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庫門,黑白電視機擺在弄堂中間,前排馬扎、中間椅子、後面踮起腳尖,鄰居們層層疊疊聚在一起觀看振奮人心的女排比賽,小學生冬冬一遍遍爬上房頂,調整天線……這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一幕。
這是很典型的上世紀80年代的生活場景。當大家還在通過「話匣子」(收音機)聽評書《嶽飛傳》的時候,黑白電視可是一件奢侈品。
看電視必須要架設天線,魚骨狀的天線必須要架到房頂上才行。但一陣風、一陣雨或是頑皮的貓咪觸碰一下,電視信號會立即改變,甚至滿屏「雪花」。爬房頂,成了每個有電視家庭的日常功課。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有線電視出現了,人們終於告別天線,看到清晰而穩定的電視畫面。後來有了高畫質電視,又有了網際網路電視,而如今的年輕人更多地在手機和電腦上看視頻、刷抖音。
電視從無到有,從黑白到彩色,天線從有到無,直至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既折射出科技的進步,也折射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
文/胡 波 鋼筆畫/朱亞文 漫畫/曹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