教育工作。2017年,深入開展「圖書漂流,共享閱讀」活動,探索實施「學生選書、學校買單、圖書漂流、共享閱讀」圖書配備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創設和完善師生閱讀平臺和環境,實現了圖書資源的全面共享。為促進新裝備與教育教學的密切結合,奎文區教體局通過構建多元培訓機制、組建研究團隊、加快課程資源研發等方式,指導學校教師提高裝備應用水平。目前,轄區2所學校被評為市創新教育示範校、9所學校被評為市網際網路+教育示範學校,教體局《圖書漂流,共享閱讀》、《未來學校建設》、德潤國際學校《「全閱讀」圖書管理使用》等教育裝備應用案例在中國教育裝備協會組織的先後三屆全國創新案例評選中均獲得一等獎。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教育局局長:青島海洋教育「從娃娃抓起」推進全學段覆蓋
    青島海洋教育「從娃娃抓起」,覆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終身教育的全學段,對於引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讓有志於海洋事業的孩子打好認識基礎、知識基礎和思維基礎,對他們未來發展成為海洋領域的「精」「專」「高」「新」人才都很有幫助。
  • 四年耕耘K12領域,威盛創造慄構建校園人工智慧教育進化模型
    從人工智慧教育產品研發,到完整系統的課程體系打造,再到現在人工智慧教師培訓及校園實驗室建設,在成長為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領導品牌的過程中,威盛創造慄不斷創新求變,以體驗式、互動性的場景教育為導向,將複雜晦澀的人工智慧知識,以更易懂、更有趣的展現形式教給學生,帶他們打開人工智慧知識的大門,也奠定了威盛創造慄在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領域的獨特地位。
  • 厚植海洋教育 人工智慧教育的「青島優勢」
    全面打造海洋教育示範城特色市。2019年,青島市出臺《關於加快建設海洋教育示範城特色市的實施方案》,提出打造具有較強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的海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海洋特色人才培養高地和國際海洋科教中心城市。山東省教育廳也明確了相關支持政策,將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給予青島政策支持。
  • 砥礪奮進七十載 服務教育謀新篇——新中國70年教育裝備行業發展...
    1987年,第一次全國中小學實驗室及儀器設備工作會議召開,強調「要把加強實驗教學研究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來抓,應當重視實驗室和儀器設備以及教具的開發研究工作」;1988年,國家教委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工作的若干意見》等7個文件。全國各地也紛紛全面加強加快實驗室建設和實驗儀器配備。
  • 2020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十大品牌發布
    新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下,國家對教育事業提出新要求,先後下發系列教育政策性文件,對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做出了全面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明確教育裝備發展要始終符合教育目標、要堅持為育人服務的使命,應用科學技術提升教育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隨著智能時代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 青島推進海洋教育覆蓋基礎教育全學段
    新華社青島11月20日電(記者蕭海川、李紫恆)記者從青島市教育局獲悉,青島將推廣普及海洋基礎教育,形成覆蓋幼兒園到高中的基礎教育全學段海洋教育課程體系。同時探索海洋拔尖人才貫通培養機制,推動普通高中與高校聯合育人、貫通培養。
  • 2020中國人工智慧教育十大事件新鮮出爐
    教育部答覆《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的提案  2020年11月5日,教育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利用5G技術促進教育公平的提案》進行了答覆。  教育部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積極推進智能教育發展,利用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應用構建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育部針對智能教育發展頂層設計、人工智慧教育和人才培養、人工智慧教育師資培訓、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新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試點示範應用、教育信息化助力促進教育公平等六大問題進行了答覆。
  • 從一顆種子的生長,看視覺人工智慧在新疆的校園如何創造智慧教育新...
    訊飛幻境人工智慧實驗室設計圖AI虛擬實驗室,是以人工智慧視覺技術對傳統教學實驗室的一次「升級」改造——通過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實境等技術為核心,將多功能智慧教育應用整合到一間教室裡,讓課本電子化、讓課堂智能化,讓智慧教育設備走進學校、走入課堂,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和學習的系統性融合。
  • 小縣城也能搞人工智慧教育?|教學|中小學|物聯網|機器人_網易訂閱
    ,山東淄博桓臺縣教體局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人工智慧教育與中小學教育深度融合,更好地運用人工智慧改進教學、優化管理,助力教育現代化。制定了《桓臺縣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指導意見》,打造高效網絡教學環境,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實現了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人人通。  目前全縣60處中小學全部通過了淄博市數位化校園建設驗收,數位化校園建設覆蓋率100%。推進物聯網、大數據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應用,開展了跨時空、全縣域的網絡教學。
  • 2017第28屆北京教育裝備展示會暨北京教育裝備論壇
    2017年北京教育裝備展示會暨論壇在原有全面涵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領域基礎上將實現進一步的突破:擬與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中央電教館等單位合作打造教育信息化論壇,為高校和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服務;與全國高校分析測試研究會、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打造高校實驗室和中小學實驗室建設與應用論壇;與中國節能協會校園節能專業委員會合作
  •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應用成果
    經過一年多來的研究和推廣,已經在全國4所學校開展了常態化教學,助力北京市科學中心、北京市教委初中生開放科技實踐活動中的人工智慧教育板塊,取得了寶貴的教學反饋和學生學情數據。  二、主要內容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應用成果」是學堂科創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產品、配套服務所取得的創新成果。
  • 上海市推進中小學創新實驗室建設
    本世紀初,在推進課程改革實踐中,本市部分中小學校基於校本課程實施,自主建設了一批不同於傳統意義的「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內容涉及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地理、音樂、金融等眾多學科和領域,「營造創新教育實踐環境、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這些實驗室的共同出發點。
  • 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教育進化
    當前,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技術正在呈現裂變式的迭代升級,如何讓這些技術更好地賦能教育,正在成為新的應用探索課題。 比如,雖然不同地區引入的信息化技術形態各異,但很多學校管理者和一線老師感覺收效甚微。一方面,這些手段無法為一線教師的「教」徹底減負增效,教學備課、授課、作業批改和家校溝通等工作依舊繁重。
  • 廣東廣州發布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案(2020—2022年)!
    加強5G獨立組網(SA)建設,擴大700MHz頻段廣電5G網絡試驗和建設規模,加快廣電5G核心網華南中心節點建設,推進廣電5G信號全覆蓋,爭取成為廣電5G首批商用城市之一。在政務服務、電網、公安、應急管理、船舶、石化、軌道交通、專業園區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建設5G專網,開展5G專網實驗網建設。提速建設智慧燈杆,到2022年底力爭建成智慧燈杆3.4萬根。
  • 職業教育「雙豐收」 高等教育「雙提升」
    堅持「五育並舉」讓學生全面發展   緊扣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建立起德育課程、學科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和實踐活動課程「四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點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膠州市創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經驗在全國推廣。
  • ...教育AiS課程指南》線上發布會 ——開啟人工智慧啟蒙教育新紀元
    2020年6月8日上午,葡萄教育在葡萄科技總部舉辦了《人工智慧啟蒙教育AiS課程指南》線上發布會。本次發布會採用線上直播方式,首次公布了由葡萄AI&STEAM啟蒙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葡萄AiS啟蒙教育研究院」)在兒童人工智慧啟蒙教育研究方面的初步成果,並發布《人工智慧啟蒙教育AiS課程指南》,為未來中國少年兒童在人工智慧啟蒙教育方面的實踐提供理論基礎。
  • 教育部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
    在創新融合上,實施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實施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作2.0,引導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會同中組部出臺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鼓勵大膽探索,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三是增強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改革發展活力。
  • 蒲公英智庫發布:中小學AI教育,全球趨勢與中國生態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將人工智慧納入了選擇性必修模塊,2018年教育部的《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把人工智慧列為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學科。同年,教育部還發布了《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又一次提出在中小學階段引入人工智慧普及教育。
  • "未來不會編程的人都將成為文盲",AI教育怎麼做?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基礎建設要繼續跟上。「未來,不會編程的人,都將成為文盲。」這個聳動的論斷,有可能將隨著全球人工智慧教育的推進而變成事實。面向未來的教育需要未雨綢繆,因此各國已經紛紛開始布局人工智慧教育:英、美都已經在推進人工智慧教育進入中小學課堂;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也明確指出了要在中小學開展人工智慧教育課程。但如何將抽象的算法,以及複雜的應用場景,直觀地在課堂裡展現出來,變成在中小學教育中就能讓普通學生理解的課程內容,就成為了對教育工作者們的新挑戰。
  • 騰訊教育聯手千億市值企業共同推進「光合計劃」
    加強質量監測評估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以產教融合推進「質量革命」近日,「2019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於北京理工大學召開。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作題為《融合發展 協同攻堅——以產教融合推進「質量革命」》主旨報告,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加快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打好「質量革命」攻堅戰帶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