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模光纖偏振模色散PMD測試

2020-11-28 千家智客

  摘要:研究PMD產生的原因、機理和影響,研究光纖PMD測量、控制和補償方法,研究PMD對光纜和光纜鏈路的影響,對保障光纖通信系統的性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著重對單模光纖PMD測試技術和不穩定因素進行論述。

  關鍵詞:PMD、幹涉法、色散

  一、引入

  近幾年,電信市場發展迅速,住宅用戶和商業用戶數量都大幅增長,網絡業務量也呈指數般上升。據信息產業部最新公布數據表明:截止2004年5月底,中國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904億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3.006億戶,網際網路撥號用戶5359.9萬戶,網際網路專線用戶6.7萬戶,寬帶接入用戶1659.7萬戶。巨大的用戶群帶來海量的通信流量,而如此大的流量需求,對現有光網絡系統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也推動了光網絡建設,光纖通信系統向大容量、高速率、長距離方向發展,使得原本對低速系統而言可以忽略不計的非線性效應和偏振模色散(PMD)等光纖性能缺陷成為限制系統容量升級和傳輸距離的主要因素,人們越來越重視非線性效應和偏振模色散(PMD)的影響。

  二、單模光纖的偏振模色散產生機理

  隨著單模光纖在測試中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集成光學、光纖放大器以及超高帶寬的非零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即ITU-T G655光纖的廣泛應用,光纖衰減和色散特性已不是制約長距離傳輸的主要因素,偏振模色散特性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偏振是與光的振動方向有關的光性能,我們知道光在單模光纖中只有基模HE11傳輸,由於HE11模由相互垂直的兩個極化模HE11x和HE11y簡併構成,在傳輸過程中極化模的軸向傳播常數βx和βy往往不等,從而造成光脈衝在輸出端展寬現象。如下圖所示:

 


圖1:PMD極化模傳輸圖


  因此兩極化模經過光纖傳輸後到達時間就會不一致,這個時間差稱為偏振模色散PMD(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的度量單位為匹秒(ps)。

  光纖是各向異性的晶體,光一束光入射到光纖中被分解為兩束折射光。這種現象就是光的雙折射,如果光纖為理想的情況,是指其橫截面無畸變,為完整的真正圓,並且纖芯內無應力存在,光纖本身無彎曲現象,這時雙折射的兩束光在光纖軸向傳輸的折射率是不變的,跟各向同性晶體完全一樣,這時PMD=0。但實際應用中的光纖並非理想情況,由於各種原因使HE11兩個偏振模不能完全簡併,產生偏振不穩定狀態。

  造成單模光纖中光的偏振態不穩定的原因,有光纖本身的內部因素,也有光纖的外部因素。

  2.1 內部因素

  PMD即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由於光纖在製造過程中存在著芯不圓度,應力分布不均勻,承受側壓,光纖的彎曲和鈕轉等,這些因素將造成光纖的雙折射。光在單模光纖中傳輸,兩個相互正交的線性偏振模式之間會形成傳輸群速度差,產生偏振模色散。同時,由於光纖中的兩個主偏振模之間要發生能量交換,即產生模式偶合。在光纖較長時,由於偏振模隨機模偶合對溫度、環境條件、光源波長的輕微波動等都很敏感,故模式偶合具有一定隨機性,這決定了PMD是個統計量。但PMD的統計測量的分布表明,其均值與光纖的雙折射有關,降低光纖的PMD極其對環境的敏感性,關鍵在於降低光纖的雙折射。

  2.2 外部因素

  單模光纖受外界因素影響引起光的偏振態不穩定,是用外部雙折射表示的。由於外部因素很多,外部雙折射的表達式也不能完全統一。外部因素引起光纖雙折射特性變化的原因,在於外部因素造成光纖新的各向異性。例如光纖在成纜或施工的過程中可能受到彎曲、扭絞、振動和受壓等機械力作用,這些外力的隨機性可能使光纖產生隨機雙折射。另外,光纖有可能在強電場和強磁場以及溫度變化的環境下工作。光纖在外部機械力作用下,會產生光彈性效應;在外磁場的作用下,會產生法拉第效應;在外電場的作用下,會產生克爾效應。所有這些效應的總結果,都會使光纖產生新的各向異性,導致外部雙折射的產生。

  對於如上兩種因素都可能使單模光纖產生雙折射現象,但由於外部因素的隨機性和不可避免性,所以在實際應用中人們非常重視對內部因素的控制儘量減小光纖雙摺現象。

  三、PMD對光通訊系統的影響

  當技術上逐步解決了損耗和色度色散的問題後,在通信系統傳輸速率越來越高,無中繼的距離越來越長的情況下,PMD的影響成了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在數字系統中PMD引起脈衝展寬,對高速系統容易產生誤碼,限制了光纖波長帶寬使用和光信號的傳輸距離;在CATV等模擬系統則引起信號失真。下表1列出受PMD限制的數字傳輸系統傳輸速率與傳輸距離的關係:

  從表1可以看出,PMD對於低速率的光纖通信系統影響不大。對於2.5Gbit/s傳輸系統,當PMDC為0.5ps/√km時,可傳輸6400公裡,當PMDC值為1ps/√km時,可傳輸1600公裡;但對於高速(10Gbit/s)系統,傳輸距離就大幅縮短,分別只能傳輸100公裡和400公裡;對於超高速(40Gbit/s)系統,PMD已嚴重製約了系統的使用:在PMDC為1.0ps/√km時,傳輸的距離只有6km,在PMDC為0.5ps/√km時,傳輸的距離只有25km,在PMDC為0.2ps/√km時,傳輸的距離125km。由此可見,PMD成為影響高速系統傳輸距離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為保障10Gbit/s高速系統及40Gbit/s超高速系統的正常使用,至少應保證PMDC小於等於0.2ps/√km。

  因此,在新建光纜線路、開通長距離系統、在現有光纜線路升級系統等情況時,必須測量PMD值。網絡規劃者在設計鏈路時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現場實地測量光纜鏈路的PMD值,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PMD的影響,預留足夠的PMD富餘度。

  四、PMD測量方法

  隨著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光纖偏振模色散的研究工作越來越深入,究其原因是光纖的偏振模色散對超高速光纖數字系統的傳輸性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目前廣大光纖、光纜生產廠家和電信用戶都對光纖PMD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參照ITU-T制定了相應的企業標準,納入了光纖性能指標的控制範圍。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 G650(2000)和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IEC61941(1999)中介紹了單模光纖偏振模色散的定義和測量方法,規定了PMD的基準測試方法即斯託克斯參數測定法,還有替代測試方法即偏振態法與幹涉法。

  4.1、託克斯參數測定法

  斯託克斯參數測定法是測量單模光纖PMD值的基準試驗方法,它的測試原理是在一波長範圍內以一定的波長間隔測量出輸出偏振態隨波長的變化,通過瓊斯矩陣本徵分析和計算,得到PMD的係數值。

  斯託克斯參數測定法多用於實驗室測試,其測量試驗設備及裝置如圖2所示。

  4.2、偏振態法

  偏振態法是測量單模光纖PMD的第1替代試驗方法,其測量原理是:對於固定的輸入偏振態,當注入光波長(頻率)變化時,在斯託克斯參數空間裡邦加球上被測光纖輸出偏振態(SOP)也會發生演變,它們環繞與主偏振態(PSP)方向重合的軸旋轉,旋轉速度取決於PMD時延:時延越大,旋轉越快。通過測量相應角頻率變化⊿ω和邦加球上代表偏振態(SOP)點的旋轉角度⊿θ,就可以計算出PMD時延δτ=|⊿θ/⊿ω|。

  偏振態法直接給出了被測試樣PSP間差分群時延(DGD)與波長或時間的函數關係,通過在時間或波長範圍內取平均值得到PMD。

  4.3、幹涉法

  由於幹涉法測量速度快,目前市面上很多儀器生產廠家都以幹涉法為測試原理生產測試設備,它們共同點就是設備體積小,動態範圍寬,重複性較好,很適合在現場使用。由於幹涉法與偏振模耦合無關,適用於單盤短光纖和長光纖。

  幹涉法就是介紹一種測量單模光纖和光纜的平均偏振模色散的方法。其測試原理為:當光纖一端用寬帶光源照明時,在輸出端測量電磁場的自相關函數或互相關函數,從而確定PMD。在自相關型幹涉儀表中,幹涉圖具有一個相應於光源自相關的中心相干峰。測量值代表了在測量波長範圍內的平均值。在1310nm或1550nm窗口不同儀器都有一定的波長範圍。

  下面介紹的是光纖參考通道Michelsom幹涉儀,也是大多儀器廠家使用的一種方法,實驗裝置如圖4所示:

  五、單模光纖PMD不穩定因素

  5.1、內部因素

  單模光纖纖芯的橢圓度可能產生波導雙折射,光纖組成材料的膨脹係數不一致可能產生應力雙折射。隨著芯層不圓度增大,單模光纖PMD有增大的趨勢,這和光纖PMD產生的內部因素較為吻合。但同時也發現並不是芯層不圓度大對應光纖PMD就大,說明生產光纖PMD另一個因素的存在即應力雙折射,由於光纖不同組成材料熱膨脹係數不一致而使光纖芯層存在不對稱橫向應力,從而使光纖芯層產生雙折射現象。所以作為光纖生產廠家應從光纖芯層不圓度和光纖內部殘餘應力著手控制光纖的PMD。

  5.2、光纖外部因素與光纖PMD關係

  由於光纖PMD是由光纖芯層晶體對光纖產生雙折射引起,在光纖光纜應用中可能對光纖芯層的雙折射率改變是複雜的,目前國內很多文獻對光纖外部因素包括機械、電磁和溫度等對光纖PMD可能產生影響進行了論述。實驗表明,光纖在小半徑彎曲和扭曲狀態下,光纖PMD有一定的變化。單模光纖PMD主要由光纖本身決定,即內部因素非常重要。

  六、結論

  隨著光纖數字通信系統傳輸速率不斷提高和傳輸距離不斷增長,PMD成為限制高速數字通信的關鍵因素,我們必須組織有效測量,以了解光纜鏈路實際PMD狀況,為通信系統設計提供依據。

  然而,PMD的隨機及統計特性決定了PMD測量和控制難度很大。只有通過制定有效的測控方案,從廠驗、單盤測試和光纜接續後鏈路PMD工程測試等環節分步測量控制,通過有效的問題光纜定位、處理方法,才能保證光纖網絡系統的PMD指標,滿足高速光纖通信系統的要求。

相關焦點

  • 單模光纖、單模光纜、多模光纖、多模光纜,你分得清嗎?
    因此,其模間色散很小,適用於遠程通訊,但還存在著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這樣單模光纖對光源的譜寬和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即譜寬要窄,穩定性要好。後來又發現在1.31μm波長處,單模光纖的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一為正、一為負,大小也正好相等。
  • 一分鐘了解光纖、單模光纖、多模光纖
    光纖色散分為材料色散,波導色散和模式色散。前兩種色散由於信號不是單一頻率所引起,後一種色散由於信號不是單一模式所引起。信號不是單一模式會引起模式色散。單模光纖只傳單一基模,所以只有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沒有模式色散。而多模光纖則存在模間色散。光纖的色散不僅影響光纖的傳輸容量,也限制了光纖通信系統的中繼距離。
  • 深入探討單模光纖與多模光纖的區別
    單模與多模的概念是按傳播模式將光纖分類──多模光纖與單模光纖傳播模式概念。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頻率極高(3×1014Hz)的電磁波,當它在光纖中傳播時,根據波動光學、電磁場以及麥克斯韋式方程組求解等理論發現: 當光纖纖芯的幾何尺寸遠大於光波波長時,光在光纖中會以幾十種乃至幾百種傳播模式進行傳播,如TMmn模、TEmn模、HEmn模等等(其中m、n=0、1、2、3、……)。其中HE11模被稱為基模,其餘的皆稱為高次模。
  • 如何選擇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
    1、光纖分類  光纖按光在其中的傳輸模式可分為單模和多模。多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50或62.5μm,包層外徑125μm,表示為50/125μm或62.5/125μm。單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8.3μm,包層外徑125μm,表示為8.3/125μm。
  • 單模光纖與多模光纖的選擇方法
    什麼是單模與多模光纖?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單模與多模的概念是按傳播模式將光纖分類──多模光纖與單模光纖傳播模式概念。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頻率極高(3×1014Hz)的電磁波,當它在光纖中傳播時,根據波動光學、電磁場以及麥克斯韋式方程組求解等理論發現:當光纖纖芯的幾何尺寸遠大於光波波長時,光在光纖中會以幾十種乃至幾百種傳播模式進行傳播,如TMmn模、TEmn模、HEmn模等等(其中m、n=0、1、2、3、……)。
  • 如何區分單模、多模光纖?
    反正小電工是每天跟打雞血似得,工作老有勁兒了,吃一頓飯頂過去五頓。您是不是也跟小電工一樣呢?好的,言歸正傳,本期為大家介紹單模光纖及多模光纖的區別。按光在光纖中傳輸的模式可將光纖分為多模、單模光纖。按光在光纖中的傳輸模式可將光纖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
  • 單模與多模光纖的區別
    在頭3000英尺的距離下,多模光纖可能損失其LED光信號強度的50%,而單模在同樣距離下只損失其雷射信號的6.25%。在應用中,選擇多模還是單模的最常見決定因素是距離。如果只有兒英裡,首選多模,因為LED發射/接收機比單模需要的雷射便宜得多。如果距離大於5英裡,單模光纖最佳。
  • 單模光纖系統
    1、單模光纖通信系統組成   單模光纖通信有許多獨特的優點,如衰減比多模光纖低得多,帶寬寬得多,可以在更長的距離傳輸更多的信息。光路從光源驅動電路控制的光源、光纖、光活動連接器、光電檢測器、到光接收機。
  • 光纖收發器單模和多模的區別
    ,包層外直徑125μm,單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8.3μm,包層外直徑125μm。80年代起,傾向於多用單模光纖,而且先用長波長1.31μm。2、多模光纖多模光纖(Multi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較粗(50或62.5μm),可傳多種模式的光。但其模間色散較大,這就限制了傳輸數位訊號的頻率,而且隨距離的增加會更加嚴重。例如:600MB/KM的光纖在2KM時則只有300MB的帶寬了。
  • 光纜幹線全面的驗收測試方法說明
    光纖色散的測試  2.1 光纖色散的分類  色散是光纖傳輸的一個重要參數,色散會引起光脈衝在傳輸中展寬,從而使眼圖信號變差,系統誤碼增加,從而嚴重影響系統性能。因此,降低光纖的色散,對增加通信容量,延長通信距離,提供光纖通信質量至關重要。
  • 單模VS多模,誰才是光纖老大?
    它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纖芯需要更薄,最好是工作波長的3或4倍;因此,單模光在外觀上比多模光纖薄得多。因為單模光纖只傳輸一種模式,所以沒有模式色散。2️⃣ 多模光纖可以傳輸多模信號。因為有多種傳輸模式,所以存在大的模式間色散,並且可以傳輸的信息容量小。
  • 商務部公布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調查終裁決定
    關於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調查終裁的公告2011年第17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商務部(以下稱調查機關)於2010年4月22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以下稱被調查產品
  • 商務部公告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期終覆審裁定
    商務部新聞辦公室文章類型:原創  內容分類:新聞  商務部於2005年1月1日發布2004年第96號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實施最終反傾銷措施  2009年12月31日,應國內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產業申請,商務部公告決定對原產於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覆審調查。  商務部經調查認為,如果終止原反傾銷措施,原產於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對中國的傾銷可能繼續發生,對中國國內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產業造成的損害可能再度發生。
  • 如何選用單模光纖與多模光纖
    這種現象叫做光纖的模式色散(又叫模間色散)。模式色散會使多模光纖的帶寬變窄,降低了其傳輸容量,因此多模光纖僅適用於較小容量的光纖通信。總之多模光纖芯徑大(62.5mm或50mm),允許上百個模式傳輸,色散大,工作波長在850nm。
  • 商務部對美國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徵收反傾銷稅
    商務部對美國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徵收反傾銷稅 2018-07-10金碩 攝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今日發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傾銷及傾銷幅度期間覆審裁定的公告。公告指出,商務部裁定,在本次覆審調查期內,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存在傾銷。自2018年7月11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時,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繳納相應的反傾銷稅。
  • 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有哪些區別呢?
    光纖是兩端傳輸光最常用的一種手段,並廣泛地應用於光纖通信中。光纖有著比有線電纜更長的傳輸距離和更高的帶寬。 光纖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單模光纖,一種是多模光纖。那麼這兩種光纖有什麼區別呢?如何區分呢?
  • 商務部:對原產美國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徵收反傾銷稅
    來源:金融界網站商務部:自2018年7月1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徵收最高78.2%反傾銷稅。以下為全文:商務部公告2018年第53號 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傾銷及傾銷幅度期間覆審裁定的公告【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文號】公告2018年第53號【發布日期】2018-7-102011年4月21日,商務部發布年度第17號公告,決定自2011年4月22日起,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徵收反傾銷稅
  • 商務部:原產於美國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存在傾銷
    商務部10日發布公告稱,2017年8月22日,應國內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產業申請,商務部發布年度第4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傾銷及傾銷幅度期間覆審。商務部裁定,在本次覆審調查期內,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存在傾銷。
  • 光纖光纜基本知識45條
    14.OTDR能否測量不同類型的光纖?  答:如果使用單模OTDR模塊對多模光纖進行測量,或使用一個多模OTDR模塊對諸如芯徑為62.5mm的單模光纖進行測量,光纖長度的測量結果不會受到影響,但諸如光纖損耗、光接頭損耗、回波損耗的結果是不正確的。
  • ...關於對原產於日本和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所適用的反...
    2009年5月26日,商務部發布2009年第36號公告,決定由LS電線株式會社(LS Cable Ltd)繼承LG電線株式會社(LG Cable Ltd)在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措施中所適用的7%的反傾銷稅率;以LG電線株式會社名稱向中國出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產品,適用該反傾銷措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