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現在羅技新近發布的頂級遊戲滑鼠G5的關注度不如前些陣子,人們的熱情也漸漸轉向其他方面。在這個時候再推出一篇關於羅技G5的評測,主要是從拆解的角度讓大家了解這款滑鼠,看看其內部構造及使用的相關技術,也許看完此文後讀者朋友就會了解G5高達450左右的售價不光源於其超強的性能和炫目的外觀,更來自其內部精密而巧妙的構造設計。
長話短說,接下來就開始我們的內部獨家揭密之旅吧……下圖就是將羅技G5徹底拆解後的所有零件,如此的陣勢,相信還沒有哪一款其他品牌的滑鼠能與之相匹敵的。另外,羅技將這眾多的零件巧妙地組合成一體,其精細程度令人稱讚!
上蓋部分:
羅技G5一體化的上蓋加上手工打磨的配色讓人感覺簡約而時尚,但再來看看上蓋內部,就會發現其模具的複雜及精細程度了。上蓋內部這些紋路及凹凸起伏都有其用處的,並非信手捏來。如此複雜的模具設計自然要花費巨大的研發資金,而且還要進行反覆的修改,以期使得所以部件都能夠順暢地組合在一起,拋開科技含量層面不談,精良的工業設計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滑鼠的價值。
一體化上蓋在外觀上與前代的MX系列滑鼠並無分別,同樣使用了多達6顆螺絲與下層進行固定,這在其他滑鼠中是很難見到的。
下圖是滑鼠上的快捷鍵之一——DPI調整按鍵,我們看到「+」和「-」下面分別伸出一根細長的塑料柱,這兩根導柱可以觸動G5電路板上的相應微動開關,以實現調整滑鼠DPI值的功能。另外,快捷按鍵就順著滑鼠頂蓋上細緻的紋路固定於其上,按鍵下按的回饋力除了來自電路板上的微動開關以外,還有一部分源自按鍵向外延伸的細長塑料條。
羅技G5可以隨意調節DPI值,並且滑鼠上的指示燈能夠顯示當前狀態,下圖就是拆解下來的DPI指示燈。指示燈的背面有一排導光柱,羅技G5工作時可以可以將電路板上相應位置的LED燈光傳遞上來,達到顯示滑鼠DPI狀態的目的。
羅技G5頂蓋上預留出了放置指示燈的位置,將指示燈放置其中感覺嚴絲合縫,既不松也不緊,恰到好處,由此也能感受到羅技的嚴謹做工。
我們知道羅技G5在側鍵上並沒有延續MX系列的設計,只是提供了一個後退按鍵。按鍵固定於頂蓋的側面,其所採用的塑料材質柔軟且富有韌度,可以提供點擊時柔和的彈力。將滑鼠安裝妥當後,側鍵上的觸點剛好對準電路板上側鍵的微動開關。
電路部分一:
好馬配好鞍,羅技G5除了良好的外形及精密的內部構造以外,同樣需要強大的性能,所以接下來筆者就帶著讀者朋友一起來關注一下這款滑鼠的電路部分,G5的遊戲性能及一切快鍵功能都是由電路部分來提供幕後支持的。整體來看,雖然羅技G5採用了四向滾輪技術、眾多的快捷鍵以及雷射光頭,但電路板部分卻設計得比較小巧,集成度頗高。這主要是因為滑鼠後部還要預留出安放配重塊的位置來。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羅技G5的電路板分為前後兩塊,前面這塊電路板上集成了四向滾輪及8個按鍵的微動開關。我們看到除了滑鼠左右按鍵及側鍵的微動以外,在滑鼠滾輪的四周還分布有5個扁平的微動開關,前面兩個用來調整DPI值,而後面一排三個中,兩邊的綠色微動負責四向滾輪左右撥動,中間的則用於下按滾輪。
在主要按鍵的微動開關使用上,羅技G5秉承了以往的傳統,左右按鍵一如既往地配備了OMRON的微動開關,其點擊手感游離於柔和與清脆之間。羅技G5唯一的側鍵使用了ZIP的微動開關。
羅技G5應用了四向滾輪技術,這項技術在MX系列前代產品中,也只有MX1000擁有。我們可以看到四向滾輪在構造方面就與普通的滾輪有所區別,滾輪外面還套有一個支架,支架前端固定於電路板上,支架主體與固定處之間通過一個軸來連接,所以雖然支架被固定,但滾輪依舊可以左右撥動。在支架的後端有一個彈簧,可以提供滾輪左右撥動或下按的適度彈力。
G5的滾輪的工作方式秉承了羅技一貫的光柵式,滾輪兩邊的發光及接收裝置透過細密而均勻分布的柵格,以期體現滾輪最細微的撥動。羅技以往的滑鼠,不管是否應用了四向滾輪技術,撥動滾輪時的段落感都是由一根細小的鐵絲來提供的。而到了G5時代,滾輪段落感的提供改為了另一種方式。仔細觀察下圖,我們看到在滾輪內側還鑲嵌有一個軸承,嵌到滾輪裡面後軸承的外測並不會與滾輪裡側凹凸起伏的表面直接接觸,同時軸承邊緣有一個小孔,裡面置有彈簧,一個直徑大於小孔的滾珠會被夾在軸承與滾輪之間,這樣撥動滾輪時,固定於滾輪支架上的軸承以及滾珠保持不動,同時滾輪內側設計有細密的凹凸紋路,段落感也就自然產生了。
電路部分二:
光學引擎絕對是一款滑鼠的靈魂,直接決定這款滑鼠的性能。羅技G5使用了安捷倫S6006光學引擎,這是一款專門針對於雷射滑鼠而開發的光學器件。最高支持2000DPI的解析度,提供6.4百萬像素/秒的圖像處理能力。對於這個性能參數該如何理解呢?由於羅技G5採用了安捷倫新型光學感應器具有30×30陣列的解析度,那麼由「7100×30×=6.39百萬像素/秒」即可得出這款滑鼠的刷新頻率為7100次/秒,高出上代MX產品的6400次/秒。
下面就是固定於光學引擎旁邊的雷射光頭了,羅技G5的雷射光源級別比較低,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雷射光頭的引入可以帶來更為廣泛的介面適應能力及遊戲性能。
羅技G5的光學透鏡組件,雷射頭髮射出的光線透過組件達到桌面,雷射在桌面上發生鏡面反射以後,垂直向上的部分會被透鏡組件吸收並傳輸至光學引擎的CMOS矩陣,然後光學引擎會對收集回來的光信號進行處理,並且運算得到滑鼠移動的信息。
我們知道羅技G5可以在工作時可以顯示滑鼠當前的DPI設定狀態,這是因為在電路部分有可發光的LED燈,我們看到4枚LED發光二極體被單獨置於一塊小電路板上,小電路板再通過柔性電纜連接於主電路板。
熟悉滑鼠內部結構的讀者應該清楚,滑鼠內部大致有兩枚晶片,一枚是光學引擎,另一個就是控制晶片了。控制晶片用於協調滑鼠內部各種信號的時鐘,經過同步後通過USB埠再發送至電腦,另外,羅技G5上的可編程快捷鍵也需要控制晶片的支持。由於羅技G5的兩塊電路板焊接在一起,所以其中控制晶片(劃紅圈的位置)的具體信息我們就不便看到了。
配重裝置:
羅技G5相比MX系列來說,除了雷射光頭及滑鼠性能有所改變以外,很重要一點就是其增加了可調重量的配重塊,用以適應不同用戶對於滑鼠重量的需求。前面我們也說過,羅技G5的電路部分之所以面積比較小,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滑鼠內部要預留出配重塊的空間。
配重塊支架體積大小適中,其底部有一個支架型的按鈕,安裝完畢後,下按滑鼠底部的按鈕,支架式的按鈕就會觸發配重塊支架上的機關,這樣配重塊就會被順利取下。
最後總結:
上面一番長篇大論不知讀者朋友看後做何感想?拆解,我們另闢蹊徑從新的視角來了解羅技G5的一些情況,其內部設計的巧妙構思、零件的複雜精細程度以及很高的集成度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款滑鼠,也許大家對於這款滑鼠450左右的售價感覺不是很理解,除了性能強勁以外,也許從其內部拆解的情況中會找到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