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往今來,人們常將思念寄託於月亮,但幾乎都是我們從地球上看月球的描述。不知人類抬頭仰望了月亮多少次,那你可知道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一番怎樣的景致呢?
登上月球之後,先來看一下四周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亮區就是高地,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被稱為陸月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
著名的有雲海、深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即月坑,這是一種環形隆起的低洼型月球上。直徑大於一千米的環形山多達三萬三千多個,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八千七百八十八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在月球上,我們看不到太陽的升起和落下,也看不到早晨和黃昏,我們所看到的都是一個靜止的空間,沒有黑夜,也沒有白天,地球依舊會自轉和公轉。自轉就是它圍著自己的中心軸轉動,而公轉就是圍著太陽轉動。月球和地球都是圍著地球公轉,所以在月球上一天都可以看到地球,但地球永遠也不會像月球一樣會落山。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在黑暗的夜空裡,有一個巨大的藍色星球在自己的面前一直轉動,而周圍是漆黑的背景,是不是感覺還挺美麗的?但是如果你仔細想像,眼前一直都是這樣的景象很美麗,但是美麗的又總會有點令人恐懼。
當我們從地球上看月亮時,會有滿月、弦月、新月之分,但從月球上看地球也會有滿地、弦地、新地之分,亮度各不相同,但大多數時候在地光下看書、工作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不過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永遠以相對的一面對著地球,月球上同一地點看見的地球永遠都處在空中同一個地方,當然在月球的另外一面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如果你去到月球背面,將永遠沒機會看到一輪滿地在空中熠熠生輝。的確在月球上看地球,無論在哪個點,地球永遠都是一個樣子,這是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特殊的潮汐鎖定關係,使得月球永遠在看地球的時候保持的狀態都是一致的。
所以當我們在月球上觀望地球的時候,也總是看到地球的一小面,我們在這裡看不到地球上的人類也看不到花花草草,由於月球表面並沒有空氣,所以看到的太空是漆黑一片的。
在一片漆黑的太空中,最明亮的無疑是我們的太陽,不像在地球上,你還可以眯縫著眼睛偷偷瞄他幾眼,在月球上你瞄一眼,估計眼睛就廢了。
在地球上,月球和太陽基本不可能同時出現在空中,在月球上,地球和太陽很多時候卻可以日地爭輝,交相輝映。在滿月的夜晚,月光亮到地面都有一點影子了,可見月球反射太陽光的能力也是很厲害的。連太空人的頭罩都做了減近光處理,不然可能眼睛都會受到嚴重的傷害。
地球是月球上能看到的第二明亮的物體,由於它的直徑是月球的三點六七倍,反照率百分之三十六點七,幾乎是月球的三倍,所以人在月球上看當然也就比地球上亮了。原來我們一直認為月球是圍繞著地球轉的,其實不是的,大量觀察表明,月球並沒有繞地球旋轉,而是伴著地球對轉。天文學家們經研究發現,月球作為地球的伴星,兩者在太陽引力作用下沿著共同的軌道,地月軌道圍繞著太陽運轉,地月軌道是兩者的質量中心,地球質量大於月球,這個中心軌道離地球近。
試想一下,你只需抬張凳子坐在月球上,拿個望遠鏡,就可以飽覽整個地球的大好風光,地球表面各大洲、大洋走馬燈似的從眼前掠過,你在一天之內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所有的板塊,是不是很神奇呢?從地球看月亮,看見的是傷懷和感嘆,但從月球上看地球更多的是寂寞與恐懼。
從月球表面看過地球,全世界目前只有十二個人,就是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前後六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此刻月球在離地球三十八點四萬公裡的軌道上,已經孤獨地注視著地球四十五億年了,它在廣闊無垠的太陽系中記錄下了地球淡藍色的樣貌。我們不禁感嘆,原來我們居住的家園竟然如此平凡,而身為人類的我們竟然如此渺小,由此而產生對自然的敬畏、恐懼。