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網飛出品,以壬辰倭亂後李氏朝鮮為背景的喪屍古裝劇——《王國》,終於官宣要在2021年播出第三部。
其劇情承接第二部的結尾:朱智勳飾演的王世子李蒼在讓出王位後,跟裴鬥娜飾演的醫女雲遊全國,調查能讓人變為喪屍的「生死草」到底起源自哪裡。所有的證據都指向生死草來自於鴨綠江邊的貿易。果不其然,李蒼在朝鮮的北方邊境又重新發現喪屍,與此同時,一個神秘的女人(全智賢飾)出現在了他們眼前......
《王國3》的別名叫做「阿信傳」,全智賢扮演的角色身著皮毛衣服,跟朝鮮服裝差別巨大,幾乎可以肯定她來自女真部落。第三部的設定時間已是17世紀早期(大約在1610年),按照真實的歷史線,此時努爾哈赤已經開始踏上統一女真各部的徵途。照這樣看,《王國3》的劇情應該會相當微妙,這是在新的大爭之世到來前最後一段安靜的歲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16世紀末,女真人的確依靠手中的一項植物資源,聚集了大量資本,為女真的崛起打下基礎。它就是東北盛產的人參。
《清太祖實錄》中有關人參的記載
《王國》中的「生死草」,被神秘人打著可令亡者起死回生的旗號,藉以傳播喪屍病毒。而人參在傳統觀念中,一向被視作足以給病人吊命的「神草」,可以說跟「生死草」有著十分相似的功能。明末人參的價格一斤大約接近20兩白銀,如此暴利的產品,是女真人不可多得的財寶。
然而,明朝人精於貨殖之術,人參挖出之後,彼時女真人並沒有很好的保存方法,時間一長,藥材難免腐爛。明朝商人則故意在交易人參時遷延日期,逼得女真人為了保證自己費盡辛苦得到的人參不至一批批變質,只能含淚折價出售。
據《清太祖實錄》的記載,努爾哈赤為了改變女真人始終處於被動地位的人參貿易,特地在族中推廣「人參煮曬法」。將人參先用沸水焯,而後曬乾。如此一來,貨品得以「徐徐發賣」,再也不用因為擔心變質而遭受明朝商人的刻意剝削。
清太祖
隨著努爾哈赤帶領下的女真部族日漸做大,明朝對東北的人參貿易也警覺了起來。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巡按山東御史崔鳳翀特地上奏「制東西夷虜機宜」,其中談到,大明只要限制進口人參,便可不動刀兵讓努爾哈赤因為經濟困境而走投無路:
「東夷奴兒哈赤,擅參為利,該道欲於市易中默寓裁減之意,使商販漸稀,參斤無售,彼之財源不裕,自將搖尾乞憐。」
明神宗
《王國2》的結尾提到,世子李蒼通過調查,發現「生死草」販賣早已遍及朝鮮全國。歷史上,朝鮮雖然也產人參,但它照樣會從女真購買人參用來進貢大明。這一連串的巧合不免令人感到,劇中的「生死草」販賣跟明末女真的人參貿易實在太過相似了。全智賢飾演的「阿信」更將生死草和女真緊緊關聯到了一起。莫非第三部,編劇打算來一次國際線?
「三人渤海當一虎」、「女真滿萬不可敵」。歷史上,金王朝正是自東北摧枯拉朽般的滅了遼宋。而明朝時候的女真,對明與朝鮮兩國來說,是個麻煩又難纏的鄰居。一方面,女真人動輒入境剽掠百姓,難以根除。另一方面,為了獲得賞賜和貿易權,女真首領們又集體向大明和朝鮮稱臣受封。
沒錯,明朝東北的那些女真人,是同時臣服於中朝兩國的。這恐怕正中許多人的知識盲區。合著做「附庸」也能兩頭做嗎?然而,真實的歷史的確如此。《大明一統志》等書記載的明朝在東北設置的180多個女真衛所中,有40%左右熱衷於當牆頭草,過兩頭逢源的生活。1437年,明英宗正統二年,《朝鮮王朝實錄》中就記載了明朝嘔罕衛指揮乃要昆、肥河衛指揮伐兒哥,一起遣使向朝鮮王「奉書投化」之事:
「嘔罕衛書曰『大明皇帝封忽剌溫一方兀狄哈乃要昆,設立嘔罕衛,世襲都督,住坐本土,管轄百姓。今欲於朝鮮國殿下,受命效力,往來交通。差送指揮虧將介等六人,自今受命効順,永不寇邊。我等地面所貴金銀及馬匹鞍子等物賜給,仍授高爵遣還,則乃要昆等益改前心,殿下所貴之物,我等亦連續進獻,永永歸順。』肥河衛兀狄哈伐兒介書亦同。」
嘔罕衛在今天黑龍江省依蘭市的東南。肥河衛則在黑龍江省阿城市的東北。他們不遠千裡派人去朝鮮王京,自稱要效力於朝鮮國殿下的原因,在書信裡寫的也很明白:一是要朝鮮賜他們官爵,二是要朝鮮回賜金銀、馬匹鞍子這些物資。
對於朝鮮來說,它本身是明朝的屬國,是天朝皇帝冊封體系中的一員。女真的歸附,無論出自真心還是假意,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能滿足朝鮮人的虛榮心,這可以讓朝鮮享受到中國才能享受的尊榮。1457年,朝鮮世祖大王(首陽大君)就在給鹹鏡道都節制使的諭旨中頗為自信的說:
「野人(即女真)、倭人,俱為我藩籬,俱為我臣民,王者等視無異。」
朝鮮世祖御真
主動投誠的女真人在朝鮮得到的封號可謂名目眾多,從正二品的「知事」、正三品的「上護軍」,再到從七品的「副司正」,足有十餘個官位。而接受朝鮮冊封的女真首領,許多都是耳熟能詳的人物,比如猛哥帖木兒(被清朝追封為肇祖原皇帝),深受朝鮮三代榮恩,成為上護軍,並得賜萬戶印信一顆。
清永陵,猛哥帖木兒衣冠冢所在地
不過,既然向朝鮮王討要封號和物資,光憑空蕩蕩的效忠口號可是行不通的。包括猛哥帖木兒在內,李滿住、董山、凡察都曾將子弟派往朝鮮「隨侍」,就是將自己的親屬作為人質寄放在朝鮮。朝鮮能夠長期對女真保持影響力,這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原因。
明成祖朱棣與明宣宗朱瞻基的後宮中都有女真和朝鮮的妃子及女官。明、朝鮮和女真的牽連之深,要超過許多人的意料。但這三角之間的關係,並不平等。女真可以說處於其中的最底層。衣冠制度模仿中華的朝鮮,自高麗時代開始,就視女真為人面獸心的蠻夷。這種極端的鄙視在朝鮮人心中從未消減,所以清朝興起之後,朝鮮即便被迫臣服,也屢屢在私下稱呼清帝為「胡皇」。
自元朝末年,高麗在恭愍王的領導下,開始了展拓北方疆土的活動。如今朝鮮的鹹鏡道等地,在那時都是女真部落散居的區域。1433年開始,李氏朝鮮在北方大規模設置郡鎮,並加強了對此地女真人的控制,在15年內完成了所謂的「四郡六鎮」的建設。自此之後,中朝以鴨綠、圖們二江為界河的格局才初具雛形。
明末,對待日益崛起的建州女真部,朝鮮人的心態非常複雜。就拿壬辰倭亂來說,努爾哈赤曾主動提出過要南下跟朝鮮、大明共同抗擊倭寇。朝鮮得知之後驚慌異常,深怕努爾哈赤的提議得到大明皇帝的同意,如此一來,女真人便可以打著「皇敕」的大義進入朝鮮國境。
1595年,由於女真採參人擅入朝鮮國境,被朝鮮守將所殺,為避免與努爾哈赤之間一觸即發的武力衝突。朝鮮使者申忠一受命北上至努爾哈赤的住所赫圖阿拉城送書修好。申忠一後來就將自己在女真的見聞繪成兩幅紀程圖記並配以文字。1938年,申忠一自藏的那份圖記重見天日,並被命名為《建州紀程圖記》出版。該書直觀地記載了申忠一與女真貴族們的往來,史料價值極高。
今天的赫圖阿拉城,皇太極時被稱為「天眷興京」
我們能發現申忠一沿襲了朝鮮人對女真的鄙視情緒,書中將女真大小首領們皆稱呼為「奴酋」、「小酋」。而申忠一跟女真人之間的種種鬥嘴,更是饒有趣味:
佟養才:「你們朝鮮國舉辦宴會的時候,為什麼連一個穿錦衣的人都看不到?」
申忠一:「衣章用來明貴賤,我國軍民不敢擅穿錦衣,不像你們女真,全國上下都穿一樣的衣服。」
言外之意,就是女真毫無等級秩序,不懂禮儀規制,穿衣服不過是沐猴而冠罷了。
雖然此時,朝鮮已經對女真的壯大頗為戰戰兢兢。不過,不少女真人依舊對朝鮮表示出了親善甚至是恭敬的態度。努爾哈赤就讓手下馬臣傳話給申忠一:「繼自今,兩國如一國,兩家如一家,永結歡好,世世無替。」而在這之後,又有一名「王子」託馬臣轉告申忠一,希望朝鮮能夠授予其封號:「若朝鮮除職,則賞一尺之布,猶可受也。如不得除職,賞之金帛而不願也。」
甚至於,在《朝鮮王朝實錄》內,我們還能找到一條頗耐人尋味的記錄:
「建州衛酋長老乙可赤,求來京城受職。」
首爾德壽宮,原為慶運宮,倭亂中李朝因景福、昌德、昌慶三宮盡毀,以此作為王宮
這一年是公元1601年。努爾哈赤派副將來朝鮮,請朝鮮按照對待藩胡舊例,賜他頭銜。不過,朝鮮以努爾哈赤已受大明「龍虎將軍」之封,朝鮮不便再賜號為由,予以婉拒。
說到底,此時女真之所以還肯給朝鮮三分薄面,不外乎因為自身尚未完成統一,需要營造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正如申忠一所說:「欲與以上國及我國結好之意,誇示胡人,威服諸部也。」
如果《王國3》的劇情參考了這段時期的歷史,那麼李蒼身為隱藏民間的朝鮮正統世子,對於女真來說可是不可多得的政治籌碼。而全智賢飾演的阿信跟女真的領袖,那位「老乙可赤」大人是否會有交集呢?這都要等到正劇播出之後,我們才能一解疑惑了。
編輯說明
文字 / 首陽大君
封面 / 姜博約
編校 / 頭文字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