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朱日和是我軍陸軍訓練基地,陸軍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和領導的武裝力量,已走過了90年的輝煌歷程。十八大以來,陸軍進行了系列改革優化,新的編制、新的番號、一支支新型作戰力量都讓中國陸軍,從「大陸軍」時代走進「強陸軍」時代。
固本開新 新集團軍重塑陸軍鋼鐵長城
2017年4月27日,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公布:陸軍集團軍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調整組建新的集團軍,是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的整體性重塑,對於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集團軍還將原有的「軍-師-旅-團」四級制,改革為「軍-旅-營」三級制,壓縮優化了指揮層級,提高了作戰指揮效能。
陸軍第83集團軍組織的一次緊急出動演練,接到集團軍下達的拉動命令後,某旅偵察、指揮、武裝、運輸等數十架直升機梯次跟進,快速升空集結,向指定地域突進,防空、炮兵、裝甲等兵種部隊迅速展開物資裝載,從軍指揮部命令下達到各作戰要素集結拉動,整個過程比原來用時縮短了三分之一。
攥指成拳 陸軍合成營聚合力提戰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作戰指揮效能,合成營也一直是我國陸軍調整轉型的方向之一。
塞北某地,一場陸軍合成營進攻作戰演練正在加速推進,營屬保障連開闢通路,通信排實施抗電磁幹擾,突擊炮抵近火力支援,遠程炮兵打擊和防空火力相互配合。與傳統的單一兵種營相比,合成營集裝甲步兵、炮兵、偵察兵、通信兵、工兵等諸多兵種於一體,達到了攥指成拳、聚合打擊的效果。
空地合成 中國陸航打造「樹梢殺手」
除了合成營的探索,在陸軍部隊的轉型建設中,以陸軍航空兵為代表的新型作戰比重不斷加強。2016年,朱日和訓練基地,一場實兵對抗演習悄然開啟。朝其格爾附近的山口是藍軍左翼裝甲進攻部隊的必經之地,而距離山口大約六公裡處又是一片綿延的山地,這為直升機的設伏提供了極大便利。
在紅軍地面偵察部隊的情報信息支持下,陸航直升機提前隱蔽在山地中,當一半的敵軍通過山口時,紅軍武裝直升機快速出動,打掉一批坦克調整一個戰位,五分鐘內,一架直升機一次出動就擊毀了敵方七輛裝甲和步兵戰車。
遲滯敵軍近一個半小時,直到整個戰鬥結束,藍軍左翼戰鬥隊形依舊沒有進入核心交戰地區,宣告對抗失敗。
近年來,陸航部隊快速發展。從國外引進到自主研製,隨著米-17系列、直-9、直-10、直-19等幾代戰鷹的成體系列裝,中國陸航部隊已經成為多機型、全天候作戰的新型兵種。這也使得中國陸軍不僅在地面沙場揚威,還擁有了自己的「樹梢殺手」,實現了空地之間的立體合成。
百鍊成鋼 特種兵:插入敵人心臟的匕首
如果說陸航部隊是陸軍的翅膀,那麼那麼特種兵則是陸軍插入敵人心臟的匕首。
夜幕掩護下,一場特種突擊演練正在展開。陸軍某特戰旅特戰隊員全副武裝,採用低高度懸停跳下、繩索滑降等方式迅速實施機降,展開偵察突擊。與此同時,另一路特戰分隊,利用橡皮舟到達指定水域後,蛙人小組採取水下突擊的方式抵近目標,迅速搶佔有利地形。隨後,多路特戰突擊力量立體合圍,閃電突襲目標、達成作戰意圖。
陸軍特種部隊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執行任務主要為敵後滲透、偵察作戰、斬首、奪控機場等。特種兵必須具備過硬的本領,同時還要擁有鋼鐵般的意志。為了完全模擬敵後作戰,特種兵需要全副武裝在野外少睡眠、零給養的條件下生存7天7夜。最後根據導演部設置情況,特戰隊員陸續遭到伏擊,被押進了「戰俘營」。
這些訓練,在特種兵口裡叫「地獄周」和「戰俘營」。訓練的目的就要是檢驗特戰隊員在達到生理極限的情況下,還能不能牢記自己的使命責任。
新質戰鬥力成為陸軍制勝鐵拳
近年來,在遂行反恐維穩處突、國家重大活動安保和搶險救災等重大軍事行動任務中,陸軍特種部隊大顯身手、嶄露頭腳,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
隨著軍改的深入,中國陸軍傳統步兵、炮兵等兵種的一大批崗位開始轉型,陸航、特戰、信息對抗等一支支新型作戰力量閃亮登場。新舊崗位的消失與新生,標誌著陸軍新型作戰力量蓬勃發展,也預示著新質戰鬥力日益成為陸軍制勝的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