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包括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圖)

2020-11-27 中華網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今天揭曉,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在新當選的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為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

為優化院士隊伍學科結構,在2017年增選工作中,中科院進一步加強了對新興和交叉學科、以及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支持,專門建立了新興和交叉學科特別推薦機制,成立了國防和國家安全特別推薦小組,並特別增加名額用於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候選人。今年,繼續有多名新興和交叉學科候選人當選,其中有5人通過特別推薦機制推薦;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也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加強。通過此次增選,院士隊伍的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

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進完善院士制度。2014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分別進行了章程修訂內容最多、調整力度最大的一次院士制度改革,將原來的100多個推薦渠道收緊,僅保留了由「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兩個渠道推薦,並通過評選機制、退出機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定位。

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本次院士增選工作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2017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產生。

根據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方案關於適當增加外籍院士名額的要求,中國科學院今年新增選外籍院士16人。其中,安德烈·蓋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新當選外籍院士來自8個國家,波蘭、荷蘭、烏茲別克斯坦3國首次有科學家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在堅持外籍院士標準的前提下,重點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候選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國別分布也更趨合理。

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共有院士800人,外籍院士92人。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新增61名院士:16位外籍、2位諾貝爾獎
    11月28日,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公布結果。其中,今年共產生中科院院士61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及其以下的佔91.8%。
  • 諾獎雙料得主當選中科院院士:曾讓青蛙在半空中飛行
    東方網11月28日綜合消息:今天,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另外,16人新當選為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2為諾獎得主分別是安德烈·蓋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
  • 中科院2017年院士增選三個新特點
    11月28日,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中科院學術會堂參觀院史展覽。新華社發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增選工作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啟動,增選過程和環節等嚴格按照《關於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要求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等規定進行。  中國科學院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與之前的院士增選相比,2017年增選有三個新特點。
  • 香港學者謝作偉滕錦光當選中科院院士
    據香港媒體報導,中國科學院11月28日公布2017年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名單。香港中文大學的謝作偉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學的滕錦光教授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據了解,謝作偉教授研究領域為d- 和 f- 族過度金屬有機化學、硼籠、碳硼烷和金屬碳硼烷化學、均相催化、小分子活化和聚合物合成化學。
  • 四名溫州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新院士
    ,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3名溫籍科學家榜上有名。已逝世的溫籍院士有:張肇騫、蘇步青、夏鼐、施立明、鄭振鐸、伍獻文、谷超豪、王克明。在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名單出來前,健在的溫籍兩院院士中,年齡最小的是鄭曉靜,出生於1958年,年齡最大的是伍榮生,出生於1934年,今年已是83歲高齡。而本次當選院士的4名溫州人則紛紛刷新了溫州院士的最小年齡。沈志勳出生於1962年,滕錦光和謝作偉出生於1964年,吳朝暉出生於1966年。
  • 科學賞|兩院新增院士名單出爐 浙江6人當選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5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2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浙江新當選的4名院士為浙江大學教授羅民興、楊樹鋒、陳雲敏,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陳大可研究員。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北京新增59名兩院院士,數量居全國首位     北京地區共有27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佔比42.2%;32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佔比42.7%。經此次增選,中國科學院共有833名院士,北京地區有433人,佔比為52.0%;中國工程院共有924名院士,北京地區有397名,佔比為43.0%。但是,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竟然不是北京和上海!據相關數據統計,蘇州籍院士數量長期以來位列全國第一。
  • 這些牛人都曾「落選」中科院院士,院士是怎麼評出來的?
    近日,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在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有61名學者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世界膜蛋白結構生物學領域,頗有盛名的39歲年輕美女科學家顏寧遺憾落選,目前,顏寧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其實,曾經落選中科院院士也不乏一些我們所熟知的「牛人」,例如:袁隆平:從小我們就是知道,袁隆平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然而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來卻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為什麼袁隆平評不上國內的院士?當年的討論可謂非常激烈,而袁隆平本人卻看得很淡,認為:當院士不是目的。
  • 中科院2019年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新增院士64名
    來源:人民日報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22日出爐。今天,中科院公布64名新院士具體信息,根據統計,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新當選院士中有6名女性。
  •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他獲得過很多獎項,包括2015年度的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2014年,英國湯森路透公司預測楊培東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戴宏傑也是納米技術專家,1966年出生於湖南邵陽,1989年獲中國清華大學學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97年任史丹福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2006年至今任該校教授。
  • 中科院公布61名新晉院士名單 江蘇3人入選
    原標題:中科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江蘇3人入選—— 國家需求在哪,科研領域就在哪 今年共有61名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有南京大學郭子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南京理工大學芮筱亭3位,在激烈競爭中成功當選。 「國家需求在哪裡,我的研究領域就在哪裡」,記者採訪後發現,在國家需要的重大前沿領域,3名新科院士都立下汗馬功勞。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社華盛頓5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發生在南京大學的故事:諾貝爾獎獲得者與中科院院士之間的互相吹捧
    高鴻(1918年-2013年)陝西涇陽人,我國近代儀器分析學科奠基人之一,分析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3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1945年2月赴美國伊利諾大學專攻分析化學,1947年9月獲化學博士學位。1948年2月回國。歷任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南京大學副教授、教授、終身教授,並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博士生指導教師。1980年11月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 。
  • 2017年中國科學院當選院士名單
    11月28日,2017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次院士增選工作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技界和全社會廣泛關注。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新當選院士中有3名女性。
  •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林小春/新華網 2016-05-04 13:26 來源:澎湃新聞
  • 兩位在漢部屬高校校長當選院士,湖北兩院院士增至73人,總人數居中...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羅欣揭明玥通訊員丘劍山陳麗霞吳江龍)繼前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出爐後,昨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省武漢大學竇賢康教授、徐紅星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張清傑教授3人當選。至此,我省兩院院士增至73人,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
  • 四川巴中籍科學家吳偉仁、韓傑才當選院士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7日訊(記者 仲健鴻)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分別發布通告,宣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據了解,今年中國工程院增選70名院士和8名新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增選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2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莊小威或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曾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創校友基金會官方網站稱,2015年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束。今年43歲的中國科大1987級少年班校友莊小威博士當選外籍院士。她在哈佛大學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單分子生物物理實驗室,帶領21名博士、博士後研究流感、愛滋病、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細胞的過程。在實驗室團隊的網頁上,她著無袖紅色恤衫,戴著墨鏡眺望遠方,極其舒展。朋友們這樣說她: 「在課題研究之外,莊小威是一個活潑的女青年。」莊小威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師講席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哈佛大學化學和化學生物系、物理系雙聘教授。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多人涉納米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據新華社5月4日報導,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市委市政府向四名溫籍新當選中科院院士發賀信
    欣聞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沈志勳等4位溫籍科學家當選中科院院士,市委市政府11月29日向他們發去賀信,致以熱烈祝賀和崇高敬意。賀信中說,4位溫籍教授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不僅是個人之榮光,亦是溫州之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