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許軍)土星是太陽系內第二大行星,赤道直徑達到120660千米,是地球的9.46倍。在太陽系中的行星中,土星是公認最美麗的行星。為什麼最美麗?因為它自帶光環,地球人用小天文望遠鏡都能看到!土星運行規律不定,有時候白天出來,有時候半夜才爬出地平線。7月21日,土星衝日了,我們迎來了土星的觀測季,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土星都非常適合觀賞,梅雨季即將過去,待天晴時可別錯過!
△ 土星衝日示意圖 許軍 製圖
進入觀測季,找到它很容易
7月21日,土星衝日,亮度為0.1等。今年的夜空中,土星緊跟在「老大哥」木星後方,相距比較近,且是慢慢追趕。今年年底,土星木星就會相合,也非常值得關注。
本周,太陽落山後,土星就從東方地平線升起,隨著時間推移,高度漸漸升高,近期建議觀測時間依然是21點後,在東南方尋找即可。東南方會有一顆木星很亮,晴朗的夜晚,非常容易就看到了,在木星左側不遠處,有一顆比木星暗一些的亮星,那就是土星。
隨著夜晚時間推移,土星在夜空高度變大,觀測條件會越好。利用小型天文望遠鏡,你就可以觀測到土星的光環,口徑大的望遠鏡則會更加清晰。土星表面為氣體和液態的氫氦,土星的大氣中漂浮著非常稠密的雲,我們用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土星球體接近淡黃色、橘黃色。
由於土星表面溫度低,高層溫度高,科學家認為土星保留著幾十億年前它形成時所擁有的全部氫和氦,所以研究土星目前的成分就等於研究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這對了解太陽內部活動及其演化都有幫助。
光環會變,平均15年「消失」一次
土星巨大的光環成為了它最大的特徵,入門級別的天文望遠鏡就可以輕鬆觀測到這種現象。土星的光環是由冰塊以及巖石碎塊構成,有的碎塊就像粉塵一般,有的和小房間一樣大,這些冰塊、碎塊組成了我們所看到圍繞在土星身邊的光環。
土星光環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美麗和易於觀測,有趣的是從地球看去,由於土星不停運行的緣故,展現給我們的角度也會變化,這就導致了每年我們觀測土星會發現,光環會變大或變小,甚至消失,平均大約15年一個輪迴,上一次土星光環消失發生在2009年。
衛星之王,去年新發現20顆衛星
正常規律下,行星質量越大,衛星數量也會越多,木星應該是衛星數最多的行星。然而就在去年,科學家在土星附近發現了20顆之前從未發現的新衛星,讓土星的已知衛星數一下子增加到82顆,超過了木星的已知衛星數79顆。土星成為了太陽系中衛星數最多的行星。
據悉,土星的衛星雖然多,但是大部分體積都很小,有34顆都小於10千米,各種衛星都顯示出複雜多樣的特徵。有的表面留有隕石坑,有的光彩奪目、極地有冰噴泉,還有的如同一個西瓜幾近被劈開的形態。有科學家提出,土星早期形成中,遭受了巨大外力,土星的衛星正式無盡爆炸襲擊後的倖存者。
土衛六「泰坦」,有可能孕育生命
土星衛星不僅多,且大小不一、形態萬千。它最大的衛星是土衛六「泰坦」,直徑達到4800多千米,有大氣存在,而小的衛星直徑低於10千米。
△ 土星和土衛六 張瀚 攝
土衛六「泰坦」是是太陽系唯一一顆存在濃厚大氣的衛星,它被視為一個充滿「魔力的水晶球」,可以幫助人類了解地球更早期的情況,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衛星。在土衛六上,它的「風」、「雨」構造過程和地球如出一轍,科學家認為土衛六與地球早期形成生命時的地理環境相似,之所以目前還沒有生命存在,是因為沒有發現液態水的存在以及無磁場保護。目前,有科學家表示,土衛六「泰坦」可被列為人類疑似可居住的星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