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彼之毒 撞我神功
近年來,一些「新型寵物」跨境交易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不乏瀕危甚至劇毒物種。此類「新型寵物」在飼養過程中可能造成人身傷害或有害生物入侵。8月11日,浙江蕭山檢驗檢疫局郵件辦事處工作人員,從一件來自香港的郵包中查獲了4隻活的箭毒蛙,這在我國口岸還是頭一次查獲。身為外來入侵生物的箭毒蛙,同時也是瀕危物種之一。它們身材嬌小,色彩妖嬈,自身不產毒卻躋身世界最毒之列。這是怎麼回事?
叢林七彩殺手 我是箭毒蛙我怕誰
在拉丁美洲地區尼加拉瓜到巴西東南部和玻利維亞一帶的雨林裡,分布著一群群蹦蹦跳跳的誘人「糖果」,它們最長不過6釐米,短的也就1.5釐米,全身會發出氖紅色、亮橙色、酸綠色、紫色和藍色等霓虹燈光般的絢麗色彩,眼睛如寶石一般透亮,如精靈一般,卻有個令人咋舌的名字——箭毒蛙。
箭毒蛙被譽為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最美麗的蛙,但也是毒性最強的物種之一,被稱為「叢林多彩殺手」。它們有13屬170種。箭毒蛙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很早以前,原始部落人就通過各種方式刺激箭毒蛙,使其毒汁從皮膚腺體中滲析出來,然後塗抹在箭頭和標槍上。不過,他們採集完毒液,會將這些小東西放走,以便它們能夠繼續生活。一隻箭毒蛙的毒汁,可以塗抹50支鏢、箭,用它們狩獵,可以使獵物立刻死亡。毒性最強的金色箭毒蛙,一次噴出的毒素約2毫克,但此劑量可以殺死一萬隻實驗用的老鼠或10名成年男子。
它們很古怪,是蛙,卻與其他蛙類不一樣,放著空中來來去去的飛蛾不吃,水中遊弋的魚蝦不理,白天專門抓地面上的螞蟻、蟎、蟋蟀、蜘蛛等當食物。它們嘴大,食量也大。一隻兩釐米長的箭毒蛙,能一口吞下1釐米多長的蟋蟀。最奇特的是,它們並不自己合成毒素,而是從螞蟻、蜘蛛等獵物中獲取有毒的生物鹼,這些有毒的代謝物通過血液循環分布到它們的皮膚上,使它們能「橫行雨林」,無所顧忌。箭毒蛙毒液裡的生物鹼,約有28種結構類型。
箭毒蛙從不躲躲藏藏地過日子,總是高調地穿著耀眼的花衣服:醒目的黃色、晚禮服般的藍色、寶石般的紅色……唯恐別人看不見似的。這身漂亮的「外衣」,其實是箭毒蛙保護自己的「秘密武器」,在自然界中叫做「警戒色」,仿佛在警告敵人:「不要靠近我!」
約1000年前,箭毒蛙都長得差不多,但後來,海平面升高,把它們的棲息地分割成多個小塊,於是,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箭毒蛙,就遵循了不同的進化道路。有些進化出更強的毒性,其色彩就更加醒目。
這身「花外衣」裡,藏著無數小腺體,當它們遇到敵人或者受到外界刺激後,腺體就會分泌出劇毒黏液,起到自我保護作用,其毒性之強,冠絕一切蛙毒。皮膚亮度還是箭毒蛙擇偶的重要因素,顏色越亮的雄性越受雌性歡迎。豔麗的外表能退敵還有助於「找對象」,真是面子裡子全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