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龍

2021-01-20 恐龍世界

地震龍(屬名:"Seismosaurus")意為「使大地震動的蜥蜴」,是較大的植食性恐龍之一,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尾巴比脖子略長,小腦袋,有一個腳趾長著爪子,地震龍起初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屬,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地震龍可能是梁龍屬的一個大型種,D. hallorum,更有研究提出它們是長梁龍的一個標本。如同其他梁龍,地震龍生存於啟莫裡階到提通階,約1億5400萬年前到1億4400萬年前。地震龍是以部分骨骸來命名,這些骨骸是在1979年在新墨西哥州發現,包含了脊椎、骨盆、以及肋骨。原本被假設是胃石的石頭,似乎是經過河流衝積的卵石。地震龍是在1991年正式敘述、命名,屬於梁龍科。如同其他梁龍科恐龍,地震龍的鼻孔位於口鼻部前端,但頭顱骨上的鼻管孔位於頭部頂部;而地震龍的前肢稍短於後肢。


中文學名:哈氏梁龍

拉丁學名:D. hallorum

別    稱:地震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    綱:雙孔亞綱

目:蜥臀目

亞    目:蜥腳形亞目

科:梁龍科

屬:梁龍屬

種:哈氏梁龍

恐龍體長:32~36米

恐龍體重:31~40噸

出現年代:1億5千6百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

繁盛時代:1億4千5百萬年前

生存地點:美國新墨西哥

生存年代:晚侏羅紀

類:蜥腳類

食    物:植物


侏羅紀

時代

侏羅紀(距今約2.08億年~距今1.44億年,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屬於中生代中期。中生代第二個紀。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侏羅系,位於三疊系之下、白堊系之上。超級陸塊盤古大陸此時真正開始分裂。大陸地殼上的縫生成了大西洋。非洲開始從南美洲裂開,而印度則準備移向亞洲。生物發展史上出現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龍成為陸地的統治者,翼龍類和鳥類出現,哺乳動物開始發展等等。陸生的裸子植物發展到極盛期。淡水無脊椎動物的雙殼類、腹足類、葉肢介、介形蟲及昆蟲迅速發展。海生的菊石、雙殼類、箭石仍為重要成員,六射珊瑚從三疊紀到侏羅紀的變化很小。棘皮動物的海膽自侏羅紀開始佔據了重要地位。



侏羅紀時爬行動物迅速發展。槽齒類絕滅,海生的幻龍類也絕滅了。恐龍的進化類型——鳥臀類的四個主要類型中有兩個繁盛於侏羅紀,飛行的爬行動物第一次滑翔於天空之中。鳥類首次出現,這是動物生命史上的重要變革之一。恐龍的另一類型——蜥臀類在侏羅紀有兩類最為繁盛:一類是食肉的恐龍,另一類是笨重的植食恐龍。海生的爬行類中主要是魚龍及蛇頸龍,它們成為海洋環境中不可忽視的成員。三疊紀晚期出現的一部分最原始的哺乳動物在侏羅紀晚期已瀕於絕滅。早侏羅世新產生了哺乳動物的另一些早期類型——多瘤齒獸類,它被認為是植食的類型,至新生代早期絕滅。而中侏羅世出現的古獸類一般被認為是有袋類和有胎盤哺乳動物的祖先。軟骨硬鱗魚類在侏羅紀已開始衰退,被全骨魚代替。發現於三疊紀的最早的真骨魚類到了侏羅紀晚期才有了較大發展,數量增多,但種類較少。



侏羅紀的菊石更為進化,主要表現在縫合線的複雜化上,殼飾和殼形也日趨多樣化,可能是菊石為適應不同海洋環境及多種生活方式所致。侏羅紀的海相雙殼類很豐富,非海相雙殼類也迅速發展起來,它們在陸相地層的劃分與對比上起了重要作用。侏羅紀是裸子植物的極盛期。


體態特徵

地震龍(seismosaurus)的含義是「地震的蜥蜴」。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的,時代為侏羅紀紀晚期。已經發現的身體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後肢。初看起來它很像梁龍,但地震龍具有更長的尾巴和粗壯的骨盆。據初步估計,它的長度至少有50米。不過已縮水至29-42米長,22噸重。地震龍長著長脖子,小腦袋,以及一條細長的尾巴。鼻孔長在頭頂上。它的頭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圓形牙齒,後部沒有牙齒。地震龍的前腿比後腿短些。每隻腳有5個腳趾,其中的一個腳趾長著爪子。地震龍用四隻腳走路,走得很慢。它們成群生活。地震龍是植食動物,吃東西時,地震龍將樹葉整個咽下去,一口也不嚼。地震龍是較大的恐龍之一,但部分科學家認為已發現的地震龍化石屬於一隻長得過大的梁龍。



最新研究

地震龍是真的存在沒錯,只是科學家現在認為它其實是梁龍科最大的一個新種。過去曾以為這種恐龍的體長可以超過52米,那麼它就是世界上最長的恐龍了。但後來科學家發現,地震龍臀部附近的一塊骨頭放錯了,放的地方太靠近尾巴了。如果把骨頭放回正確位置,地震龍就只能算是一種頗大型的梁龍而已。儘管地震龍沒有之前想像的那麼大,但它可能還是最長的恐龍之一。



習性

地震龍曾被認為體長超過50米,體重超過150噸,有的人認為它是一種大的梁龍,已縮水至29-42米長,40噸重。地震龍屬於植食性恐龍。生存在1億4500萬-1億56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震龍是有史以來陸地上最長的動物之一,儘管地震龍的相關數據已經嚴重縮水,但它仍比迷惑龍、腕龍都要長,但是由於頭尾很長,身體很短,因此體重並不重,地震龍脖子雖長,但由於頸骨數量少且韌,因此地震龍的脖子並不能像蛇頸龍一般自由彎曲。腕龍、迷惑龍、地震龍的鼻孔都是長在頭頂上的。脖子最長的恐龍是巨酋龍,尾巴最長的恐龍一定就是地震龍了。



地震龍曾被認為有39-52米長,因此當時被認為是恐龍世界中的體長冠軍,除了雙腔龍(58-62米)。由於背部骨骼較重,使得它的身軀龐大,有150噸重,體重是恐龍時代的冠軍。不過已縮水至29-42米長,42噸重。它的牙齒只長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細小,這樣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長尾巴可以幫助它抵禦敵害,也可以趕走所到之處的其他小動物。可以想像得出,地震龍在吃食的時候,尾巴在不斷抽打的情形。地震龍是個巨大的恐龍,儘管體型巨大,地震龍的腦袋卻是纖細小巧。它的鼻孔長在頭頂上。嘴的前部長著扁平的牙齒,嘴的側面和後部則沒有牙齒。它的前腿比後腿短,每隻腳上有五個腳趾,其中的一個腳趾長著爪子。地震龍成群活動,它們走路非常的慢。地震龍不做窩,它們一邊走路一邊生小恐龍,因此恐龍蛋形成一條長長的線。它們不照顧自己的孩子。地震龍的腦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聰明。地震龍是植食動物。吃東西時,它不咀嚼,而是將樹葉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龍會捕食地震龍.如果讓20位10歲左右的小朋友頭腳相接的躺在地上,他們組成的長度基本上同地震龍的體長差不多。


地震龍的脖子又細又長,尾巴像鞭子,四條腿像柱子一般。地震龍的後腿比前肢稍長,所以它的臀部高於前肩。從其纖細、小巧的腦袋到其巨大無比的尾巴頂稍,地震龍的身體被一串相互連接的中軸骨骼支撐著,我們稱其為脊椎骨。它的脖子是由15塊脊椎骨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塊,而細長的尾巴內竟有大約70塊!儘管地震龍身體龐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將自己從地面上支撐起來。地震龍能用它強有力的尾巴來鞭打敵人,迫使進攻者後退;或者用後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體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來自衛。地震龍前肢內側腳趾上有一個巨大而彎曲的爪,那可是它鋒利的自衛武器。就像人類的鞋後跟一樣,地震龍的腳下大概也生有能將其腳趾墊起來的腳掌墊。有了它,地震龍在行走時就不會因為支持沉重的身體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分類

在2004年美國質協會的年度會議上,地震龍被重新歸類於梁龍屬,並改名為Diplodocus hallorum 翻譯(梁龍hallorum)。許多作者認為許多地震龍的明顯特徵其實是病變,也可能是脊椎錯置的結果。這個論點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中更發展為,地震龍不僅是梁龍的一種D. hallorum,更可能與長梁龍(D. longus)是同一種恐龍。他們認為地震龍最獨特的特徵,坐骨末端的鉤狀突起,其實是靠附在坐骨旁的椎弓。若沒有這個椎弓,這個坐骨的輪廓將非常正常。


VS梁龍

地震龍按照梁龍的標準體長超29-33米來算,體重42噸。屬於植食性恐龍。生存在1億4500萬-1億56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梁龍體長27米,但是由於頭尾很長,身體很短,因此體重並不重,體重約19噸。迷惑龍體長21米,身高10米,體重45噸。腕龍體長23米,高12米,體重50-80噸。



梁龍 恐龍名稱:梁龍(大陸)雙棘龍(港臺)拉丁文名:diplodocus 恐龍體長:27米 恐龍體重:19噸 恐龍食物:草食 生存年代:1億4500萬-1億5500萬年前,晚侏羅紀 生存地點:美國的科羅拉多州,蒙大拿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辨認要決:尾巴特別長恐龍種類:蜥臀目·蜥腳類


相關資料

梁龍科

關鍵字:蜥腳形亞目梁龍

梁龍科(Diplodocidae),也可稱作梁龍類,是蜥臀類的恐龍,梁龍、迷惑龍都是屬於梁龍類的恐龍,梁龍類中包括了最長的恐龍,易碎雙腔龍更是長達60米。



梁龍類的恐龍有著長長的脖頸,和一條尖長的尾,骨骼的形狀使它們的體重較其他蜥腳類的恐龍輕,後腿較前腿長,使它們的體型微微向前傾,梁龍類的頭型較其他蜥臀類恐龍長,鼻孔位於雙眼附近,短棒狀的牙齒,植食性。經電腦模擬可知,梁龍類可輕易地揮動它們的長尾,產生約200分貝的巨響,也許它們是利用這種方式來嚇退攻擊它們的掠食性動物,有些梁龍類化石的尾端骨頭有碎裂的情形,支持這項推測。1877年迷惑龍的化石首次被發現,唯缺少頭骨的部分。完整的迷惑龍化石於1975年被挖掘出來。





新朋友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恐龍世界」

老朋友請推薦給自己的朋友,支持恐龍世界


相關焦點

  • 地震龍為什麼又被稱之為哈氏梁龍?
    地震龍名稱
  • 盤點體型最大"巨無霸"恐龍 地震龍重100噸(圖)
    原標題:盤點體型最大"巨無霸"恐龍 地震龍重100噸(圖)   盤點體型最大"巨無霸"恐龍地震龍重100噸(圖)   來源:新民網查看評論  地震龍是恐龍中超大恐龍的代表龍
  • 貴州大山深處傳出「龍叫」?地震前兆?真相來了!
    貴州大山深處傳出「龍叫」?地震前兆?真相來了! 2020-07-03 09:01:46  來源:@燃新聞      近日,貴州畢節威寧縣秀水鎮山體發生異響引發網友關注,有流傳視頻稱山谷中傳出「龍叫」。
  • 貴州龍叫事件,是真是假?
    「貴州威寧秀水堅強村龍叫」事件在網上不斷傳播。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甚廣。視頻一大群人站在山上,許多人舉起手機拍照。視頻中的「龍叫」不少西瓜視頻的網友表示像老虎叫,聲音渾厚。 叨叨發現當地不急於闢謠,模稜兩可,等待事情發酵。
  • 比汶川大地震恐怖百倍的地震,人類罕見,海水消失,9座火山噴發
    地球每年要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平均一天有上萬次,但因為大部分地震震級太小,我們還沒感受到,地震就消失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器——地動儀,由東漢科學家張衡在132年發明。地動儀能感受到地震的發生方位,儀器上有8個方位,每個方位有8條龍,哪個方位的龍把嘴裡的珠子吐到蟾蜍嘴裡,哪個方位就有地震。
  • 防禦大地震未雨綢繆
    掌握地震機理可以預測、預報地震,可以重建防禦性地震建築,可以利用地震機理,研發新的科學工業,可以開發新的建築材料,可以開啟新的綠色能源,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絕。而當前的板塊地震科學,是當代傳統沒有論證的理論,是偽科學、是自然科學謊言、是違背自然規律的謠言。地震帶、斷裂帶、餘震、單震中、雙震中都是違科學的產物。
  • 「龍吸水」為正常天氣現象
    本報訊記者 趙懋忠 報導近日海南省三亞市附近海面出現「龍吸水」天氣現象,許多民眾不覺將此現象與此前傳言的「海南海嘯」聯繫了起來。就此,海南省氣象臺副臺長張春花等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龍吸水」只是較為常見的天氣現象,與海嘯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更非地震的預示。
  • 講故事,別認真,從地震帶看中國的龍脈
    今年是地震高發的年份,臺灣地震,墨西哥地震,接著新疆也地震了,那麼地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有一張龍脈圖,就更加的形象了,古代說法,有龍就有水,大江大河,就算是彎彎曲曲的小河小溝渠,也都有龍脈,是龍的血液,大山脈是龍的軀體,所以,中國人是龍的傳人,是一種非常貼切的比喻,中國人生活在自己的龍的身體上面。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
  • 地震是大地在憤怒的異常現象?
    地震是大地在憤怒。想像一下,你正在和家人一起吃飯,突然你發現飯桌上的盤子飯碗和杯子開始晃動起來,接著,你聽到一陣轟隆隆的聲音,就像飛機在你頭頂上起飛,這個時候,屋子裡的東西都開始搖晃,所有牆上掛的,家具上面擺放的物件都摔了下來,你和家人也站立不穩,這種場景就是地震發生時的場景,地震是怎麼發生的呢?通常情況下。
  • 蒙奇·D·龍吃的是什麼果實?
    坊間傳聞日本最怕的三大災害,分別是地震、火山爆發、颱風。 從這個思路推,立於王座前的白鬍子,擁有震震果實,代表海賊。 新任海軍元帥赤犬,擁有巖漿果實,代表海軍。 世界政府最大的敵人·龍,代表革命軍,擁有颶風果實,也合情合理。
  • 精靈寶可夢Lets Go噴火龍對戰技能怎麼搭配_噴火龍對戰技能搭配攻略
    精靈寶可夢Lets Go噴火龍對戰技能怎麼搭配?在本作中,除了能和NPC對戰之外,也可以進行線上對戰,線上pvp技能搭配特別關鍵,對勝負影響很大。噴火龍是火屬性和飛行屬性寶可夢,具有西方龍特點,不僅可以用來騎乘,對戰能力也十分突出。那麼噴火龍對戰技能該如何搭配呢?
  • 大地被巨鰲所馱,地震由於神龜運動,全世界都有什麼地震神話?
    四川宜賓地震2019年6月17日晚上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發生後,地震後的救援、傷員都在時刻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截至6月18日11時,地震已造成宜賓市和樂山市受災,已致12人遇難 134人受傷。
  • 以訛傳訛,「狗婆蛇」忽悠是條龍
    就在人們狂熱地瘋傳「地震」消息的當口,整個學校只有兩個人對「地震」消息表示懷疑,一個是物理老師,一個是地理老師。物理老師質疑「地震」消息的來源,地理老師則從天象和當地地質結構以及歷史以來該地區的地理現象直接否定了「地震」消息。謠言止於智者兩位老師從「地震」消息的「終端」開始,逆向追查,「地震」消息來源於縣城。
  • 口袋妖怪準神暴飛龍是一條「報廢龍」?假的,真實實力無法想像!
    這名字不咋地啊,報廢龍,聽名字應該是一條水龍,那真的水嗎?當然不是,暴飛龍在準神裡面也是一條數一數二的龍系,一條能飛還能水的準神龍,那我們來看看吧,暴飛龍的屬性。暴飛龍——真龍首先暴飛龍是一條名氣其實的龍系神奇寶貝,不像噴火龍跟暴鯉龍那樣虛有其表,這條龍是實在的龍加飛行寶可夢。暴飛龍是一條以翼龍為原型的寶可夢,藍色的身體加上兩隻巨大的紅色翅膀,看起來非常霸氣。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會被移出教科書?
    從古至今地震都是破壞性極大的天災,古人對於地震也是束手無策,直到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預示著古人對於科學和地理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張衡研究的地動儀能夠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方位比西方先進了近千年,但是為何如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沒有在現代地震預測中普及,而且教科書中還移除了關於張衡地動儀的介紹。
  • 臺灣花蓮地震所傳達的太平洋及其海底古陸板塊的動態信息!
    距離臺灣花蓮2月6日6.5級地震已經過去半個月有餘,伴隨著中國最隆重的春節歡慶氣氛,地震的陰霾在人們的記憶中似乎淡淡散去。此次地震位於臺灣島的中東部花蓮市,屬於臺灣島地震活躍的熱點地區,因為其東部花蓮外海海底區域經常發生地震活動。臺灣島是地震多發的島嶼,流行的地學觀點認為臺灣島位於歐亞板塊與西北太平洋海底板塊的交界處,由於二者碰撞擠壓,導致臺灣島處於身不由己的地質動蕩活動中,一旦能量釋放在島上,就會導致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雲南江川區又添置二套地震預警「神器」
    安裝地震預警終端  日前,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第一中學、大街中學分別安裝了號稱能與地震波「賽跑」的地震預警終端,為廣大師生和學校附近居民提供地震波到來時的預警服務,從而減少地震時人員傷亡。
  • 古時候得地動儀真的能檢測地震嗎?
    就算是當時的地震是按照周期性復發的,可是她的周期卻長達數百年有的甚至長達數千年,而我們人類對於這些地震的一些記錄還有研究也僅僅只有不到100年的時間,連一個復發性的周期都是沒有經歷過的,而且一直到現在的一些研究手段以及技術可以平都是不能夠非常準確的了解到地震復發的一些水平,地震的預測在這樣看來到底是有多麼的困難呢
  • 農村池塘千條魚上岸是否地震前兆?兩大因素解惑
    5.18日下午潮州市潮安區東鳳鎮龍甲村,村民發現該村一池塘中的魚紛紛上岸,村民感覺異常,因此擔心會是地震前兆,如今答案來了。就在本月18日中午,一場大雨之後,下午的潮安區東鳳鎮龍甲村發生了一件讓村民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有成千上萬條魚紛紛上岸,這一奇怪現象讓村民有些惶恐,於是村民紛紛猜測是不是地震前兆?現場有人拍了小視頻發至網絡,引起一千譁然。
  • 此地大量魚跳上岸,網友擔心:地震前兆?官方回應了
    事情發生在廣東潮州,許多池魚跳上岸出現在路面上,這讓街坊們有所擔心「會不會是地震來臨的前兆?」昨天(5月22日)潮州應急管理局就這件事情發布調查情況,「魚兒成群上岸」非地震前兆是天氣炎熱和池水水質差所導致的以下為情況全文關於微信朋友圈流傳「潮安某地池魚大量跳上岸是否為地震前兆」的調查情況2020年5月19日下午,微信朋友圈流傳潮州市潮安區彩塘鎮華美管區池塘裡的魚大量跳上岸是否為地震前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