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花舊事專欄 ~
帶你看那些城市裡當季常見野花背後的故事
每周二五早晨更新,歡迎關注
新花·舊事:其七十七、鴨蹠草
【花·檔案】
鴨蹠(zhí)草
Commelina communis
鴨蹠草科 鴨蹠草屬
別名:竹葉菜、蘭花竹葉、藍姑草、翠蝴蝶、碧竹子、菱角傘、鴨腳板草
【花·遇見】
鴨蹠草是秀氣的野花,若親水而生,枝葉都透出鮮嫩,花朵也生得柔美,尤以兩枚藍色的花瓣為最,仿佛那是羞怯少女揚起的裙裾。
鴨蹠草確也離不開水澤溫潤,倘若將花枝折下,不消三五分鐘,藍色的花瓣首先委頓,繼而整朵花亦蜷縮,失了靈性,一團死氣。
小時候我獨獨知曉,鴨蹠草的花,是沒辦法摘下來的,只能在路邊隨處觀賞。多年以後我忽而想要栽種,於是跑去收了種子。只消栽得一年,之後種子自行散播,遍野皆是,翌年各個花盆裡頭,都鑽出鴨蹠草的小苗,只得拔除而後快。
花依舊是優雅輕靈的花,只不喜愛它的蔓延,於是便漸漸種得少了,只在院子角落胡亂撒些種子,看碧藍色的花朵忽而生出,與高遠的秋日天空兩相輝映。
【花·史話】
唐陳藏器《本草拾遺》中記有鴨蹠草:「生江東淮南平地,葉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有角如鳥嘴。北人呼雞舌草,亦名鼻斫草,吳人呼為蹠,蹠斫聲相近也。一名碧竹子,花好為色。」鴨蹠草之名,或由此而來——《莊子》中有「郢人之鼻斫」故事:楚國郢人,塗白堊於鼻端,如蠅翼之狀,令匠人石揮斧砍去白堊,郢人無懼,可以言勇。鴨蹠草之花時,略似白堊塗鼻之狀,故有「鼻斫草」名,又因音轉呼為蹠。鴨名或因鴨鵝喜食之故,或取鴨腳跡之意,以此草多生水畔而來。
鴨蹠草所謂「有角如鳥嘴」,李時珍詳解之曰:「結角尖曲如鳥喙,實在角中。」總苞片如鳥如雞,故有「雞舌草」之名。又花深碧色,莖葉似竹,乃有「碧蟬花」「碧竹子」「竹葉菜」諸名。此物之花,民間用作染碧色之原料,故宋董嗣杲《碧蟬兒花》詩道:「翠蛾遺種吐厲蕤,不逐西風曳別枝。翅翅展青無體勢,心心埋白有鬚眉。偎籬冷吐根苗處,傍路涼資雨露時。分外一般天水色,此方獨許染家知。」
小飛也來畫了一張:
介紹植物傳統含義、文化故事請參看天冬編著的圖書《桃之夭夭:花影間的曼妙旅程》《野草離離:角落中的綠色詩篇》。
2016年全年的【新花·舊事】系列專欄,每周二、五上午發布,介紹兩種此時可見的城市裡的野花。它們形態特徵、詳細花期、分布地點請自行查閱專業資料。
本系列的分類系統依《中國植物志》採用恩格勒系統,拉丁學名大部分以《中國植物志》為準。
全部文字出自天冬已出版的圖書《城市野趣:一步一花》,因篇幅所限,書中有刪節,【新花·舊事】系列進行了增補修正。
--
文字/攝影/繪圖:天冬
編輯:小飛
野風集為「識得自然萬物聯盟」成員,回復z查看成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