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閒得慌?可以看看超級月亮。下周在3月10日,將出現今年第一個超級月亮。如果天色晴朗,我國各地乃至整個北半球都可觀賞到。各地觀測超級月亮最佳時間是3月10日的凌晨及晚上。在廣州,3月10日凌晨0時43分,月上中天,月亮升得最高,也最亮,地平高度為76度,月亮恰好位於正南方向;清晨7時09分,望月從西方落下;19時17分,滿月從東方升起。如果大家知道超級月亮的升落時間,足不出戶便可觀賞到超級月亮,「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超級月亮(Supermoon)是1979年由美國佔星師理察·諾艾爾提出的名詞,是一種新月或滿月時月亮位於近地點附近的現象,月亮位於近地點時正好出現新月,稱為超級新月;月亮位於近地點時正好滿月,稱為超級滿月。由於月球以橢圓形軌道繞行地球,月球和地球間的距離不斷變化,因此滿月發生時月亮離地球越近,人們看到的滿月也就越大。
很多主流天文學家們並不贊同「超級月亮」、「超-超級月亮」的稱謂,因為從科學定義而言,叫做近地點滿月更為準確。當滿月從地平線升起時(即近點月),我們看到的月亮似乎比它升到天頂時更大、更明亮。這時的近點月大概比遠點月變大14%,變亮30%左右(取決於氣象條件)。但這種大小、亮度的變化,其實人的肉眼是不太容易覺察出來的。
2020年一共有四次「超級月亮」發生,分別在2月9日、3月10日,4月8日和5月7日,其中,4月8日和3月10日的這兩次還分別是年度「最大滿月」和「第二大滿月」。其中,3月10日的滿月發生在農曆十七,最圓時刻出現在10日1時48分,而同日14時30分,月球又過近地點,這是月球距離地球全年第二近的時刻,此時月亮的視直徑很大。
超級月亮是指近地點時的望月(滿月)。今年3月10日凌晨1時48分,太陽、地球和月球排成近似一條直線,此時月亮最圓(望);同一天的14時30分,月球距離地球最近,只有357231千米。兩者(最圓和最近地球)的時間相差少於13小時。通常,上述兩者(最圓和最近地球)的時間相差少於24小時,都可稱為超級月亮。今年符合上述條件的只有3月10日和4月8日的望月。
同樣是滿月,近地點比遠地點的滿月,其視直徑大14%,其視面積大30%。在月出之後大約60分鐘和月落之前大約60分鐘,是觀賞超級月亮的黃金時間。此時,公眾感到月亮特別圓大,而且呈現金黃色。
專家稱,3月10日,在廣州,凌晨0時43分,月上中天,月亮升得最高,也最亮,地平高度為76度,月亮恰好位於正南方向;清晨7時09分,望月從西方落下;19時17分,滿月從東方升起。如果知道超級月亮的升落時間,足不出戶,在自家的門口、天台及其陽臺,都可觀賞到超級月亮,並可採用相機和手機拍攝超級月亮。
3月10日,各地如果因天氣等原因無法觀測到超級月亮,也不用惋惜。專家稱,今年4月8日,中國各地公眾還可再賞一次名副其實的超級月亮,4月8日的超級月亮比3月10日的超級月亮更明亮。
月球的公轉周期是27.32天,但是以月亮的朔望月周期性變化作為一個月,一周期平均為29.53天,這兩者產生差異主要是前者還差地球在這一個月裡走過的路程。 假設讓月球從地球和太陽之間(此時月相為新月)開始公轉,27.32天後,月球公轉地球一周,但是因為地球在這段時間內,也圍繞太陽轉動了一個角度,因此,月亮還得再轉兩天左右,才能重新回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把月相回到新月。即兩個新月月相之間的天數是29.53天,同理,兩次滿月之間也是相隔29.53天。
根據曆法計算,14個朔望月與15個近點月非常接近。也就是月球每經歷14次圓缺(即天文學中的14個「朔望月」,合413.4天,大致相當於農曆14個月),在第14次最圓的時候,又差不多同一時候又經過或者臨近了第15個近點月的近地點。也就是說,每隔1年零1個月18天,即每隔413天,我們就會迎來這樣一次「超級月亮」。但有時,這種計算的前後一個滿月時也會出現臨近近月點的情形,這些年很多人也將這樣的滿月叫做「超級月亮」。
超級月亮怎麼拍?
攝月,是眾多攝影愛好者喜歡的拍攝題材,從拍攝器材的選擇,到實踐拍攝的操作,拍攝難度不高,拍好卻不容易。本文將從拍攝準備到實踐拍攝,手把手教會大家完整的攝月技巧。
一、拍攝器材拍到或拍好
拍攝月亮,部分手機就能實現,但「拍到」與「拍好」要進行區分,比如某品牌的50倍光學變焦拍攝到的月亮,畫面不夠清晰,月亮周邊虛化模糊,確實是能拍到,但拍攝效果真心不行。
所以拍攝月亮還是要選擇相機,無論是單反還是微單,入門相機還是高端相機,都可以拍攝到高質量的月亮照片,只是畫質略有區別。那麼,攝月的關鍵器材是什麼呢?
鏡頭!長焦鏡頭最佳!
特別是想要拍攝大月亮的時候,一支長焦鏡頭(焦距大於300mm)可以拍攝到清晰的月亮天體照片。如果手頭上只有變焦鏡頭,比如70-200mm,選擇鏡頭焦距為200mm,拍攝到月亮,經過後期裁剪形成大月亮的照片,畫質略微損失,但拍攝效果比手機的拍攝效果要好很多倍。
二、實踐拍攝
拍攝月亮可以分為多種形式:單獨拍攝大月亮、超長焦拍攝創意月亮、多重曝光拍攝創意月亮等。而且拍攝月亮,最佳拍攝時間是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前後,此時的月亮又大又圓;最好是晴朗少雲的天氣,可以拍攝到更清晰的月亮,這是前提條件。
1、單獨拍攝大月亮
想要拍攝出大月亮的特寫,可以用手機拍到,如果月亮太小,犧牲像素進行裁剪,這是最簡單的方式,但拍攝效果很差。
使用相機的套機鏡頭拍攝,比如18-200mm的套機鏡頭,選擇200mm拍攝,然後利用後期對照片進行裁剪,放大月亮在畫面中的比例,照片效果也會很清晰,但照片經不起放大,放大會出現噪點等問題。另外,使用增距鏡或增倍鏡也是可以的,照片效果略次而已。
最佳方式是使用超長焦鏡頭拍攝,比如400定、600定、800定(不建議購買,可以去租用),可以拍攝到非常清晰的月亮細節,從畫質到照片效果都會很不錯。
以400mm拍攝月亮為例:
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關閉鏡頭防抖;
打開實時顯示拍攝(預升反光鏡,防抖);
選擇手動曝光M檔拍攝,將快門速度設置為1/125秒,ISO100,光圈在F8~F11之間調整,從顯示屏上面判斷亮度是否合適再調高快門速度或縮小光圈。至於月亮周邊的暗部夜空,一般不予以考慮。
對焦建議手動對焦,可以用相機上的放大鏡按鈕,放大月亮照片,從相機屏幕查看月亮細節,轉動對焦環保證月亮上的細節能夠清晰呈現,最後按下快門拍攝即可。
2、超長焦拍攝創意月亮
長焦鏡頭具有壓縮空間的視覺效果,讓畫面中的的月亮與景物更近,再利用超長焦鏡頭拍攝,形成獨特的創意月亮照片。
比如下圖,利用增倍鏡+600mm定焦鏡頭拍攝,首先用超長焦拉近月亮,讓月亮在畫面中的比例增大;然後再畫面中安排模特進入畫面當中,直接拍攝出大月亮的畫面效果。
其中,要挑選高處,低角度仰拍可以避免雜物對畫面的幹擾;然後要讓人物主體,擺弄動作,因為距離較遠,可以考慮手機遠程指揮模特擺姿。這種拍攝方法還可以用於拍攝創意大月亮,創意要點在於人物與月亮的構圖,器材關鍵在於長焦鏡頭搭配增倍鏡。
3、多重曝光拍攝創意月亮
很多人受限於長焦鏡頭的原因,拍攝大月亮常選擇多重曝光的方式拍攝,其實多重曝光本質就是多張照片合成,如果對相機的自動合成不滿意,可以考慮後期合成。
多重曝光拍攝創意月亮技巧如下:
打開相機的多重曝光功能,將多重曝光的設置界面設置如下圖,其中建議保存源圖像的所有圖像,以便不滿意拍攝效果時用後期處理來完善照片效果。
使用變焦鏡頭的長焦端拍攝月亮,月亮放在畫面的上方1/3的區域內,等合成後會形成高懸夜空的大月亮效果。此時不需要將月亮的細節拍攝清晰,18-200mm的套機頭就能滿足拍攝需要。
再將鏡頭焦距縮短,選擇廣角端拍攝一張夜景照片,其中夜景的上面1/3區域建議拍攝夜空,方便與長焦端拍攝的月亮進行合成。
建議選擇RAW格式存儲照片。
多重曝光拍攝大月亮的效果是目前攝友們常用的拍攝技巧,正常套機頭就能實現拍攝,推薦大家近期去實踐拍攝。
三、後期修圖,讓月亮有更多可能
如果對於多重曝光的拍攝效果不滿意,將之前拍攝時的源圖像挑選出來進行後期合成。
1、將兩張照片導入到Photoshop中,拖動月亮照片覆蓋夜景照片,再用選框工具將月亮框選出來;
2、右擊照片,點擊「選擇反向」;然後為了過度更加自然,再將「羽化」設置為20;
3、最後點擊刪除,只留下月亮的區域與塗層背景融合,其中過度邊緣一般較為正常。過度不夠自然時,可以選擇橡皮擦或增加羽化值。
綜上,拍攝月亮的難度並不高,如果想要拍攝出高質量的月亮特寫,需要去租用高端的長焦鏡頭來拍攝;
如果想要拍攝一般的月亮特寫,使用套機頭的長焦端拍攝,然後裁減掉部分區域即可滿足拍攝需要;
如果想要藉助多重曝光拍攝大月亮的夜景照片,用長焦端拍攝大月亮+廣角端拍攝夜景,藉助相機的多重曝光功能進行合成;
如果合成效果不滿意,可以藉助後期軟體進行合成,操作過程也並不複雜。
本文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因無法知曉作者信息而無意侵犯某個媒體或個人的智慧財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公眾微信編輯將立即刪除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