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幼兒三歲時,就開始給娃英語啟蒙。我家也是這樣,到現在已經兩年時間了,口語基本上日常交流是沒什麼問題了。今天說一說幼兒英語的學習方法。
這兩年,我也是見證了我家孩子從一個普通不會說英語的寶寶,到英語輸入輸出高轉換率的寶寶。這個過程中也在不斷反思英語啟蒙的一些問題和方法,希望在以後的幼兒英語學習中少走彎路。
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識越來越重視,我也很慶幸自己在給孩子英語啟蒙時抓住了語言發展黃金期,讓寶貝學英語更加輕鬆。如果你家也在關注幼兒英語,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
一、不要用常規思維要求孩子學英語
常規思維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通常說到學英語,就是要從abc開始,其實這是對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講的。那幼兒英語應該怎麼進行?就像我們小時候教孩子喊爸爸媽媽一樣,肯定不是最先教b-a bà m-a mā。而是直接教孩子我是媽媽,喊我「媽~媽」,這個時候其實是讓孩子知道這門語言的感覺。
幼兒英語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輕鬆學習,玩中學習,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這時候也切記不能強行逼迫孩子學習,你讓他規規矩矩做10-20分鐘,很多孩子是坐不住的,這時候給他們講什麼也會記不住了。
二、在英語的學習上不要批評
為什麼要這樣呢?也許你會說,他說錯了,我當然要糾正他。是的,這也是我開始時候教我家娃的方式,可慢慢的我發現,我糾正他一個錯誤,往往就伴隨著後面的幾天,他不是那麼願意學了。
後來看到Youtube上一些國外小朋友的視頻,又看了兒子小時候剛開始說中文時候的視頻,我收到了極大的啟發。Youtube上外國小朋友,尤其是男孩子,小學3年前說話多數也是含混的,甚至有些音是發錯的,但是家長們都仍然跟他們高興的對話,沒有人指他們這裡說的不對,那裡要更好。而他們長大後我相信絕大多數,可以口齒清晰。
想到我自己孩子小時候也是這樣,剛開始學說話基本上沒人能聽懂,很多時候都是靠猜的。但孩子慢慢長大,每一年都在進步,2歲時候說的話發音不準,到了3歲,4歲的時候說出來的詞語和句子大家都能聽懂了。這就是進步,也並沒有妨礙我們交流和學習。
我們在教孩子中文的時候,允許他有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發音不準確,句子不通順。外國人教自己的孩子說英語也是這樣。那麼為什麼我們非得讓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一次性做到準確標準呢?這就是最重要的幼兒英語學習的迷思。我們以前的那種錯誤學習方式,不應該再來影響孩子了。
研究表明,對於語言學習,受到更多表揚的孩子,成年後語言的能力更強,而不斷被批評的孩子,大腦語言區域的發展受到遏制。允許孩子出錯,不斷地表揚孩子說對的內容,是我們教會孩子說中文關鍵,同樣也是我們教好孩子學習英語,或者其他外語的關鍵。
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英語環境
都說孩子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環境最重要。家長的英語水平及口語發音問題,也會影響著孩子。就像我們國家每個地方都有方言是一個道理。為什麼有很多人說話時口音很重,比如湖南人說普通話,你一聽就知道他是湖南的。東北人說普通話,剛說第一句就能猜出是東北的。
如果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薰陶,很快就能學會當地方言。有很多父母到了暑假喜歡把孩子放在老家給爺爺奶奶幫著帶,過段時間再接回來時,孩子能用家鄉會和爺爺奶奶對答如流了。這也是受環境影響。
如果身邊沒有很好的英語資源和環境,做家長的可以人為地去創造這種環境。有了好的英語環境,能讓孩子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更順暢。
我家孩子當初學英語時也是我陪著練,我自身英語口語確實不地道。輔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每次孩子讀出來的單詞發音離標準還差得很遠,甚至有時候跟著電視裡讀時,孩子認為電視裡的讀音是錯的,很難糾正過來了。這下我意識到自己教孩子出現的問題了。
學英語最重要的就是口語,不能把這點給直接忽略了。仔細商量後決定給孩子找一個外教。這樣在口語方面肯定能更純正,更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