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鳥巢」這幾個字,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位於我國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鳥巢國家體育場。鳥巢作為北京奧運會的主場館之一,對於我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這篇文章要介紹的,卻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鳥巢,它的確由鳥類親自搭建,總重量達到近2000斤,內部總共有100多個隔間,可以同時容納500餘只鳥棲息在內,而這種特別的鳥,名字叫做擬廈鳥,也叫群居織巢鳥。
顧名思義,織巢鳥就是能夠「編織出鳥巢的鳥」,而它們之所以有這種能力,首先是源於每隻擬廈鳥個體極其強大的編織能力。
織巢鳥主要分布在非洲、澳大利亞和南亞地區,其中又以非洲草原上為多。非洲草原晝夜溫差極大,因為大地上的植被較少,水源也少,而乾旱土地的比熱容又比較低,這就導致土地升溫極快,降溫也極快。
在非洲草原的大部分地區,白天的平均氣溫能夠達到24-30攝氏度左右,在自然界中屬於非常炎熱的地區,但是一旦到了晚上,地表溫度會迅速降低,氣溫也會驟降20-30度以上,這就逼得非洲草原上的動物不得不想辦法來應對這種氣候了。
而織巢鳥想出來的辦法,就是用動物毛髮、棉花、枯草等等來編織鳥巢,這樣白天能夠防止太陽直射,晚上又能夠鎖住身體熱輻射實現保溫的效果。經過上萬年的演化之後,織巢鳥的編織築巢技術就成為了各種鳥類中最頂尖的那一檔了。
但單獨一個鳥巢到底經不起風吹日曬雨淋,而且一隻鳥在應對天敵等等危險之時也顯得太過單薄無力。於是,在織巢鳥中又演化出來了一種群居型的物種,即為群居織巢鳥。
它們的一個群體少說都有幾十隻,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它們在築巢之時不會再拘泥於個人巢穴的編織,而是會相互配合互相分工,共同造出一個「鳥界大廈」,是為「擬廈鳥」。
而在南非一處草原上,有一群擬廈鳥在一棵大樹上就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鳥巢(自然界中的),在鳥巢中會有大大小小長短不一的通道,通道兩側又有大大小小的隔間用以給擬廈鳥居住,跟我們現代人類居住的公寓頗為相似。
但是這麼巨大的一個鳥巢,裡面足以生活500隻鳥,自然鳥蛋也是不少,為何卻沒有人去掏鳥蛋呢?其中主要有3個原因:
1.擬廈鳥鳥巢的規模實在太大,通道最長的可達6米,在不破壞鳥巢的基礎上,想要掏鳥蛋實在太麻煩了。可一旦破壞擬廈鳥的鳥巢,這共計900多公斤的鳥巢哪怕是邊邊角角砸下來,人身體也是受不住的。
2.擬廈鳥生活在南非草原腹地,跟人類社會相隔較遠,沒有誰會無聊地遠隔萬裡專門來掏鳥蛋。而且如此大的鳥巢算得上是自然界的奇蹟,一直被當地相關部門保護著,因此也就沒人掏鳥蛋了。
3.擬廈鳥鳥巢中生活了這麼多鳥,藏著如此多的鳥蛋,自然會引來許多捕食者,而其中之一,就是非洲樹蛇。非洲樹蛇是一種非常兇猛的毒蛇,它的毒液可以輕鬆殺死一名成人,平時它們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如果在偷鳥蛋的時候發現了一隻伸進來胡亂掏的手,它也不介意上來咬兩口。當地人都知道這一點,因此根本就沒人願意冒這個險去掏那麼幾枚鳥蛋了。
可惜的是,在2014年的時候,在草原上下了一場極大的雨,而這個世界最大鳥巢就像一個海綿一樣吸入了大量的雨水,重量迅速增加,而後就壓斷了樹枝,大樹和鳥巢都垮掉了一半。
而失去了家園的一部分你抄鳥就跑到附近的一處電線桿子上搭巢,到現在又已經建成了一個極大的鳥巢了。而原本的那個鳥巢雖然垮掉了一半,但是比起新形成的鳥巢還是要大了不少,捍衛了它「世界最大鳥巢」的稱號。但假以時日,說不定新的鳥巢在更多擬廈鳥的加入下,會變得越來越大,超越前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