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化安防和大數據為支撐 上海:「智慧公安」打造「精準警務」

2020-11-22 東方網

  (據「上海應急」網站)

  這天的15時許,負責田林十二村的徐匯公安分局田林派出所社區民警李斌手機忽然振動,一條推送信息顯示,有可疑人員短短半天已先後出入小區10餘門洞。李斌一面聯絡各樓洞平安志願者了解情況,一面直奔嫌疑人最後出現的62號樓,半途截住了這名可疑人員。經盤查確認,他到小區是進行廣告推銷的。

  田林十二村有41棟建築,85個門洞,近5000實有人口——社區民警怎麼能精確掌握一名可疑人員的行蹤?這背後,有一整套科技設備和智能系統發揮作用,不斷延伸著公安部門的「感知」能力:作為上海「智慧公安」建設試點小區之一,田林十二村通過智能識別、物聯網等技術,搭建起一套智能化小區防範和服務系統:系統建成至今不僅小區實現「零發案」,電動車管理、孤老照料、亂貼「小廣告」等一系列小區難題都出現了良好的變化。

  田林十二村是一個縮影。據上海公安部門介紹,這座超大型城市將以智能化安防體系和大數據應用為支撐,實現研判多維、指揮扁平、處置高效的精準警務,使城市治理不斷向「最有序、最安全、最乾淨」目標邁進。

  「精準處置」,實現毫秒級響應

  今年1月9日,浦東新區蘆潮港地區居民朱阿姨在接到電信詐騙者來電的「間隙」,竟然接到浦東新區公安分局蘆潮港派出所民警張麗忠的來電,提醒她千萬不要匯款。隨後張麗忠還通過朱阿姨的妹妹找到她本人當面勸阻,保住了26萬元存款。

  過去,「先報案再破案」曾被認為是無法改變的「鐵律」,但張麗忠是如何在朱阿姨被騙的同時就找到她的?

  為有效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上海市公安局建立了可疑電話預警數據模型,系統分析詐騙電話特徵信息,智能識別進行中的疑似詐騙行為。上海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與市局指揮中心、治安總隊建立起聯合勸阻機制,警情直接推送至被害人所在社區民警、居委會幹部、樓組長,第一時間組織力量上門對被害人進行勸阻。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上海通過提前預警的方式已勸阻潛在被害人13.2萬人次。

  「我們進社區宣傳,針對的都不是特定居民,效果到底如何不好說。」張麗忠告訴記者,通過可疑電話預警,他們的工作目標更精準:「雖然花的力氣不小,但工作目標更直接更有針對性,效果立竿見影。」

  不僅僅是社區安全防範。上海「智慧公安」建設將逐步把一線警力崗位職責從「感知風險」轉向「精準處置」。

  據上海市公安部門介紹,「智慧公安」的感知泛在並不會帶來一線警力的減少,而是減少一線警力目前駐點固守、巡邏警戒、安檢盤查等傳統模式,逐步轉向主要處置由感知、研判之後精準推送的警情。

  「智慧公安」將悄然再造公安主業「打擊破案」的流程。「以110報警為例,未來,智能系統發現識別判斷違法犯罪的速度,可能比市民撥打110更快,指揮調度的速度更是成倍提升。」據上海市公安部門介紹,通過「智慧公安」數據超算中心實現毫秒級響應,可以迅速判斷犯罪現場周邊的警力分布,並直接把指令發送到周邊每個公安民警所佩戴的終端設備上,省去了指令通過分局、派出所流轉的時間。每個民警所配備的單兵設備,也可以通過頭盔上的攝像頭捕捉和高速信號傳輸,及時將案發現場情況反饋指揮中心。

  「打個比方,『智慧公安』是一棵參天大樹,數據中心是土壤,超算中心是樹根,平臺是樹幹,系統是樹枝,模型是樹葉……」上海市公安局科技處負責人表示:上海的「智慧公安」數據中心,數據容納能力將達到海量級別,毫秒級響應,匯聚全局數據資源。「智慧公安」綜合服務平臺,則通過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實現上海公安的各類應用聯通。上海公安還將開發、改造、完善一批適用於不同警務類型的應用系統,並統一接入平臺,同時研發建設一批滿足不同實戰需要的數據分析模型。上海公安還將藉助人力、技術、警情、檔案等渠道,實現對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風險隱患的感知,並將其數位化,大數據將作為公安工作的基本方法,實現從指揮員到戰鬥員全領域全過程的應用。

  智能感知,另闢蹊徑解安全難題

  建成已近30年的田林十二村,道路乾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這樣一個擁有近5000居民的小區,不可能「熟人式」管理;小區內有幼兒園和學校,四個出入口中有兩個可以通車,也不可能封閉式管理。

  據田林派出所副所長朱波介紹,安裝在小區門口的智能系統在不知不覺中已完成對進入小區人員的信息採集,異常情況會推送至社區民警和居委幹部的手機上,讓他們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我們小區以前在徐匯公安分局是『掛號』的,2014年入室盜竊發生了25起,2015年、2016年一共發生了13起。」田林十二村居委黨總支書記趙國慶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智慧社區建設工作試點以來,小區至今實現了零發案。

  不僅僅是防盜。實有人口信息採集維護是社區工作的基礎,也是困擾社區管理的難題。這套系統在解決「難題」上開闢了新的途徑:已錄入的人口信息中持續一段時間未在小區出現,系統會推送信息提醒社區民警上門核查,而未錄入信息的人員連續多日出現在小區,民警同樣會被提醒上門。而如果系統監測到超過一定數量的陌生人連續進入同一樓洞則被判斷為有群租嫌疑,獨居老人連續三天未出門系統也會發出警報——社區民警和居委工作人員、物業、志願者,開展工作都能「點對點」。

  不僅僅是「人」的互聯。在這裡,窨井蓋丟失或移位會報警,消火栓失壓或故障會報警,消防通道被佔也會報警……小區的設施都裝上了感應晶片,出現異動就會向民警「報告」,讓隱患能及時被消除。系統還預留了更多的模塊,未來還有包括居民健康數據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城市數據,均可接入這一平臺。

  這樣的「智慧」系統正越來越多地運用於上海這座城市各個方面,為解決一道道社會公共安全難題另闢蹊徑。走進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廣場」,記者拿到一張訪客卡。據虹口公安消防部門介紹,每張卡有不同權限,比如只能經電梯進入相應樓層。這張卡可以智能定位持卡人所在位置,從而精準獲取各樓層人員數量及分布:「以前火災救援要問大樓負責人甚至逃生者內部情況,現在可以直觀了解人員疏散逃生和被困情況,救助更高效。」

  樓宇智能定位系統,消防物聯網系統、大樓空氣監測報警系統和消防微信平臺,構成白玉蘭廣場「智聯3+1」消防管理模式,24小時動態監控、研判樓宇內消防安全狀態。以空氣監測報警系統為例:它能分析空氣成分的微量變化,比傳統的煙感器更精確更提早識別最初期的火災,一旦空氣中二氧化碳、揮發性有機物等濃度指標異常,系統就會立即報警。

  據了解,上海公安機關預計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深度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前沿科學技術,加快推進小區、街面、單位及地下空間等街道(鎮)社區內各類要素的安防設施建設,爭取在建立適應信息化、智能化和現代化要求的社會面智能安防工作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試點工作已在楊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部分街道開展,相關指導意見及技術標準正在研究。

  讓更多人有「獲得感」和「參與感」

  上海寶山張廟街道的通河七村是個老小區,原先並沒有可供電瓶車集中充電的場地和設備。小區54個門洞1196戶居民,幾乎每棟樓都有住戶從自家接電線垂至樓棟外解決充電問題,甚至出現一棟樓有10根「飛線」接出,安全隱患不小。在街道支持下,小區兩個車棚升級換代,智能充電設備能滿足300輛電瓶車同時安全充電停放。

  然而問題並沒有因為硬體升級而徹底解決:有些居民為省錢不願把車停進車棚,有些居民圖方便,還是習慣把車停放在樓道充電,還有居民擔心集中停放不夠安全。

  對此,社區民警加大對佔用、堵塞樓道或門洞違法的告知力度,聯合小區居委、物業不間斷「掃樓」,同時設置多個共享車位引導居民錯時、按需充電以節省費用,還加裝技防設施以確保小區,去年全年小區盜竊案實現零發案——這也使得更多的居民樂於參與小區平安建設。

  通河七村的「一波三折」是訴求多元的時代縮影。上海公安在試點「智慧社區」時同樣遇到這樣的問題:在對「智慧社區」的理解上,居民希望提升安全感,居委希望及時了解小區人員情況,物業則希望能提高工作效率——現代社會中提供安全服務「產品」的主體並非公安機關一家,民警不僅是社區警務活動的「執行者」,更是社會平安建設的「組織者」,要「眾籌」資源,多方響應,讓大家對「智慧公安」建設既有「獲得感」,也想要「參與感」。

  2月2日上午,一輛麵包車在新昌路左轉至南京西路時車內起火後失控衝上人行道,附近星巴克兩名員工第一時間抱出店內10個滅火器,與兩名路過市民一起對車內火情進行處置,為公安消防部門後續處置贏得兩分鐘寶貴時間。「一座成熟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應急救援,應該是『自助自救、互助互救、公助公救』的結合。」在專業人士看來,城市風險應儘量靠前化解。「智慧公安」應該探索第一時間將風險自動推送至特定「風險人」及其安全服務提供主體,構建起「自防自救、互幫互救、公助公救」梯次處置的風險化解新模式:「再先進的技術手段也離不開人的積極參與,群防群治社會才能更安全。」

 

相關焦點

  • 2700餘智能安防社區零發案,公安部推介上海智慧公安經驗
    孫力軍表示,要抓住公安智能化建設的歷史機遇,推進治安管理智能化建設,深入實施公安大數據戰略,全力推進治安信息化建設,實現對違法犯罪和管理服務的動態感知、預警預防、智能處理。在上海,智能安防社區建設的目標就是提升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打造全民安防、協同治理和精準警務模式,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前沿科學技術,實現「防範未然、快處即然、妥處已然」。
  • 「雲上公安 智慧警務」為公安插上智慧翅膀
    為此省公安廳科技信息化局以全警深度應用為牽引,以全面高效支撐實戰應用,深入實施「雲上公安、智慧警務」大數據應用,構建了以智慧為核心、創新為內核的現代警務模式智能化體系,建成了全省公安「一朵雲」,移動警務「一機通」、高德與天地「一張圖」,為捍衛政治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保障。
  • 智慧公安大數據研判平臺開發方案警務通APP開發
    公關機關在推進警務信息化進程中,不但要建設全省警務雲,匯聚全警數據和社會數據,加快各警種之間的信息資源融合,還要橫向打通各業務版塊,為全警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提供公共的技術環境和服務支撐。由此可見,移動警務終端不但是公安大數據信息採集源,而且是一線警務人員警務處理最重要的助手,在公安大數據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受到各省公安機關的日益重視。目前全國各地公安都在加快移動警務體系的建設,將公安信息化應用從桌面應用向移動終端拓展。
  • 智慧公安大數據分析平臺開發警務通APP系統開發
    智慧公安大數據分析平臺開發警務通APP系統開發眾所周知,大數據在公安機構一直以來都素有「智慧大腦」之稱,而數據又是智慧公安建設極其重要的基礎,通過系統的採集分析計算,能進一步的打通數據聯通壁壘近年來,順應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時代發展趨勢,加上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傳統治安警務也開始邁入智慧化軌道。如何針對新時代治安面臨的問題,加快打造智能化信息平臺,全面構建智慧公安體系,同步提高智能感知設備覆蓋率,將是完善智慧警務新生態,推動社會治安持續向好的重要舉措。
  • 5G智慧安防小區如何設計 5G智慧安防小區設計方案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份5G智慧安防小區設計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那麼,5G智慧安防小區究竟如何設計?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份5G智慧安防小區設計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各位。5G智慧安防小區如何設計9月6日,由溫州市公安局、中國移動溫州分公司、浙江華暢科技等共同打造的濱甌景園5G智慧安防小區開始試點運行,這也意味著浙江省首個5G智慧安防小區落地建成。
  • 江蘇揚州湯汪派出所:「四智警務」打造新時代「楓橋派出所」
    今年以來,湯汪派出所按照揚州市公安局黨委「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做強科技支撐」要求,全面融入數據賦能和網格化社會治理,以智慧派出所支撐培育智慧警務工作,實現警務運行更高能、法治建設更高效、為民服務更高端、隊伍狀態更高質,全力打造新時代智慧「楓橋派出所」的新樣板,有效提升維護轄區安全穩定、服務人民群眾能力水平。
  • 智慧公安如何通過大計算使大數據變成有效資源
    智慧公安如何通過大計算使大數據變成有效資源隨著當前錯綜複雜的治安形態,數據、科技是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做好公安工作的主要戰鬥力,而強化公安基礎工作的信息技術支撐勢在必行。並且越來越多地公安機關也在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用互聯化信息化為公安基層基礎注入新動力,不斷提升打擊違法犯罪力度,而按照每個省廳統建框架、全省應用的模式,各市局不斷積極推進智慧警務體系的建設,並依託大數據應用平臺、指揮和信息平臺,建設具備指令下達、數據傳輸、線索推送、信息共享、審核報批、績效考核等功能的合成作戰工作平臺,積極構建「線索研判、指揮調度、行動處置」一體化聯動工作格局,實現了業務流轉
  • 上海公安大調研:智能安防,為小區平安建設助力
    歷經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小區的基礎安防設施老化,人員複雜、案件時有、糾紛頻發成了這些小區的通病。位於仙霞路上的虹仙小區原先就屬於這種情況。小區歷年來年均110警情總數達250餘起,侵財類案件多發、矛盾糾紛較多。小區居民安全感不強,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也不高。
  • 「智能安防社區」建設的上海實踐
    煙感報警、智能門磁、電瓶車智能充電……2018年以來,細心的上海市民會發現他們生活的小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多智能安防設備的安裝讓社區平安變得觸手可及。  社區警務是公安機關參與社區治理的基本抓手。
  • 【海通計算機】佳都科技深度:智能化行業踐行者,緊抓新時代 IT...
    智能化產業踐行者,智能安防和軌交兩大核心業務 公司專注於智能化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總部位於廣州,核心業務線為智慧城市(安防)和智能軌交,16 年毛利佔比分別為 37.1%和 29.4%。前者產品包括公安聯網平臺、實戰平臺、車輛大數據平臺等,後者包括自動售檢票、屏蔽門、綜合監控和視頻監控四大核心系統。公司業務覆蓋金融、安防、交通、司法等多個領域,遍及廣州、北京、上海、新疆等三十多個城市。
  • 智能安防系統如何設計 智能安防系統解決方案
    實現社區大數據的深度應用圍繞人、房、車、警情事件等要素,實現小區實有人口管理、關注人員管控、人車軌跡研判、異常告警處置、潛在風險預控等應用,並提供雲搜索、人像比對、軌跡刻畫、異常發現等多種研判分析手段,為各公安、綜治各部門的人口管理、案件偵查、綜合治理、態勢研判提供有利的信息和技術支撐。
  • 智能安防領軍企業遠宏集團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 共建平安智慧社區
    5月22日,在雲南舉行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智能安防領軍企業遠宏集團與騰訊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結合彼此優勢,集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共建智慧社區樣板工程。項目未來預計覆蓋上萬個小區、數千萬居民。
  • 「平安銅川」銅川公安「五個支撐」高標準完成公安檢查站智能化...
    今年以來,銅川市公安局嚴格落實省廳《2020年公安檢查站智能化升級改造工作方案》要求,緊緊圍繞重點建設任務,做強「五個支撐」,高質量推進落實,高標準完成全市6個公安檢查站智能化升級改造任務,充分發揮公安檢查站在疫情防控、治安查控、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 大唐電信亮相警博會科技助力警務智能化
    此次大唐電信展出的公安身份證核驗物聯網鎖、網約房管理系統和身份證核驗模組等產品和方案,著力為治安管理和網約房的監管加上「安全鎖」。身份證核驗模組內置通過國密認證的安全晶片,實現用戶隱私數據安全存儲,保證信息保密性、完整性,打造安全可信的運行、存儲環境。身份證核驗模組可應用於聯網型智能門鎖、通道閘機及門禁等。
  • AI時代,安防運維發展現狀與智能化應用
    中國安防行業發展了近30年,行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模仿國外產品到引領全球技術,中國安防行業以視頻技術應用為特點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根據網上資料整理)AI時代下安防行業面臨諸多困難隨著城市視頻監控的數量越來越多,視頻監控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湧現出越來越多廠家的產品,運維單位的水平也參差不齊…… 隨著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及其他行業對安防應用需求的日愈增加,城市視頻監控系統的設備數量呈幾何數字倍增。
  • 疫情之下,智慧城市安防運維如何突破?
    這些使得智慧城市發揮受限。智慧城市建設需不斷完善規劃問題暴露之後,就需要不斷完善規劃。許多城市已經看到了以上弊端,並積極進行調整優化。一方面,為減少人員匯聚,提升工作效率,建設政府工作人員網上辦公平臺,著力提升信息化在疫情防控的支撐和服務能力。
  • 智慧大數據繪就平安南昌全景圖
    近年來,我市全面推進平安南昌「大數據」建設,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安上「智慧大腦」,打造出全國首個基於大數據框架的視頻雲平臺,推出全國首個5G+VR智能移動指揮車,搭建了170餘個警情分析應用模型,通過智能交通平臺使南昌成為全國首個取消限行的城市,全市566個小區安上「智慧大腦」……通過人工智慧、5G+VR、智慧視覺,南昌在市域社會治理、平安建設方面實現「一圖知南昌、一網管全城」,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 用大數據創建大平安 科大訊飛「智慧大腦」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安裝智能A.I.門禁,小區覆蓋「人臉識別」,實現科技助推社區治安綜合治理;採用智能電子巡更,讓安全沒有隱患,有效提升物業管理效率和居民安全感滿意度;24小時實時了解,有效預警高空拋物現象······這是合肥市公安局以科技創新引領社會治安防控、打造智慧警務服務民生的結果。
  • 果洛州公安局以九條措施加速推進大數據智能應用平臺建設
    ,結合我州涉藏地區社會治理實際,採取「九條措施」,加快推進公安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平臺建設。一、借勢借力搶抓機遇緊緊抓住在果洛州建設涉藏地區公安大數據應用示範基地的有力契機,從「平安振興」工程中撥出專項經費支持果洛大數據應用中心建設,從省、州兩級和上海方面爭取政策、人才、技術、培訓、高級權限等方面的支持,全面提速果洛公安信息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