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圖大數據看十一:各地商圈出現「紅色擁堵」,遊樂場迎來...

2020-12-03 中華網

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的第一個黃金周,今年的國慶中秋長假令廣大民眾出遊情緒高漲,旅遊、探親出行等客流持續走高,交通、旅遊、餐飲等行業迎來全線復甦。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節假日出行儀錶盤等平臺緊密跟蹤假期人口流向,從人口遷徙、交通擁堵、景區人流量等角度全面展示十一黃金周公眾出行特徵。據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十一假期全國高速平均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上升75.8%,景區、遊樂場人流翻倍增長、全國總體遷徙規模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雙節疊加,擁堵高峰較歷史同期大幅度增長

據百度地圖節假日出行儀錶盤高速數據統計,9月28日至10月8日,全國高速平均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上升75.8%。而擁堵情況較往年顯著加劇的背後,是疫情影響下自駕遊熱度的增長。

從去程情況看,由於國慶出遊與中秋探親的車流疊加,假期首日出行強度增長突出,去程擁堵最高峰值出現在10月1日11:00,峰值為9109.28km,全國高速平均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上升50.1%。而從返程情況看,擁堵高峰則出現在10月4日和10月5日,其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分別上升510.5%和62.6%,因假期中段人們外出遊玩熱度未減、部分遊客已結束行程踏上歸途,出遊與返程車流並行,因此在10月4日出現了假期第二個擁堵高峰值。

在交通樞紐方面,百度地圖節假日出行儀錶盤數據顯示,10月1日-8日全國熱門交通樞紐人流指數排行TOP5依次為:廣州南站、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杭州東站、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在疫情風險仍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中長途出行和耗時短的飛機、高鐵成為絕大多數旅客的選擇。此外,全國熱門交通樞紐人流指數高峰集中於9月30日,可見許多遊客偏好在假期到來前踏上去程,以保證假期完整性。

遊樂園人流量激增,人們購物熱情持續高漲

百度地圖節假日出行儀錶盤數據顯示,全國高速在10月1日出現擁堵峰值後,10月2日及10月3日擁堵水平相對下降,而全國熱門景區及各地熱門遊樂場的人流指數在10月2日及10月3日則處於較高水平,可見該兩日人們普遍處於遊玩狀態。

(十一期間全國高速路擁堵回顧)

(十一期間全國熱門景區人流指數回顧)

據百度地圖大數據平臺景區數據統計,西湖、千島湖、嶗山風景區、五臺山風景區、大梅沙位居十一假期全國熱門景區人流指數前五名。全國熱門旅遊景區以江浙滬地區為主,自然風光類景區成為此次假期出遊主流,古鎮、古城等人文歷史景區也倍受遊客青睞。同時,由於疫情後人們情緒放鬆的需要及親子遊需求的增長,歡樂谷、迪士尼樂園等各地遊樂場的人流指數均較平日上漲了100%-600%,其中常州中華恐龍園人數增長最為顯著,其人流指數較平日上漲了1268.63%。由此可見,疫情後的首個黃金周,人們遊玩情緒高漲,景區及旅遊相關產業迎來了經濟復甦與增長的良好契機。

(十一期間全國熱門景區人流指數排行)

(十一期間全國熱門遊樂場人流指數排行)

除了到遊樂場和景區放鬆心情,購物消費也是居民歡度國慶假期的主要方式。據百度地圖節假日出行儀錶盤購物維度數據顯示,10月1日-8日全國熱門購物中心排行TOP5依次為:廣州正佳廣場、北京薈聚購物中心、萬達廣場(紅旗街)、上海環球港、北京朝陽大悅城,熱門購物中心主要聚集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其人流指數相較平日明顯上漲,部分可達平日一倍以上,而參考百度地圖熱力圖可知,假期期間全國各大商圈周邊路況均出現了「紅色擁堵」,購物中心「人氣」爆棚。此外,購物中心每日人流指數高峰則出現在下午16:00-17:00左右,可見在遊逛完景點後前往商城休閒用餐是多數遊客們的一致選擇。

(10月4日17點左右 百度地圖APP購物中心熱力圖)

全國總體遷徙規模臨近去年同期水平 一線城市內出行強度有所下降

不僅交通擁堵、人流指數能夠反映出行情況,城鎮人口遷徙也是洞察十一出行特徵的重要一環。依據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數據可知,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國總體遷徙規模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但相較去年規模整體稍低,疫情對人們出行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影響。全國遷徙規模高峰則分別出現在10月1日和10月6日,對應國慶去程高峰和返程高峰。而廣東省作為人口遷徙大省,在此次十一期間仍位居全國熱門遷入遷出省份首位。

(十一期間全國總體遷徙趨勢)

以全國一線城市為例分析,北京、上海近八成遷出遷入人口屬於鄰近省份,河北省內城市佔北京遷入遷出人口總量的4-5成,上海超6成遷入遷出人口集中於江蘇和浙江;而廣州、深圳兩市的主要遷入遷出城市大部分聚焦於廣東省內,多以大量務工人員返鄉探親為主。

從城內出行強度來看,隨著務工人員返鄉探親和居民外出遊玩,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城內出行強度,在國慶期間均較平時有所下降。

公眾出行情況反映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歷經疫情考驗後的首個8天長假,人們探親訪友、外出旅遊等出行需求開閘釋放,高速、景區、商圈周邊擁堵情況也較往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既流露了人們出行與消費意願,也是經濟強勁復甦的體現。作為新一代人工智慧地圖,百度地圖將繼續發揮大數據實力,為公眾出行提供更權威的數據參考,向社會各界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服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數據的真實與溫度,從百度地圖看十一黃金周
    根據央視引用的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十一期間人民消費熱情高漲,全國各大商圈附近路況圖均出現了紅色擁堵;此外在出行方式上,自駕遊也是人們普遍選擇的方式之一,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9月28日至10月7日,全國高速平均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上升76.3%等等。這正是百度地圖大數據價值的體現。當然,百度地圖能做的不只是這些。
  • 百度地圖大數據詳解 黃金周國人去哪兒?
    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9月28日至10月8日,湖北高速平均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上升179.0%,峰值出現在10月1日10:30(八月十五),為417.29km。就是說,9月28日起,已經有人陸續返程、出遊,10月1日正值雙節相遇,湖北高速迎來擁堵高峰。這表明,十一期間人們的出行意願依舊明顯。
  • 輕信百度地圖預測,十一出行差點在高速上「憋死」
    但考慮到十一當天小客車免費,高速上肯定車流量大,可能很多地方都會堵車。所以王先生在出行前,還特意在網上看了百度地圖發布的十一出行預測,以便提前做好規劃。百度地圖的預測顯示,從10月1日早上6點開始,大廣高速從廣州市出了蚌湖收費站開始就會嚴重擁堵,建議途徑的車輛從方華公路繞行106國道京廣線。於是10月1日一大早,王先生就帶著妻兒出發了,特意聽從百度地圖的預測,避開了大廣高速而走的106國道。
  • 百度地圖「預知」十一駕車出行 路線、用時、路況皆通曉
    國慶與中秋相會,使人們在歷經疫期後迎來了難得的八天小長假,不少人都做好了駕車長途遠遊或歸鄉探親的準備,萬事具備只差行程規劃。別急!百度地圖這便給駕車出行的用戶指一條"明路"。對此,百度地圖業內首創未來出行ETA(通行時間智能預估),用戶既可設置出發時間了解不同路線的行駛耗時,也可設置到達時間反推最佳的出發時間,以準確預估出行用時、合理安排行程。預備駕車出行的用戶,可在出發前用百度地圖搜索要去的地點,選擇"駕車"場景,點擊屏幕右側的"未來出行"查詢未來出發情況,設置好路線和時間並添加至行程提醒,便能在外出當天收到百度地圖的出發提示。
  • 百度地圖大數據解讀Q3城市交通:七夕成最堵周二,廈門當日擁堵指數...
    近日,百度地圖與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共同編寫並發布《2020年第3季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大數據客觀反映全國百城交通擁堵狀況,並針對周末交通、七夕交通、特大城市交通及通勤特徵等進行針對性解讀。《報告》顯示,全國100座主要城市中,超半數的通勤擁堵指數較第2季度出現上漲,城市交通較疫情期間進一步復甦。
  • 十一出遊的朋友看這裡,遊玩路線百度地圖都幫你規劃好啦
    十一小長假開啟的第二天,朋友圈是否已經被各地風景照刷屏?酸成檸檬精的你是否也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攻略沒做足、怕堵車、怕景區停車難等等問題,是否又讓你猶豫不決?其實,僅需一個百度地圖就能輕鬆解決以上所有問題。精準導航 遠離爆堵路段黃金周外出遊玩怕爆堵?
  • 十一出遊的朋友看這裡 遊玩路線百度地圖都幫你規劃好啦
    十一小長假開啟的第二天,朋友圈是否已經被各地風景照刷屏?酸成檸檬精的你是否也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攻略沒做足、怕堵車、怕景區停車難等等問題,是否又讓你猶豫不決?其實,僅需一個百度地圖就能輕鬆解決以上所有問題。  精準導航 遠離爆堵路段  黃金周外出遊玩怕爆堵?
  • 百度地圖AR導航、智能語音等黑科技讓十一更完美
    這是經歷過抗戰的老爺爺對十一出遊發出的吶喊!左等右等,好不容易迎來了普天同慶的祖國媽媽生日,本來心情是老激動了。可身邊人的國慶節出行經歷無一不在告訴我——現在選擇在國慶節出門簡直就是在找堵。>雖然堵的空前絕後,可這個十一,小編依然在朋友圈看到了質量很高的攝影作品大賽……從瀘沽湖到貝加爾湖,從黃山到阿爾卑斯山,從煙臺、威海、大連到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看著朋友們享受美景的愜意,小編一度以為和他們生活在兩個平行宇宙,直到今天刷到了這條新聞——10月4日,百度地圖公布了截至今年國慶期間的用戶使用數據。
  • 百度地圖大數據首度揭示霧霾和擁堵關係
    為了更加全面、科學地評估不同城市的擁堵特徵,百度地圖聯合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首次研究推出了"城市交通擁堵六維特徵畫像",通過對高峰擁堵指數、高峰車速波動係數、嚴重擁堵持續時間、常發性嚴重擁堵路段裡程佔比、區間擁堵不均衡係數、嚴重擁堵路段裡程佔比六個維度的分析,對不同城市進行擁堵特徵畫像,做出綜合評價。
  • 百度地圖2020Q1城市交通報告:全國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水平普遍下降
    《報告》數據顯示,全國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水平普遍出現季度環比下降,北京擁堵水平環比下降26.45%,武漢、東莞、重慶和天津的擁堵水平降幅緊隨其後。該報告由百度地圖聯合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同濟大學交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聯合編寫,藉助百度地圖交通擁堵評價工具套件,對城市擁堵現象進行監測、分析和評價,有效助力政府治理出行難、停車難等「城市病」,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 百度地圖再發新品:全國實時路況一目了然
    1月31日消息,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各地居民的返程與返工漸次啟動,高速以及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都將出現人車輛與人員增多的情況。如何保障返程出行的安全順暢,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
  • 百度地圖:擁堵峰值同樣出現在11點,裡程...
    讓我們通過百度地圖的大數據,一覽「假期進行時」的出行情況。  據百度地圖實時路況平臺顯示,今日上午5點左右全國高速擁堵情況便開始出現上升趨勢,較昨天提前近1個小時。擁堵峰值同樣出現在上午11點,但擁堵裡程不足昨日一半。根據中午 12點實時路況數據顯示,珠三角、長三角、川渝地區擁堵路段較多。
  • 高德發布十一出行節數據:核心數據連續三年翻倍增長
    十一期間,僅滴滴在易行平臺的訂單增長就達131%。  十一擁堵裡程大漲51.5% 擁堵趨勢準確預測  據高德地圖交通數據顯示,2017年十一出行節期間,全國高速每日平均擁堵裡程相比2016年國慶期間上升51.5%,主要集中於出、返程時段。
  • 百度地圖2020Q3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 以時空大數據展現城市活力
    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在這一年中,百度地圖不僅服務於民眾的日常生活,還扮演著城市交通、消費、就業、旅遊等諸多方面的"晴雨表"。以百度地圖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為例。
  • 80%AI採集+精準導航能力 百度地圖助你返程途中乘風破浪
    十一假期進入倒計時,不少遊客已完成自己的景區"打卡"目標,帶著滿滿的旅行回憶踏上了回程。據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十一期間景區周邊擁堵指數較平日大幅上升,西湖、千島湖、五臺山、青城山等景區擁堵尤為顯著;高速車流量同樣居高不下,返程擁堵高峰已然到來。
  • 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全國實時路況平臺化身抗疫...
    近日,國際數據調研機構IDC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刺激數據智能市場跨越式前進》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復盤2019-2020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過程,並分析數據智能技術在疫情類重大公共應急事件中的全景應用。針對百度地圖的相關戰「疫」舉措,報告從時空大數據、POI數據及出行服務三個方面,解析其如何基於數據智能技術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百度地圖行業內首家採用「城市交通擁堵六維特徵畫像」:「堵城」堵...
    為了更加全面、科學地評估不同城市的擁堵特徵,百度地圖聯合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首次研究推出了「城市交通擁堵六維特徵畫像」,通過對高峰擁堵指數、高峰車速波動係數、嚴重擁堵持續時間、常發性嚴重擁堵路段裡程佔比、區間擁堵不均衡係數、嚴重擁堵路段裡程佔比六個維度的分析,對不同城市進行擁堵特徵畫像,做出綜合評價。
  • 百度地圖聯合上海、深圳上線城市熱力圖 人員密度一圖解析
    2月10日,許多上班族迎來了春節後第一個「開工日」,因返崗工作而增加的外出人口為疫情防控帶來了新的挑戰。市民如何在這一時期避開人員密集區域、做好自我防護是不容忽視的頭等大事。近日,百度地圖慧眼聯合上海市大數據中心、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分別上線了上海、深圳城市熱力圖產品。
  • 多維度對比高德、百度地圖!論導航體驗,誰更人性化?
    總的來說,高德地圖利用GPS衛星以及大數據計算,定位準度是要略優於百度地圖的,不過在地裡位置標註方面,百度地圖要做得比高德地圖更細緻貼心。線路上有一段人行道正在施工,高德地圖能夠很好地判斷出前方路段因施工封路,而百度地圖可能因為沒有及時更新路況事件,就沒有提示前方道路封禁。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高德地圖的大數據更新以及獲取交管系統信息的頻率,要優於百度地圖。
  • 2020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
    基於海量的軌跡數據,事件數據,利用AI技術挖掘得到全國的路況擁堵數據來感知城市的交通運行態勢,交通路況,支持從宏觀城市、行政區到微觀的道路分析不同區域擁堵指數、擁堵歷程和速度等,慧眼存儲歷史五年的交通數據,現狀和歷史的交通擁堵對比,可以為城市的精細化的治理提供決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