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隼(Falco cherrug)雌性體長55CM,雄性45CM,最大翼展超過125公分,是隼形目隼屬種體型第二大的種類,僅次於分布在北極圈地區的矛隼。獵隼顧名思義,古時候人們馴養它作為狩獵的工具,中文正式名就是來源於此。
隼形目的猛禽不同於鷹屬猛禽,大部分鷹屬猛禽高度適應林地的環境,適合在林中棲息和捕獵,它們的翅膀大多有明顯的翼指。而隼屬的猛禽則適合在開闊的地形中發揮速度的優勢,利用俯衝和直飛加速來捕捉獵物,用速度取勝。所以這也就是很多隼的分布地在北方開闊的高原、草原以及溼地這類的環境。在北京地區的沙河水庫、野鴨湖溼地以及十渡地區的開闊山谷中都有它們的身影,這裡也是北京觀鳥人熟知的觀鳥點。
黃色區域為繁殖地,綠色區域為全年可見
藍色區域為越冬地
獵隼主要的分布地是歐亞大陸北方的高原和溫帶草原以及類似的乾旱地帶,在我國整個北方都有它們的身影。夏季的時候它們在北方平原和草原地區繁殖,繁殖選擇的環境也是草地上的矮樹、土山甚至電線桿電塔這樣的人工設施,有時它們也會選擇利用人工巢箱來繁殖。
獵隼是草原生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與其他猛禽和食肉動物對草原鼠類的控制與數量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它們的存在,草原上齧齒動物的數量才會處在一個合理穩定的區間,為草場的經濟生產提供自然保障。
在中東地區,由於那裡地處亞熱帶沙漠,地形開闊,適合隼類猛禽的活動,那裡有飼養隼類猛禽作為寵物的傳統。矛隼、獵隼、遊隼都成為當地人喜愛飼養的猛禽,特別是獵隼,由於其適應乾旱地區的環境,體大雄偉,捕獵技巧嫻熟,而且在飛行捕獵的過程中也極具觀賞感,成為那裡飼養的主要種類。
由於有市場需求,也就形成了供應,每年有大量人工飼養和野外捕捉的獵隼通過各種渠道進入那裡的市場。同樣也形成了地下的非法貿易鏈條,每年都有很多獵隼被人為捕捉和販運,在捕捉和運輸的過程中對它們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同時也對其野外種群結構的健康造成了影響。
除了人為的捕捉之外,草原上人工投放鼠藥對包括獵隼在內的很多野生動物也造成了傷害,很多被鼠藥毒殺的鼠類又會被包括獵隼在內的食肉動物吃掉而一命嗚呼。同樣一些欠發達地區的供電設施老化,導致很多停落的猛禽觸電而亡,我們對它們的保護尚需要更多的認識與投入。
作者:夜來香
編輯、校對:魏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