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7日訊(記者沈慧)由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國家信息中心、求是《小康》雜誌社聯合主辦的2018第十三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日前在京舉辦,論壇期間,2018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傑出貢獻人物揭曉。他們分別是,中國探月工程團隊,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著名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王宏甲,著名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復旦大學教授杜曉帆,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 巖博村黨委書記餘留芬,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伊川縣城關街道辦事處南府店村社區黨委書記張龍安、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棋盤山學區中心校莫裡莫幼兒園教師李廣,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院長、金訶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艾措千,中國證監會辦公廳扶貧辦副主任楊志海。
此次論壇以「高質量發展與決勝全面小康」為主題,共話以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小康的正確路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一新的發展理念。同時這個小康還應該是一個高質量的小康,是全面發展的小康,而且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國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曉波說,推動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小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加快信息化建設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路徑。
「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求是《小康》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表示。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袁文先說,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同時也是扶貧開發、擺脫貧困的40年。40年來,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減貧之路,也創造了實實在在的中國經驗、中國模式。40年來,不僅已經有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而且生活水平也向著全面小康的目標越來越接近。但是,就目前脫貧攻堅的任務和形勢來看,仍然非常艱巨。
「郡縣治,天下安。」論壇期間,求是《小康》雜誌社攜手國家信息中心、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等權威機構及企業,特別推出了新時代全面小康五個「百縣工程」啟動及「CREAT城市創新指數」發布儀式,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聚焦縣域發展,深度觀察社會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為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是促進高質量發展、應對複雜形勢的重要舉措。論壇期間,求是《小康》雜誌社還聯合國家信息中心發起「百縣產業聯盟」工程,旨在為縣域產業發展提供智囊支持、為縣域招商引資提供對接渠道等服務。此外,由求是《小康》雜誌社聯合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發布的「CREAT」城市創新指數百強市(地級市),旨在持續性地關注創新能力突出的地級市,總結其發展規律,為其他地級市發展提供借鑑,促進全國地級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論壇當天,來自學術界、經濟界、各級政府部門、企業界及文化科技界等各界精英將匯聚一堂,共同見證了「2018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傑出貢獻人物」「2018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特別貢獻城市」「2018年度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2018年度中國十佳營商環境示範城市」「2018年度中國十佳營商環境示範縣市」「2018年度中國十佳幸福縣市」「2018年度中國十大民生決策」「2018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社會公益特別獎」「2018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特別貢獻企業」「2018年度中國精準扶貧突出貢獻單位」「2018年度中國精準扶貧突出貢獻個人」「2018年度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2018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等獎項的揭曉。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