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159字,閱讀約3分鐘
他偷了愛因斯坦的大腦,把它切成240塊,研究了43年,他得出了什麼結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大師之一,他的科學理論不僅改變了人類對宇宙運行原理的認識,也為核能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然而,即使是他這樣的偉人,也無法逃脫自然的規律。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在普林斯頓去世,享年76歲。生前曾立下遺囑,要求不發訃告,不舉行葬禮,遺體直接火化,但有一人違背了遺囑。
普林斯頓醫院的醫生、愛因斯坦的法醫託馬斯·哈維在第一時間診斷出愛因斯坦腦內的主動脈瘤,當時,他竟然為這位天才的逝去而惋惜。於是,哈維抓住了屍檢的機會,他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了簡單的稱重測量,並沒有把它放回頭骨,而是塞進了一個裝滿福馬林的容器裡,就這樣,愛因斯坦的大腦逃過了被火化的命運。
然而,哈維偷偷偷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很快就被曝光,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的大嘴巴老師齊默爾曼,他不斷向媒體吹噓,學生們即將發現天才大腦的奧秘。然而,當這一消息出現在《紐約時報》上時,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勃然大怒,他找到"壞醫生"哈維理論,要求他交出自己的大腦。
但哈維承諾,他只會把大腦用於科學研究,絕不會用於譁眾取寵,他只想儘快揭開天才大腦的神秘面紗。漢斯見他如此虔誠,終於答應了他的請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他怎麼解釋,都無法逃脫失職的事實。結果,在哈維的一再堅持下,醫院不再要求,而是直接解僱了他,讓他把愛因斯坦的大腦永遠帶走。
失業後,哈維帶著大腦來到費城一家醫院,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將愛因斯坦的大腦分割成240塊。為了便於攜帶,他將自己的部分大腦切成薄片,固定在一個木盒上。然而,他雖然能分割大腦,卻沒有能力去研究它。畢竟他不是神經科醫生,拍個照片也好,看個病人也好。如果讓他深入研究,這完全超出了他的知識範圍,想殺他是不可能的。
很快,23年過去了,在這期間,哈維已經變得窮困潦倒,因為他偷了愛因斯坦的大腦,沒有醫院願意接收他,雖然他一直說研究結果即將出來,但卻沒有任何消息。更重要的是,哈維的妻子已經和他離婚了,他的行醫執照也被吊銷了,而他除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外,什麼都沒有。不過,就算再過不好的日子,他也沒有想過出賣自己的大腦,這也許是唯一值得慶幸的事情。
幾年後,在神經科學家瑪麗亞·戴蒙德的堅持下,哈維得以分離出四塊"方糖大小"的腦組織用於她的研究。然而,儘管戴蒙德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神經膠質細胞比普通人多73%,但這並不能證明什麼,至少與"天才"無關,只能證明他頻繁地使用大腦。日後,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但無一例外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那些寶貴的大腦基本都是灰色的,淪為流行文化的符號。
這裡是《南蓉不失敗》,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