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的第一個黃金周,今年的國慶中秋長假令廣大民眾出遊情緒高漲,旅遊、探親出行等客流持續走高,交通、旅遊、餐飲等行業迎來全線復甦。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節假日出行儀錶盤等平臺緊密跟蹤假期人口流向,從人口遷徙、交通擁堵、景區人流量等角度全面展示十一黃金周公眾出行特徵。據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十一假期全國高速平均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上升75.8%,景區、遊樂場人流翻倍增長、全國總體遷徙規模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雙節疊加,擁堵高峰較歷史同期大幅度增長
據百度地圖節假日出行儀錶盤高速數據統計,9月28日至10月8日,全國高速平均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上升75.8%。而擁堵情況較往年顯著加劇的背後,是疫情影響下自駕遊熱度的增長。
從去程情況看,由於國慶出遊與中秋探親的車流疊加,假期首日出行強度增長突出,去程擁堵最高峰值出現在10月1日11:00,峰值為9109.28km,全國高速平均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上升50.1%。而從返程情況看,擁堵高峰則出現在10月4日和10月5日,其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分別上升510.5%和62.6%,因假期中段人們外出遊玩熱度未減、部分遊客已結束行程踏上歸途,出遊與返程車流並行,因此在10月4日出現了假期第二個擁堵高峰值。
在交通樞紐方面,百度地圖節假日出行儀錶盤數據顯示,10月1日-8日全國熱門交通樞紐人流指數排行TOP5依次為:廣州南站、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杭州東站、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在疫情風險仍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中長途出行和耗時短的飛機、高鐵成為絕大多數旅客的選擇。此外,全國熱門交通樞紐人流指數高峰集中於9月30日,可見許多遊客偏好在假期到來前踏上去程,以保證假期完整性。
遊樂園人流量激增,人們購物熱情持續高漲
百度地圖節假日出行儀錶盤數據顯示,全國高速在10月1日出現擁堵峰值後,10月2日及10月3日擁堵水平相對下降,而全國熱門景區及各地熱門遊樂場的人流指數在10月2日及10月3日則處於較高水平,可見該兩日人們普遍處於遊玩狀態。
(十一期間全國高速路擁堵回顧)
(十一期間全國熱門景區人流指數回顧)
據百度地圖大數據平臺景區數據統計,西湖、千島湖、嶗山風景區、五臺山風景區、大梅沙位居十一假期全國熱門景區人流指數前五名。全國熱門旅遊景區以江浙滬地區為主,自然風光類景區成為此次假期出遊主流,古鎮、古城等人文歷史景區也倍受遊客青睞。同時,由於疫情後人們情緒放鬆的需要及親子遊需求的增長,歡樂谷、迪士尼樂園等各地遊樂場的人流指數均較平日上漲了100%-600%,其中常州中華恐龍園人數增長最為顯著,其人流指數較平日上漲了1268.63%。由此可見,疫情後的首個黃金周,人們遊玩情緒高漲,景區及旅遊相關產業迎來了經濟復甦與增長的良好契機。
(十一期間全國熱門景區人流指數排行)
(十一期間全國熱門遊樂場人流指數排行)
除了到遊樂場和景區放鬆心情,購物消費也是居民歡度國慶假期的主要方式。據百度地圖節假日出行儀錶盤購物維度數據顯示,10月1日-8日全國熱門購物中心排行TOP5依次為:廣州正佳廣場、北京薈聚購物中心、萬達廣場(紅旗街)、上海環球港、北京朝陽大悅城,熱門購物中心主要聚集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其人流指數相較平日明顯上漲,部分可達平日一倍以上,而參考百度地圖熱力圖可知,假期期間全國各大商圈周邊路況均出現了「紅色擁堵」,購物中心「人氣」爆棚。此外,購物中心每日人流指數高峰則出現在下午16:00-17:00左右,可見在遊逛完景點後前往商城休閒用餐是多數遊客們的一致選擇。
(10月4日17點左右 百度地圖APP購物中心熱力圖)
全國總體遷徙規模臨近去年同期水平 一線城市內出行強度有所下降
不僅交通擁堵、人流指數能夠反映出行情況,城鎮人口遷徙也是洞察十一出行特徵的重要一環。依據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數據可知,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全國總體遷徙規模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但相較去年規模整體稍低,疫情對人們出行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影響。全國遷徙規模高峰則分別出現在10月1日和10月6日,對應國慶去程高峰和返程高峰。而廣東省作為人口遷徙大省,在此次十一期間仍位居全國熱門遷入遷出省份首位。
(十一期間全國總體遷徙趨勢)
以全國一線城市為例分析,北京、上海近八成遷出遷入人口屬於鄰近省份,河北省內城市佔北京遷入遷出人口總量的4-5成,上海超6成遷入遷出人口集中於江蘇和浙江;而廣州、深圳兩市的主要遷入遷出城市大部分聚焦於廣東省內,多以大量務工人員返鄉探親為主。
從城內出行強度來看,隨著務工人員返鄉探親和居民外出遊玩,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城內出行強度,在國慶期間均較平時有所下降。
公眾出行情況反映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歷經疫情考驗後的首個8天長假,人們探親訪友、外出旅遊等出行需求開閘釋放,高速、景區、商圈周邊擁堵情況也較往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既流露了人們出行與消費意願,也是經濟強勁復甦的體現。作為新一代人工智慧地圖,百度地圖將繼續發揮大數據實力,為公眾出行提供更權威的數據參考,向社會各界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服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