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以來,對於受困於海外的華人,可能對民航局於五月份頒布的「五個一」政策可謂是「愛恨交加」,更多的可能是「恨」多於「愛」。
從全局出發,不僅是身處中國的居民能夠感受到中國抗疫以來取得的偉大勝利,同樣身處海外的華人華僑也為祖國的強大感到驕傲和自豪。「五個一」政策的實施的初期,無疑對遏制病毒從境外輸入的風險,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但是,自3月份實施至今,從近幾個月不斷檢測出的陽性病例可以看出,該政策沒有能夠結合疫情發展的需要,適時對該政策進行調整。導致航空交通的堵塞,航班短缺,票價奇高,人為造成大面積受困於海外的華人華僑、留學生群體、海外務工群體滯留海外。至於對該群體造成的影響不做過多贅述。
從問題的根本來看,政策的制定者們,並沒有分析出事情的起因,只是相對於結果,找了一個「替罪羊」來承擔「後果」。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航空公司只是一個交通工具,運輸的載體,僅此而已,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第三方,航空公司是沒有病毒檢測的責任和義務。現在登機前,各家航空公司如坐針氈,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對登機者的檢測報告進行細緻檢測,對「QR」健康碼進行確認,可以說航空公司是盡職盡責的完成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這個時候,回國的航班上依舊檢測出了可怕的」陽性「,不斷有航空公司出現「熔斷」。
問題出在哪裡?航空公司應該」背鍋「嗎?顯然,這個「鍋」航空公司背的過於冤枉!那麼我們在決定誰該承擔責任這件事情上之前,我們得到分析一下出現「陽性」檢測報告的原因:
筆者認為,以上是造成「陽性」檢測結果的主要原因,很清楚,真正應該「背鍋」的是「檢測機構」和被檢測人。
找到了原因,那麼我們就需要制定方案:
政策監管:
很多的人可能會提出會增加很多的「成本」,但是相對於現在被炒作為「天價」的機票,這點「成本」真的是微不足道。打個比方,從非洲拉各斯至廣州的機票,近期價格被抬高到了25000元,平時拉各斯至廣州只要3000~5000元,如果航空公司只要履行好職責,正常接待旅客的運輸,這個將有2萬元的降價空間,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在源頭上真正對「陽性」患者進行把控,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