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各類電池的優劣勢分析和比對,我們認為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是一種適合於大規模生產的高效廉價太陽能電池,並能夠適應未來市場的需求。」吳選之表示。
吳選之搞了半輩子太陽能電池,他對提升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很有信心。碲化鎘是一種具有高吸收係數的化合物半導體,其能隙寬度最適合於光電能量轉換,目前實驗室電池的最高效率為16.7%,最高組件效率達到12.8%。雖相比較目前晶矽電池組件效率有一定差距,但晶矽組件的效率已接近峰值,而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效率可提升空間還比較大。同時由於碲化鎘薄膜電池具有溫度係數低、弱光效應好等優點,其每瓦發電量可比晶矽電池每年多出10%左右。而光伏系統的效率最終是要靠發電量來衡量的。
成本控制也是吳選之很看重的,而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具有成本低的特點。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First Solar(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早在2010年已將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成本降至0.75美元/瓦,這比今年的晶矽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還要低。預計到2014年,當組件效率達到13%時,其組件成本可降低至0.5美元/瓦。」
「無毒」的碲化鎘
鎘,金屬物質,毒性較大,碲化鎘電池產品及其製造過程的環境保護一直是這個行業的重要話題。
「這是龍焱在成立之初就已經考慮的問題。」吳選之在面對這個問題時肯定地回答。「碲化鎘和金屬鎘是不同的,金屬鎘是有毒的元素,但碲化鎘是一種很穩定的化合物。 就像氯是有毒的氣體,而氯化鈉是穩定的食用鹽。但是不管怎麼樣碲化鎘終究還是含有鎘,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
據統計,每片1200x600x7(毫米)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板,重量約12公斤,由於碲化鎘僅是一層幾微米的膜,所以其中的碲化鎘不足20克,每片電池板的含鎘量和一節五號鎳鎘電池含鎘量大致相當。由於這層碲化鎘薄膜被夾在兩層玻璃之間,因此使用中和外界是無法接觸的。
吳選之介紹說,美國布魯克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就鎘排放的問題,經過系統研究,碲化鎘電池的鎘排放量與天然氣相同,低於煤、石油、矽電池。
「正是基於大量的實驗數據和項目應用,歐盟從去年開始就已經豁免了RoHS(全稱為《關於限制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的要求。這些環保意識及法律更嚴格的國家都已經認為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無論是生產,或者是使用,都是安全可控的。」吳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