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電影院的第一周,累計票房突破3000萬,其中,小羅伯特·唐尼的新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就貢獻了三分之一的份額,票房高達1000多萬,遙遙領先。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唐尼的轉型首作今年一月在北美上映後並沒有獲得很高的關注,IMDb評分只有5.6分,爛番茄腐爛度14%,並不算一部完美佳作。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的銀幕上獲得高關注,除了借影院復工的東風之外,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唐尼個人的號召力和豪華的卡司陣容。
人生如戲,英雄也需要轉型
出演鋼鐵俠,或許是小羅伯特·唐尼從業經歷中最成功的一個決定,也是最「失敗」的一個決定。成功在於,唐尼完美地塑造出了鋼鐵俠這一家喻戶曉的超級英雄角色。無論是敢愛敢恨又帥氣多金的託尼·斯塔克,還是在《復聯4》中扛下重擔,壯烈犧牲的鋼鐵俠,都成為了無數粉絲心中的夢想和信仰。漫威影業和鋼鐵俠的成功也使得唐尼穩坐好萊塢男星片酬的第一把交椅,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一般的存在。
可是「失敗」在於,由於鋼鐵俠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唐尼仿佛完全被局限在了鋼鐵俠這個角色之中。事實上,5歲就開始涉足演藝的唐尼戲路極廣,在成為鋼鐵俠之前,唐尼已經飾演了包括喜劇、正劇、莎士比亞劇、文藝片在內的多部作品;大師、嬉皮士、藝術家、喜角兒、邊緣人群等多種角色,其中1992年的《卓別林》不僅讓唐尼贏得了一個奧斯卡影帝的提名,還展露出了他非凡的角色滲透能力。然而在2008年後,唐尼令人矚目的作品仿佛只剩下了「鋼鐵俠」,以及至今仍然讓粉絲意難平的《大偵探福爾摩斯》(很難想像,這已經是十年前的電影了。)
除了唐尼,也有很多優秀的演員用一生讓一個角色「活」在了觀眾心中。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在《哈利波特》之後也嘗試了多次轉型,《瑞士軍刀男》中的演技堪稱經典,可是提到他,觀眾們仍然習慣在他的名字後加一個「哈利·波特扮演者」的注釋;《星球大戰》中萊婭公主的扮演者凱麗·費雪也一直以「萊婭公主」的身份在觀眾的心目中永存。
經典角色之外,仍然有一大批「劇拋臉」的演員嘗試成功轉型。同樣在漫威系列中塑造了「黑寡婦」英雄形象的斯嘉麗·詹森選擇開始在文藝片領域中深耕,92屆奧斯卡,她憑藉在《婚姻故事》和《喬喬兔》中的優秀表演同時斬獲了兩個奧斯卡表演提名。
提到馬克·哈米爾的名字,你可能會有些陌生,但你一定很熟悉《星球大戰》中的盧克。在經歷了車禍和星戰正傳的完結後,馬克·哈米爾轉型到了幕後,為包括《蝙蝠俠》在內的多部動畫配音,並依然活躍在社交網絡之中。
對於演員來說,塑造出一個成功的、讓人銘記的銀幕形象是一種莫大的榮譽。如果能駕馭多重角色,跳出一種固定的框架,或者開啟新的事業,是維持職業生命力和面孔新鮮度的「良藥」。
新瓶裝老酒,轉型新意難!
回到電影本身,對於唐尼本人來說,卸任鋼鐵俠,年齡正當壯年,轉型也是一種合理的訴求。對於一部目標受眾為10歲或以下兒童的「合家歡」爆米花電影來說,《多力特的奇幻冒險》雖然看起來與唐尼本人的氣質不那麼「搭」,但是出演該類型的電影,卻一直是唐尼的願望——唐尼本人一直想為孩子拍一部屬於他們的作品,甚至當年接演鋼鐵俠,也是為了在孩子心中樹立正確的榜樣。
《多力特的奇幻冒險》的原著為美國童話作家休·洛夫廷於1922年所作,《多力特醫生歷險記》在歐美地區和《小飛俠》《小熊維尼》等同時期誕生,並和《愛麗絲夢遊仙境》齊名。在唐尼這版電影之前,有1967年和1988年兩個版本,不過關注度並不高,或許這也是唐尼決定參演這部新作的原因之一。
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多力特的奇幻冒險》的原著是一個好故事。善良的醫生一生以救死扶傷為己任,和志趣相投的妻子一起冒險,相濡以沫,溫情又動人,容易為孩子樹立起善良和負責任的正確價值觀。
其中,醫生可以與動物交流,也是一個富有奇幻和浪漫色彩的看點。1.75億美元的「大製作」之下的CG特效也非常精良。毛茸茸、憨態可掬的動物們,自然保護區神秘美麗的草原和晴空,神秘之島和層疊恢弘的城市。整部電影一直圍繞著多力特在冒險中走出喪妻陰影,帶領孩子冒險、救女王的主線,整個故事簡單而純粹,就連兩個從中作梗的反派勳爵,也擔任著搞笑的角色。憨態可掬的動物們之間的互動也隨時戳著觀眾們的笑點,相信孩子們一定也可以在這種寓教於樂的氣氛中享受觀影。
既然如此,多力特為什麼沒能「成功起航」?
除了特效,電影的卡司陣容可謂非常強大,擁有5位奧斯卡得主,10位奧斯卡提名者。法國玫瑰瑪麗昂·歌迪亞、「伏地魔」拉爾夫·費因斯、艾瑪·湯普森以及「大天使」麥克·辛都參與了電影的配音與演出。無獨有偶,「復聯」系列中鋼鐵俠視為己出的後輩「蜘蛛俠」也參與了本片。蜘蛛俠的扮演者湯姆·赫蘭德(荷蘭弟)在片中為多力特最信任的寵物狗Jip配音,再續「鐵蟲」情懷。
然而,《多力特的奇幻冒險》還是具有一些瑕疵,不能稱之為一部完美的轉型代表作品,究其原因,電影作品本身的缺陷和觀眾的觀影口味變化相關。2020年,觀眾們已經看慣了各種「大場面」和特效,星戰的特效都不能入觀眾的法眼,何況一部兒童片呢?電影市場開始良幣驅逐劣幣,好的內容也必然是王道。雖然本片的主要受眾是兒童,但是有不少的成年人也會觀看本片。如果用成熟的電影批評角度來看,本片和迪士尼前年的《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陷入了同樣的桎梏——包裝華麗,內核空虛。
冒險和動物的主體固然有看點,可是動物擬人化早已有全年齡段的《瘋狂動物城》《冰川時代》在先,在劇本和創意方面缺乏更新的本片自然是「相形見絀」。更何況,真人限制了本片的表現力,仿佛給奇幻和想像縛住了手腳。在真人奇幻中,《魔戒》《哈利波特》和《權力的遊戲》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大的框架和史詩格局,對于格局略小的本片來說,還不如放開地做成純動畫進行構想和創新。
再者,唐尼飾演的多力特並沒有很好地「立」起來,儘管唐尼努力壓低聲線,學習英國口音,甚至不惜再度發揮幽默細胞,塑造一種「顛覆」鋼鐵俠的形象,在這個多力特身上,你仍然能看到很多銀幕經典角色雜糅的身影——傑克船長、剪刀手愛德華、瘋帽子……
影片的篇幅也對人物刻畫有所局限,一場過於套路化的冒險和一段簡單的故事,並沒有很好地幫助多力特這個角色「立」起來。電影中的兩位小演員靈動可愛,卻並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甚至不如動物們扮演氣氛擔當,淪為「工具人」。
無論如何,雖然本片不能稱之為唐尼成功的轉型代表作,但仍然是一次邁出舒適區的嘗試。作為復映之後的第一批新片勢必面臨著機遇和挑戰,當然,電影院會為任何電影提供一種包容的氛圍,畢竟人生需要儀式感,一場簡單純粹的合家歡喜劇,一場銀幕上的自然冒險,也能給心和身體放一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